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公辦院校和民辦院校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雲飛維維


咱們國家的學校從舉辦者來說一般分為三大類,即公辦學校、民辦學校、獨立學院或公參民學校,這三類學校目前在我國都在不斷髮展擴大中,他們之間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辦學主體不同

公辦學校是國家主辦的,以高等教育為例,分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由教育部、衛建委、公安部等部門主辦的部屬院校,比如像北大、清華、人大等國內許多頂尖的雙一流高校;另一個層次是由各省市自治區舉辦的大學,這類大學居我國公辦大學的多數;民辦大學一般是由社會企業出資舉辦和運行,各級政府統一協調管理,高等民辦大學一般由省級部門管理,中小學民辦學校一般由市縣一級的教育管理部門管理。獨立學院和公參民學校是介於前面兩種之間的,具有部分民辦性的特點,高等教育的獨立學院一般是某一所公辦高校申請,由企業或個人出資,雙方合作辦學的;中小學的公參民學校也是同理,由公辦學校和社會力量合作辦學。近幾年我國民辦學校數量情況可參見下圖。

二、經費來源與使用不同

大家都知道公辦學校一般是政府在持續投入,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們各級各類公辦學校的教育經費也在逐步增加,初中以下學校實行的是免費義務教育,高中收費也很少,高等教育公辦學校收費也比民辦的少很多,因為政府的生均辦學經費在逐步提高。民辦學校的經費除主辦方先期的投入外主要依靠學生學費在運行。獨立學院和公參民學校有些可以享受政府給予的相應扶持政策,比如辦學條件上給予優惠等,運行經費主要也來源於學生學費,學費收取沒有純民辦學校高。

三、教育管理權限不同

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在教育管理權限上有所不同,在高等教育領域,公辦學校辦學層次專、本、碩、博均可涉及,而民辦學校和獨立學院一般最多可以辦本科,本科以上研究生層次是不允許舉辦的。目前,少部分民辦大學正打破研究生招生資格,開始招收研究生。民辦大學的教學管理全是出資者,而公辦大學申請的獨立學院需要公辦大學對學校的教學和管理負責,保證教學質量。中小學也一樣,純民辦的是民辦出資者自己管理與運行,而公參民的往往是合作的公辦學校在負主要的教學管理責任。

民辦教育是為了彌補我國公辦教育投入不足而逐漸發展起來的,目前在我國也發揮的非常大的作用,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補充。


醫學教育工作


公辦學校:國家出資的,國立學校。不以盈利為目的。

民辦學校:民間集資辦學,有些半公半私的意思。以盈利為目的。

公辦學校:資金由國家撥。

民辦學校:資金是辦學投資者私人投入加上高額學費(經物價局核定的標準)。自負盈虧,學校的發展是系關己命的問題,只有把學校辦好,它才不至於虧損,這就調動了辦學的積極性。

學費:

公辦學校:小學屬於義務教育,公辦小學收費非常低。現在,已免除學雜費,只收書本費。

民辦學校:根據學校提供的食宿、外教、下午放學後還有各種興趣班及其他服務的質量,提供的服務相對更多,民辦小學收費整體較高,每生每學期低則八九千千元,高則一萬幾萬。比如英語,即使在外面報班,一年也得上萬元。

班額:

公辦學校:班額是最大的“軟肋”,很多班額都在50人以上。學生太多,老師很難顧及每個孩子。

民辦學校:相對公辦小學,民辦小學對班額控制較好,最多40多人,知名學校一般是30人左右。學生少,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度極大增加,更有利於教學。每年招生人數較少,需提前下手,所以要提前打聽報名。關注好學校官網信息。

師資及教學能力:

公辦學校:老師隊伍相對穩定,教學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不過,學生太多,老師對學生的關注以及和家長的溝通交流可能不會太多。

民辦學校:民辦學校老師有責任心。民辦學校機制靈活,吸引了不少高學歷的人才加入教師隊伍,民辦學校的老師由於沒有“鐵飯碗”,危機意識強烈,競爭激烈,對學生付出更多,責任心和教學實力普遍很強。

硬件設施保障:

公辦學校:目前,提倡教育資源均衡,公立學校各個學校的硬件設施都不會有太大的差距,其實每個學校硬件環境都會有所不同

民辦學校:民辦學校的環境一般比公辦學校好。

公辦學校:學生就近入學,一般走讀

民辦學校:學生來自四面八方,五花八門的有經濟實力的不同層次的家庭。

距離及接送:

公辦學校:就近劃片,學校多在家附近,走路或坐公交車非常方便,路上花費時間少。

民辦學校:一般相對較遠,有的學校可以寄宿,有的需要每天接送,花費不少時間。不過大部分的民辦小學,都安排專門的老師管理放學後留校的孩子,並安排他們的晚飯,爸爸媽媽可以下班後再來接。還有南外仙林、南師江寧有住宿需求,金中河西可以18:40來接。

作業課程與負擔:

公辦學校:很多家長反映,公辦小學作業量大。有些孩子,每天作業都很多,晚上要寫到9點多,甚至更晚。

民辦學校:一定程度上,民辦比公立更看重升學率,沒升學率就沒名氣,沒名氣就不會有學生。學校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會抓的相對比較緊,孩子的壓力也可想而知。有的民辦學校以素質教育為招牌,學生課業負擔不重,孩子在學校有老師輔導寫作業,放學後有很多興趣班可以選。

入學難易程度:

公辦學校:就近劃片入學,孩子只要年齡符合要求,證件手續齊全,就不是難事。主要是拼爹拼房。公辦不能挑學生,劃給你就必須收,水平參差不齊,有很多差生、搗蛋鬼。

民辦學校:要投資料、面試,主要是拼娃。民辦生源優中擇更優,沒有地段生或地段生很少,大都是考進來的,水平整齊,這樣好學生越來越願意考進去,生源越來越好,良性循環。

家長付出:

公辦學校:學生多,老師可能無法顧及每個孩子。所以,家長需要對孩子多一些關注,每天指導孩子寫作業,幫孩子檢查作業

民辦學校:提供接送或寄宿,減輕家長負擔。放學後有興趣班,孩子的作業可以在學校寫,有老師輔導,家長只負責早晚接送,很省心


華洋成考永超老師


No.1

辦學的資金來源不同

公辦學校是由國家或者地方政府創辦,是國家利用財政收入創建高等院校來提高國民素質的一項公益性事業,在編制上屬於國家事業單位。學校的發展所需要的經費主要是來自於國家的財政撥款,但是學校擁有一定的支配權。人事編制上須服從教育主管部門的安排。

民辦院校主要是由社會組織、團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收入面向社會創建的高等院校,屬於私有性質,既然是私有就必定是為了進行盈利而非是公益性的事業項目。編制上不屬於是國家事業單位,更多的偏向於企業而又不完全像企業性質,會比普通的企業受到更多主管部門的關注和約束。學校的運行和發展經費主要是來自於創辦組織、團體或者個人的財產,在財產和人事聘用上享有完全的支配權。

           

No.2

學費不同

因為公辦院校的運行和發展所需要的經費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的國家的財政撥付,而且教育部還會根據學校新招收的學生進行按人頭撥付一定的教育培養經費,一般都是一個學生每年1w-2w,在學校擴建、改善教學設備和老師的薪資等方面,都是另外有經費撥付的,只要審批通過就可以獲得。這就造成了公辦院校對學生的學費要求是比較低的,一般都是每年0.5w-0.8w。

民辦高校的運行和發展所需要的經費是沒有國家財政撥付的,基本上都是由這個學校的創辦方(一般都是全體股東)進行出資進而讓這個學校維持正常的運行。這其中包括學校的建設、維護和教師的薪資等方面的支出都是學校自己負責,屬於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形式。再加上民辦學校本身的盈利性質。所以民辦高校基本上主要的收入依賴於學生每年所繳付的學費,一般來說都是每年1.5w-2w左右(可能北方的要便宜些,南方的省份基本是在這個區間)

No.3

師資力量

公辦院校和民辦院校在師資引進最根本區別就是公辦院校可以為教師提供教師編制,這是由本身性質決定的。因為公辦學校是屬於國有事業單位,所以在教師編制和各項福利待遇(五險一金,補貼等)公辦院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是民辦高校不能為教師提供一個編制(想必大家都知道編制對於一位人民教師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有多少人當教師就是衝這編制來的!),所以對於民辦高校要想引進有實力的教師需要比公辦院校付出更多資金和福利,所請的老師大部分都是高薪從重點大學名牌院校聘請。也因此,老師對學生的責任心上,公辦院校相比民辦院校就要稍遜一籌了。

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自己有希望考上的院校。





教培人


我在公辦高校工作,經常被邀請參加對別的高校進行評估,比如專業評估,審核評估,思政課評估等等。就我的切身感受回答下民辦高校和公辦的區別。

一是經費區別大。公辦學校經費大多由政府撥款,學生的學費6000左右居多,藝術類的要高點。但學生交的學費只佔學校運行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數由政府負擔。所以有的學生說,交了學費就是來享受服務的,這種說法有多幼稚。而民辦高校經費主要是靠學生收費。

二是管理差別大。民辦高校對學生是保姆式管理,輔導員每天有巡查要求,談心要求。管理嚴格,事無鉅細。公辦高校則比較鬆散。各有利弊,你的孩子適合哪一種?自己可以考慮。

三是師資。公辦高校大多數是終身教職員工,招聘時基本都是博士,還有很多大牛教授。民辦高校多是聘任制,人員流動大。

四是學業壓力。公辦學業壓力大,學生越來越難畢業。民辦高校則對畢業要求低些。有的學校希望學生儘快畢業。

這個問題很深奧,不是一時半會說清楚,只能慢慢解釋。比如崑山杜克大學就是個案例,有空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