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喀什噶爾局咸豐重寶當五十》紅錢賞品

今已稀見疆紅錢 官爐鑄品耄耋相


清代《喀什噶爾局咸豐重寶當五十》紅錢賞品

什噶爾局乃清代新疆七個鑄錢局之一。據《新疆圖志》所記載,該局開設於咸豐五年正月(咸豐九年至光緒十三年停鑄)。設局後即開爐鑄錢,計有咸豐通寶當五、當十錢和咸豐重寶當五十、咸豐元寶當百錢。

喀什噶爾局所鑄之錢,除當五外,其餘譜有所載,其大錢遺存不豐,加之為疆局所鑄並多在區域內流用,時至今日,已屬較為難得。今檢點愚帳中所藏,卻有該局所鑄咸豐重寶當五十紅銅錢一品(紅銅為主鑄材質),故今日便將其帳中擇出,遣之於此公展鑑賞。

首先,品文識書。一眼可見,本品面文“咸豐重寶”四字,背漢文“當五十”、滿文“喀什噶爾”局記。其錢文楷書直讀,“缶寳”,面背錢文佈局協調,字形大小適中,文字書寫頗見有力,書意較為端莊,自然而得體,符合此錢之書相特徵。無需細表,其書相開門,官爐出品自是毫無疑問。

其次,觀鑄識體。展目本品,可見其鑄制乃為規整,其直徑約為34.8毫米,重約11.68克,厚薄適中,約為常規折五形制大小。其鑄相顯示,方正圓矩,地章平整,穿輪乾淨。其字廓深竣清晰,鼓凸自然有度,毫無做作之態。顯然其鑄相體現了其時新疆諸錢局尤其是喀什噶爾局鑄錢品質的特徵。故,由此鑄相和形制大小來看,本品正是該局官爐所鑄之正品(更或為初鑄樣錢),其門得開。

再者,辯鏽識漿。可見本品鏽相生熟之間,短期入土。其鏽色相對略重,包漿濃厚潤澤,分佈自然深淺相間,鏽痂皮殼緊實不糟,耄耋之相,一派自然天成昭然。可察其材質,乃為紅銅質地,新疆紅錢之類,復察銅色,老熟之相凸顯。無需贅述,由此鏽相材質而言,本品乃為大門洞開矣。

綜上所述,簡而言之,本品“喀什噶爾局重寶當五十紅銅”錢,三相一材皆無異無邪,正是開門見山之品,毋容置疑。儘管此錢譜載定級並非很高,然,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再加廣為檢索,此錢在今天均鮮見有所亮相,這表明了其遺存已經相當稀薄,時至今日已屬難得之品,故可謂十分值得一藏的清代疆紅錢矣。


清代《喀什噶爾局咸豐重寶當五十》紅錢賞品


清代《喀什噶爾局咸豐重寶當五十》紅錢賞品


清代《喀什噶爾局咸豐重寶當五十》紅錢賞品


清代《喀什噶爾局咸豐重寶當五十》紅錢賞品


清代《喀什噶爾局咸豐重寶當五十》紅錢賞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