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經歷告訴我們,和你講奉獻的老闆都是在耍“流氓”

讀《曾國藩傳記》,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起初曾國藩的人生並不是很順利,但當他開始對部下從“講奉獻”轉變為“講物質”的時候,他的人生之路越來越順利。

湘軍成立之初,曾國藩並不是太關心他屬下員工的物質追求。因為曾國藩他本人是一個受儒家傳統文化影響很深的人,生活非常的自律,對物質沒有過高的要求,一生節儉。在地位權勢方面,他也相對看的淡泊,湘軍之勢如日中天時,眾部下聯名勸他自立登基,他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婉拒,表明了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

曾國藩的經歷告訴我們,和你講奉獻的老闆都是在耍“流氓”

因為他自己有這樣的價值觀,所以他認為別人也應當按這種價值準則來行事,不要對物質和地位有過高的追求,並常常拿這種觀點來教育部下。每次戰鬥結束後,他在召開總結會議的時候,總會告誡部下:“你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堅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多講忠君報國,多講犧牲奉獻,少提升職加薪。”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咸豐四年,曾國藩帶兵攻下武漢,僅保薦三百人,咸豐五、六兩年保奏三案,合計僅數百人。而同僚胡林翼,攻佔武漢一役即保奏三千餘人。消息傳開,許多人才紛紛轉投胡林翼門下。

開始,曾國藩並未發現問題所在,還以為是自己德行不夠,不能服眾。直到其幕僚趙烈文的一篇諫文,才讓他如醍醐灌頂,猛然醒悟。趙烈文對曾國藩所說的這段話,今天讀來仍感覺酣暢淋漓。

閣下愛賢好士,天下所共知。遠者可無論,僅左右人士屈指可數者,是士負閣下邪?還是閣下以為無益而棄之也?我以為知之不難,而忘之實難。泰山之高以其不棄糞壤,滄海之大,以其不拒濁流,天下分崩,人志日囂,凡其器能略過儔輩,鹹思奮自樹立,四顧以求因依,真偽雖不一端,未嘗無也。

苟非賢傑以天下為己任,流俗之情大抵求利耳。使誠無求,將銷聲匿跡於南山之南,北山之北,又肯來為吾用邪!是以明君給人之慾,不失其意,責人之力,不求其情,故人人自以為得君,頂踵思效,合眾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所以能收效也。

大體意思就是:“天下都知道你喜歡有才之人,但你身邊有才之人不多,你自己好好想想到底是誰負了誰?泰山之高以其不棄糞壤,滄海之大以其不拒濁流;如今天下大亂,稍微有才能的不過奮自樹立,四顧圖個生存,哪有那麼多像你這樣清高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多還是追求名利而已。假如這些人真沒有什麼追求,人家就會隱居山林逍遙自在,也不會為你所用啊?所以明君要給人之慾,滿足他們的私心,使用它們的才能,對品德不要求全責備。這樣人人就以為得到了你的認可,為你拼命,這就是以滿足眾人的私心來成就你的公心,就會收到效果。”

曾國藩的經歷告訴我們,和你講奉獻的老闆都是在耍“流氓”

尤其這句“合眾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可謂是畫龍點睛,讓曾國藩頗有感觸,自此,曾國藩開始和部下談物質,大力舉薦部屬,讓他們升職加薪。據史料統計,曾國藩幕僚中絕大多數都受過其舉薦,其中數人官至總督,三品以上大員數十人,其餘道府州縣官員難以計數。與此同時,曾國藩的人生之路也越來越順利,事業更上一層樓,作為晚清中興名臣,力挽狂瀾於大廈將傾,名垂青史。

如今,很多公司也喜歡和員工講奉獻,但曾國藩的故事告訴我們,單純的靠講奉獻是無法凝聚人心的,如果一家企業靠經常講奉獻來忽悠員工,那麼說這家企業開始走下坡路了,正如一個著名主持人所說,如果一個單位靠打卡簽到來約束員工,那麼說明這個單位在走下坡路。

一個真正充滿活力和朝氣的企業,不需要和員工講奉獻,它能夠讓員工實現自身價值,能夠讓員工的物質追求得到滿足,就能夠讓員工頂踵思效,把企業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做,自發的為這個團隊貢獻力量,這才是真正有前途的企業。

曾國藩的經歷告訴我們,和你講奉獻的老闆都是在耍“流氓”

而作為一個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如何通過管理來形成這樣的氛圍。現實中有很多管理者總喜歡以打壓下屬來體現權威,其實這完全背離了管理的本質,通過打壓這種管理方式,也絕對不可能形成人人自發為公司努力的工作氛圍。

我認為管理的核心其實是成就別人,正如曾國藩那樣,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是通過成就別人來成就自己。一個天天給員工講奉獻的老闆是沒有格局的,一個真正有格局的老闆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通過成就員工來成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