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不必有過人之才智,全憑一片赤心

忠誠不必有過人之才智,全憑一片赤心

忠誠不必有過人之才智,全憑一片赤心


一,

一個人,在事業上要有所建樹,大概需要兩個條件,第一,就是天命佔一半。第二,就是人事佔一半。

所謂“盡人事,聽天命。”

天命不是我們能掌握的,所以,我們只能在“盡人事”一面,進行努力。

如何“盡人事”呢?

需要的條件很多,比如目標,比如努力,比如讀書等等。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兩個字,一個是“忠”,一個是“勤”。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多數人會崇尚機巧,多數人會變得虛偽奸詐。

面對這種風氣,唯有“忠”字才能革除陋習,扭轉頹勢。

轉型社會,人心思變。面對看不清前途的迷惘,人們會變得懶惰和散漫。

針對這種風氣,唯有“勤”字才能遏制其消極作用。

“忠”,不一定需要多麼聰明伶俐,不需要過人的才識,不需要多大的能力。

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盡心盡力,竭誠以待。

“勤”,不一定需要舉鼎拔山,不需要夜以繼日,不需要廢寢忘食。

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竭盡全力,竭力盡能。

忠誠不必有過人之才智,全憑一片赤心


二,

曾國藩心經的盡心篇。

忠不必有過人之才智,盡吾心而已矣;勤不必有過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

凡仁心之發,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

天下事患不思耳,何患不可為。

[原典]

開國之際,若漢唐之初,異才、畸士,豐功、偉烈,飆舉雲興,蓋全系夫天運,而人事不得與其間。

至中葉以後,君子欲有所建樹,以濟世而康屯,則天事居其半,人事居其半。

以人事與天爭衡,莫大乎忠勤二字。

亂世多尚巧偽,惟忠者可以革其習;末俗多趨偷惰,惟勤者可以遏其流。

忠不必有過人之才智,盡吾心而已矣;勤不必有過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

能剖心肝以奉至尊,忠至而智亦生焉;能苦筋骸以捍大患,勤至而勇亦出焉。

餘觀近世賢哲,得力於此二字者,頗不乏人,餘亦忝附諸賢之後,謬竊虛聲,而於忠勤二字,自愧十不逮一,吾家子姓,倘將來有出任艱鉅者,當勵忠勤以補吾之闕憾。

忠之積於平日者,則自不妄語始;勤之積於平日者,則自不晏起始。

忠誠不必有過人之才智,全憑一片赤心


譯文:

開創國家的時候,像漢唐之初,異才、怪才,豐功、偉績,風起雲湧,這些全靠天運,人的力量在其中微乎其微。

到了一代的中期之後,仁人君子要想有所建樹,接濟世人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那麼天事佔一半,人事佔一半。

人的力量和天相比,最重要的是做到“忠勤”、二字。

混亂的世道,投機取巧,假言欺騙的人很多,只有忠誠的人才能抵制這種歪風邪氣。

下層習俗多懶惰成性,只有勤快的人才能將其遏制。

忠誠不一定非要有非凡的智慧,只要是盡了自己的全力就行了。

勤快也不一定非要有過人的精神,只要盡了自己的全力就行了。

忠誠不必有過人之才智,全憑一片赤心


對自己最尊敬的人,要把自己心底的話全都說出,這樣就算盡忠,而忠到了智慧也就有了。

對大的災難和困難,要不辭辛苫,全力以赴,這樣就算做到勤了,而勤到勇敢也就隨之而出了。

我看近世以來的賢哲之人,得益於這兩個字的,不乏其人,我也厚著臉皮有幸附名於諸賢之後,算是盜世欺名,在忠勤二字上所下的功夫,自愧做了不到十分之一。

我們家族的後代子孫,如果有成名可以擔大任的,就該在忠勤二字上下功夫以彌補我的缺憾。

從平日的積累來看,要做到忠,就是要不隨便發言。

要想做到勤,就不要追求安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