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000萬平方公里殖民地的英法,為何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輸給了德國

第一次工業革命讓英法率先強大起來,藉助強大的國力,英法在全世界搶到了面積最大的殖民地。英國佔據了3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國佔據了1200多萬平方公里。巨大的殖民地,可以讓英法輕鬆掠奪原材料、廉價勞動力,即使使用舊設備也可以輕鬆獲取巨大利潤,這讓英法兩國政府和資本家缺乏革新設備和技術的動力。

有5000萬平方公里殖民地的英法,為何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輸給了德國

而作為後期之秀的德國和美國,沒有廣闊的殖民地可以掠奪,就更多把精力用於國內的發展和技術革新,因此,反而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先者。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電器開始用於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有5000萬平方公里殖民地的英法,為何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輸給了德國

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80年代德國人卡爾·弗裡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製造出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90年代意大利人馬可尼試驗無線電報取得了成功,

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繫進一步加強。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為標誌,人類由蒸汽機時代進入電機和內燃機的時代。

有5000萬平方公里殖民地的英法,為何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輸給了德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引發了世界各國國力的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時,英國的工業產值超過了世界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貿易額超過了世界的五分之一,英國人壟斷著世界的工業、貿易、金融和航運,英國人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經濟霸主。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英國工業產值佔世界的比例降到了14%,而德國為15.7%,美國則超越所有歐洲國家,工業產值躍居世界第一。

作為後起之秀的德國、美國力圖改變英法主導的世界秩序,獲取更多殖民地和利益,誘發了兩次世界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