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寫研究報告》寫作指導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寫研究報告》寫作指導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寫研究報告》寫作指導

寫作指導

一、什麼是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後,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彙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應用文書。


二、調查報告有以下幾個特點:

1、寫實性。調查報告是在佔有大量現實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用敘述性的語言實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觀事物。充分了解實情和全面掌握真實可靠的素材是寫好調查報告的基礎。

2、針對性。調查報告一般有比較明確的意向,相關的調查取證都是針對和圍繞某一綜合性或是專題性問題展開的。所以,調查報告反映的問題集中而有深度。

3、邏輯性。調查報告離不開確鑿的事實,但又不是材料的機械堆砌,而是對核實無誤的數據和事實進行嚴密的邏輯論證,探明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預測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提示本質性和規律性的東西,得出科學的結論。


三、調查報告的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1、情況調查報告。是比較系統地反映本地區、本單位基本情況的一種調查報告。這種調查報告是為了弄清情況,供決策者使用。

2、典型經驗調查報告。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總結工作中出現的新經驗,從而指導和推動某方面工作的一種調查報告。

3、問題調查報告。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項調查,澄清事實真相,判明問題的原因和性質,確定造成的危害,並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建議,為問題的最後處理提供依據,也為其他有關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鑑的一種調查報告。


四、寫作點撥。

1、選好研究的選題。研究報告的選題,可以選取社會熱點問題,也可以選取大眾普遍關注的問題,總之要做到切實可行。


2、材料真實,語言準確。寫作時所選材料一定要真實、可信,儘量少用誇張、擬人等修辭方法來誇大事實或抒發感情。如果涉及到數據說明,數據一定要準確。


3、結構清楚,詳略得當。文章主體部分要做到結構清楚,根據寫作重點做到有詳有略。


五、寫作格式

研究報告包括標題和正文兩大部分。正文又包括前言、主體和結尾。前言部分一般是先提出問題,也就是寫清楚研究的目的。主體部分寫清楚研究的具體內容和方法,把步驟寫清楚。結尾寫出研究結果,提出看法和建議。

標題的基本格式:

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


正文的基本格式:

1、問題的提出

2、研究方法

3、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4、研究結論


圖文解讀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寫研究報告》寫作指導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寫研究報告》寫作指導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寫研究報告》寫作指導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寫研究報告》寫作指導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寫研究報告》寫作指導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寫研究報告》寫作指導

習作例文

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姓王。他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聽老師說我國四大姓氏為張、王、李、趙,很有研究價值。於是我們班幾個同學對王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王氏的祖譜,瞭解王氏的發源地。

2、尋問老人,瞭解歷史上的王氏名人。

3、通過網絡,瞭解王人口的主要分佈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查閱祖譜

王氏的

發源地

據記載王氏先祖為旦公,第十三世孫為王天德。第一居住地為河南新密市來集村。之後遷徙宛車賒店杜莊一脈。自天德公遷徙來至已有二百餘年,王氏也是中國四大姓氏之一。

尋問家人、網絡

歷史上的

王姓名人

王 詡、王 翦、王實甫、王 充、王昭君、王羲之、王 勃、王安石、王震、王陽明、王夫之、王維……

網絡

王氏人口主要分佈情況

我王氏人口主要分佈在河南地域

……

……

……

四、總結

1、二百多年來,由於時代變遷、世事侷限,加之吾祖傳家譜於一九四二年除夕因失火被焚,吾王氏一脈雖有知情人士時有傳抄,但多已散亂流失,支離破碎,無系統、完整之譜本。近多年來,吾一脈中眾多仁人智士追念先祖之功德,欲修完譜留於後世,但因門戶眾多,遷徙時有,居域分散而未能如願,後本人於工作之餘召集各門代表,共聚賒店古鎮,同商修譜大計。長門家選、振敏、清霖,三門清峰,四門家維、振武、振文、五門振庚、振太、振廣等人餐風飲露、四處奔走,挨門查訪,逐家登記,又經張靜、學昌集中電腦整理,排版複印,才得以修成此譜。

2、我王氏源遠流長,人才輩出。史考太子晉之後之王姓,宰相、太守、知州、縣令、進士不計其數,而我杜莊王氏家族亦不辱祖上,現近兩千人中,科級以上幹部27人,其中副廳級一名、正處六名,副團級以上6名,其中副軍級一名,正師級一名,正團2名;獲大專以上文憑者76人,其中研究生六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者9人;即在家耕種者也多忠厚善良,勤勞勤儉,通曉禮儀而樂善好施。

3、王姓為中國第一大姓,有9288.1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25%。


關於街頭錯別字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的同學發現街頭有很多錯別字,所以大家想蒐集街頭的錯別字,交流感受,並思考街頭出現錯別字的原因,最後向有關部門提出改進意見。於是,我們在學校附近的街頭展開了一次關於錯別字的調查與研究。

二、研究方法

將全班同學分成三個小組,在學校附近的街頭進行實地調查,瞭解街頭易錯的錯別字及總體情況。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我們行走在街頭,可以看見城市廣告、宣傳畫、招牌、標語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錯別字。有的故意使用別字,有的用諧音亂改成語,有的誤用繁體字等。

一些街邊店面廣告上出現的錯別字,如,將“新形象”寫成“新形像”,“一見鍾情”寫成“衣見鍾情”,“三國演義”寫成“衫國演衣”,“挑三揀四”寫成“挑衫撿飾”,“傢俱”寫成“傢俱”……濫用簡體字的情況還經常存在於各種手寫的告示上,有的錯別字如果不仔細琢磨,還真有點難以辨認呢。

在調查的102張街頭廣告中,有48張街頭廣告出現了錯別字,錯誤率達到47.1%。錯別字的樣式也是五花八門,如,將“打折”寫成“打拆”,“尋人啟事”寫成“尋人啟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四、研究結論

(一)原因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認為街頭錯別字出現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寫字人沒有查證就隨意使用漢字。

2.商家故意寫錯漢字,以此來吸引顧客的眼球。

3.寫字人文化水平較低,沒有掌握一些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區別。

(二)建議

針對上述現象,我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加以改正:

1.成立一個“淨化街頭語言文字小衛士”志願者活動小組,定期走上街頭,宣傳街頭錯別字的危害,提高人們規範使用漢字的意識。

2.倡議商家制作標準、規範的廣告牌。


關於漢字演變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每天都在學習和使用漢字,但我對漢字發展演變知之甚少。漢字到底是怎麼來的?漢字的演變過程又是怎樣的?我對此十分好奇,所以我對漢字的演變作了一次調查與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漢字演變過程的書籍,瞭解漢字的起源及漢字字體的演變。

2.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漢字的自然流變。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1.書籍、報刊漢字起源及演變漢字最早是由圖畫演變而來的,漢字的演變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五種字體最為典型。

2.網絡漢字的自然流變包括結構、讀音、字義、數量等方面的變化。

四、研究結論

1.中國漢字歷史悠久,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等,歷史上還流傳著倉頡造字的說法。實際上,文字是為了滿足人類日益複雜的交際的需要,在原始的畫畫記事的基礎上,人們共同創造出來的。文字一般起源於圖畫。

2.在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漢字字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五種字體最為典型。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兩者都主要在商周時期使用。小篆是從戰國時期的秦國文字發展而來,秦朝統一六國後得到推行,成為我國最早的統一的文字。隸書形成於戰國晚期,通行於兩漢。魏晉以後有了楷書,南北朝之後,楷書成為佔統治地位的字體,一直通行至今。

3.漢字在演變過程中,也發生了自然流變。漢字的自然流變有時間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多樣化,造成異體字越來越多、字音讀法不同和字義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應以《簡化字總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等字表為標準,規範使用漢字。

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姓陳,我也是其中的一個。今天,我從課本上看到了《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覺得這份研究報告很有意思,所以我也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與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姓氏的書籍、報刊,瞭解“陳”姓的起源和“陳”姓歷史名人。

2.上網瀏覽,瞭解“陳”姓人口數量和分佈情況。

3.通過多種途徑,瞭解“陳”姓名人的歷史故事。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1.書籍、報刊來源,據說“陳”姓出自陳胡公的後裔,帝王賜姓也是來源之一。

2.老師的講述名人陳勝、陳叔寶、陳獨秀……

3.網絡人口數量,據統計,目前全國“陳”姓人口數量大約有7000萬。

四、研究結論

1.我國的“陳”姓歷史源遠流長,據說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前代聖主的後裔,找到了舜的後裔媯滿,武王封他為陳侯,奉守舜的宗祠。媯滿死後,諡號“陳胡公”,他的後代就姓“陳”。從資料中還發現,隋朝及明朝的部分將領,因立功被帝王賜予“陳”姓,還有部分少數民族改為“陳”姓,這些都是“陳”姓的起源。

2.“陳”姓歷史名人有很多。秦朝農民起義將領陳勝、西晉史學家陳壽、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唐代文學家陳子昂、近現代偉大的革命家陳獨秀……“陳”姓在歷史上真可謂是人才輩出。

3.“陳”姓是當代中國的第五大姓,也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據統計,全國“陳”姓人口總數約有700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