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我這平凡的一生(二)

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晴

山城的冬天,很難看見太陽,要麼下雨,要麼起霧。但是今天,陽光卻格外明亮,人坐在窗邊,幾乎不能睜開眼睛。

臨近年關,也不想出去找工作,考了一年的公務員,總感覺也還遙遙無期。雖然無所事事,倒也落得清閒。母親讓我出去走走,曬曬太陽,呼吸點新鮮空氣。不過我是很懶的,一般不願意出門,如果無事,寧願在家看看電視,或者讀讀書。

泡杯清茶,讀讀《萬曆十五年》,倒也不會辜負了這樣的好天氣。


記錄我這平凡的一生(二)

原來看《人民的名義》的時候,高育良喜歡看這本書,那時候就想看看,不過一直貪玩,就擱置了。前幾天買來,粗略一翻,還真被深深的吸引了,遂靜下心來細讀。

黃仁宇先生以其“大歷史”觀聞名於世,這本書便能體現出一二。那種見微知著的能力,從小事中探索歷史規律的水平,實在是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本書吸引人,作者本人確實功不可沒,但是也不能忽視,明史也確有自身的魅力。文官集團權力地角逐,皇帝與群臣週而復始地對峙、妥協,張居正等人對帝國制度的思考與探索,海瑞純粹的追求和堅守,都讓我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記得上大學時讀《明朝那些事兒》,那時候完全是出於好奇,把這本書當小說就看完了,根本不會嘗試去窺視事件後面的規律。到現在,我對這本書的認知就是讀過。

但是,這本書刻畫出的張居正和王陽明兩個人的形象,我是非常喜歡的。那時候覺得張居正死後被抄家,實在是不可理喻。這樣一位帝國首輔,為國家鞠躬盡瘁的神人,居然不能善終,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現在讀《萬曆十五年》,慢慢去釐清背後的關係,去猜測萬曆和臣子的心思,好像漸漸能明白一代神人張居正為何落得這般結果了。看來,讀書還是不能囫圇吞棗,只求數量,而不去消化。

立個flag,以後一個月讀兩本書,讀完後將自己的思考和收穫記錄下來。可能只有這樣,那些讀過的書,才能留在自己的氣質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