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字當頭的漢末諸侯——他最終為朋友搭上了性命

謝謝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喜歡的話請加個關注哦!小編會持續更新大家喜歡的內容,希望大家支持小編哦!謝謝大家~~~

《三國演義》裡,討董聯盟的發起者是曹丞相。但實際上,首倡義兵的缺失另有其人。

中平(184年—189年)末年,有一個縣長辭官回家,被廣陵太守張超聘為功曹。當時正值董卓之亂,董卓殺少帝劉辯,他預感到天下大亂,於是勸張超道:“明府您祖上世代受國恩,你們兄弟倆都掌握著一方大郡,現在王室經此劫數,亂臣賊子未被懲處,這正是天下義烈之士報恩效命之時。眼下廣陵郡比較安定,郡內十分富裕,如果動員一下至少可以徵得二萬人,以此來誅除國賊,給天下人做個榜樣,那將是最大的節義呀!”張超聽從了他,與他一起西行到陳留去見兄長張邈,商議起兵之事。兩人一拍即合,於是有了酸棗會盟。關東聯軍後來形成了燎原之勢,如果探究其發起者,其實是張超手下的這位功曹。

義字當頭的漢末諸侯——他最終為朋友搭上了性命

臧洪

他的名字叫臧洪,是太原太守臧旻之子。因為《三國演義》把他的事蹟略去,所以其名不顯,但在當時,臧洪的聲譽之高,確是不容忽視的。

盟軍到齊後,大夥開會,等到設壇盟誓時,大家又你推我,我推你,誰都不敢第一個上臺嚷嚷要討伐董卓,推到最後,推到了第一個出“餿主意”的臧洪那兒。臧洪可沒有他們那麼慫,升壇歃血盟誓,臧洪語氣慷慨激揚,聲情並茂、涕淚交流,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說:

義字當頭的漢末諸侯——他最終為朋友搭上了性命

酸棗會盟

一、聲討董卓暴行: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

二、宣佈討董的仁人義士的名單: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

三、盟誓: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臧洪辭氣慷慨激昂,當時聽到這篇盟誓上至刺史將侯、下至卒伍僕隸,沒有不感動振奮的。但《三國演義》裡,把這番慷慨激昂的誓言送給了改成了袁紹。

臧洪一生兩大偉績,在羅貫中手裡,一個送給曹操,一個送給袁紹。

但至此以後,由於種種原因,各路諸侯相互猜忌,遲疑不前,糧草耗竭,酸棗會盟在公元192年(初平二年)宣告瓦解。

後來,張超派臧洪前往幽州聯絡大司馬劉虞,臧洪到達河間國時,正好趕上袁紹和公孫瓚茬架,臧洪無法通過,就去會了會袁本初。袁紹也很器重臧洪,這時青州刺史焦和病卒,袁紹便派臧洪當了青州刺史。

當時青州黃巾軍很活躍,連年戰亂,致使“州遂蕭條,悉為丘墟”。但是臧洪到這兒不到兩年功夫,在他的治理下,青州呈現出新的面貌,“群盜奔走”。袁紹也感嘆:這臧洪,是個能人。

青州治理好了,袁紹也沒客氣,直接過來摘桃子,給臧洪新任命了一個官職——東郡太守,當然,欣欣向榮的青州也需要一位新刺史,他就是袁紹的長子袁譚。袁本初這吃相簡直難看到了極點!

義字當頭的漢末諸侯——他最終為朋友搭上了性命

袁紹

公元194年,曹操討伐徐州陶謙,張邈、張超兄弟聯合陳宮聯合呂布反曹。興平二年(195年),曹操在雍丘包圍張超。張超對部下說道:“這種情況下,也許就臧洪會來救我吧。”部下都認為袁紹與曹操的關係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紹所重用,一定不會自毀前程,而遠來赴難。張超說:“子源這個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義士,絕不會背棄自己的原則。只可能會被袁紹約束,來不及救我。”臧洪聽說張超被圍,危在旦夕,光著腳大哭,立馬要率領所部兵馬前去救援,又向袁紹請求增加軍隊,袁紹當然不會答應,最後託了三個月,雍丘被曹操攻破,張超一家被滅族。臧洪於是對袁紹充滿了怨恨,他宣佈與袁紹斷絕關係,這就等於宣佈東郡獨立

公元194年,曹操討伐徐州陶謙,為了援救徐州,張邈、張超兄弟聯合陳宮,共薦呂布為兗州牧,攻打曹操根據地兗州。但是曹操回軍之後,呂布漸處劣勢。第二年,曹操在雍丘包圍了張超。張超對部下說:“我能依靠的,只有臧洪。他應該能來救我。”

大家都覺得張超腦子進水了——曹操和袁紹好的跟穿一條褲子似的,而臧洪又被袁紹重用,人家會自毀前程,炮來送死嗎?張超說:“子源(臧洪字子源)這個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義士,絕不會背棄自己的原則。只可能會被袁紹約束,來不及救我”。

義字當頭的漢末諸侯——他最終為朋友搭上了性命

張超

​事實證明張超沒有看錯人,臧洪聽說張超被圍,危在旦夕,光著腳大哭,立馬召集所部兵馬前去救援,又向袁紹請求增加軍隊。袁紹當然不會答應,雖然沒有明確拒絕,卻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託了三個月,直到雍丘被曹操攻破,張超一家被滅族,袁紹也沒給臧洪派來一兵一卒。

按說張超都死了,再折騰也沒什麼意義了,日子該過還得過。但是臧洪對袁紹充滿了怨恨,直接宣佈與袁紹斷絕關係,這就等於宣佈東郡獨立。袁紹當然很生氣,立馬興兵問罪,這回倒是動作很快,救援張超時三個月都沒湊出來的大軍沒幾天就把臧洪圍在了東武陽城。但是折騰了一年都攻不下來——沒法子,臧洪太得人心了,城裡所有人都自發的幫著守城,袁軍可沒拼命的覺悟,自然那臧洪沒轍。

沒辦法,袁紹讓陳琳給臧洪寫信勸降。陳琳的文采那是相當的高,後來官渡之戰的檄文就是他主筆的。但是這封信沒有收到效果——臧洪回洋洋灑灑的回了一千多字的信,總而言之一句話:打進城來就能宰了我,要我投降那是沒門兒!

袁紹終於下了最狠的決心——為了杜絕今後再有反叛,他必須攻下東武陽城。

東武陽城中糧食已盡,臧洪認為死期不遠,把部下叫來對他們說:“袁紹的野心很大,對漢室江山圖謀不軌,我為大義而死,死有所值,你們沒必要跟著我一起死,你們在城池未破之前,帶著家小逃出去吧。”城中的部將百姓都淚流滿面的說:“要死一起死!”一開始還有老鼠和武器上的皮革可以吃,後來什麼都被吃光了,到最後只剩下了三升米,臧洪讓人煮成稀粥讓大家喝。最後又把自己的愛妾殺了分給將士充飢。將士們都失聲痛哭,都沒法抬頭看臧洪。這時城中男女七八千人互相枕著大腿死在一起,但一個叛逃的也沒有。

最後東武陽城還是被袁紹攻破,袁紹講排場啊,用了很多布幔來佈置現場,大會諸將來召見臧洪,想讓大家看看背叛者的下場。袁紹問他:“臧洪,你為何要如此背叛於我?現在服了沒有?” 臧洪可能餓得都站不起來了,坐在地上瞪著眼睛對袁紹說:“你們袁家事漢已四世五公,可謂國恩浩蕩。現在王室衰弱,你們沒有輔翼之意,反而充滿自己的野心,只可惜我臧洪力量不夠,不能親手殺了你們為天下報仇,哪來的服不服?”

一通臭罵,終於耗盡了袁紹最後的一點耐心。惱羞成怒的袁紹下令把臧洪殺了。

臧洪有個同縣的老鄉叫陳容,在臧洪手下擔任東郡郡丞,東武陽未被攻下前,臧洪派陳容出城。臧洪在法場時袁紹命陳容在一旁看,看袁紹要殺臧洪,他上來求情,袁紹不答應,讓人把他拉出去,陳容大喊:“今日寧與臧洪同日死,不與將軍同日生。”袁紹於是下令把陳容也殺了。袁紹身邊不少人對臧洪、陳容之死表示惋惜,認為是“一日殺二烈士”。臧洪在城破之前派遣兩個司馬出城向呂布求援,等到他們回來時東武陽已經陷落,皆赴敵而死。

十八路諸侯,臧洪甚至沒能留下自己的名字。但在三國所有人物中,最講俠義精神的,毫無疑問就是這個名聲不那麼大的東郡太守!臧洪有雄氣壯節,登降年夙隕,功業未遂,洪以兵弱敵強,烈志不立,惜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