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十米的黃土放在地上面能種玉米嗎?

用戶5748636829693


這樣的問題,猛一下真不知道怎麼說!地下十幾米的黃土放在地上能種玉米嗎?首先說能種,別說黃土,只要是沒受到汙染的土地都能種玉米。但是,問題來了,種玉米目的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收穫玉米產量嗎!黃土是能種,長好長不好,產量高低,那可就說不好了。

玉米生長好,產量高,離不開毛主席說的農業八字憲法,即“水、肥、土、種、密、保、工、管”,環環相扣,都得到位,哪一環做的不到位,也難保證玉米高產。這和黃土能不能種玉米,是兩碼事。

我以前回答中曾交流過這個生土種莊稼的事,能種,但是,土壤不肥沃,產量是不行的,生土地必須要增施農家肥、化肥來培肥土壤,經2~3年才能攆上其它的土壤肥沃力。尤其是農家漚制的農肥及廄肥最養地,單靠化肥,一是慢,再就是必須年年施季季施,這是由化肥的基本特性所決定的,化肥的分解發揮效力作用都是有一定時間性的,隔年不施用,就會“歇菜”缺失肥力作用。

我侄子有十畝地,因朋友開沙場,因需要把地上的麥苗連同約1尺厚的肥沃土層用推土機械等,統通推刮掉一層,推到溝裡了。沙場幹了一年後,下馬不幹了,侄子開始復耕,又把表皮沙子、石子等雜物整地推刮乾淨,開始種莊稼,結果第一年,還是按常規的施肥、澆灌等管理,小麥和玉米,長得難看極了,高低不平,長勢極差,產量大減。後來再整地時,每畝又增施3~4方家畜糞肥,化肥施肥量也相應加大,經過2~3年,才攆上其它地塊的產量。

所以說,不論黃土黑土,生土開始種玉米,需大量的糞肥水分培肥,才能高產。有些作物還稍微差點事。比如棉花,生土地是可以生長的,但施肥長得更好!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大家好!我是鄉村隴原,看到此問題,就想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哈,原因如下:我本人就是黃土高原的兒女,祖祖輩輩生活在甘肅南部,這裡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地貌,打小就和黃土打交道的我,對於黃土那是最熟悉不過了,況且種植莊稼的時候,每天也是和黃土打交道哦!所以黃土對於我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情懷。




地下十米的黃土放在地上面能種玉米嗎?

對於種過莊稼的人來說:應該都知道,我們農民種莊稼的時候要一次次的把土地深耕翻土,其目的就是為了給土壤熟化,下種後種子才能在土壤裡生根發芽,熟土處理也是種植莊稼的第一步,所以對土地精耕細作我們農民從不馬虎。而您問;地下十米的黃土放在地上面能種玉米嗎?答案是否定的,就算是一米一下的土壤也不能直接種植玉米。

從提問不難看出,你就沒種過地,根本就不懂農作物種植,所以建議您,如果要在地下十米的土壤裡種植玉米,就要對土壤做熟化處理。

深土層如何做熟化處理?

土壤熟化處理通常方法是深耕勤翻,撒入大量的農家肥、或直接在生土層上面撒入雜草,然後點燃,(當然此方法不可取,主要是對環境汙染嚴重,還容易引起火災)還有直接在生土地上撒上適量的樹葉或麥草、稻草,然後在澆大量的水,等到地面撒入的草腐蝕後,在做深耕疏土工作,同常生土熟化是一個多次而又持久的農活,所以一時半會土質熟化較慢 ,但多次之後地表生土就會逐漸熟化,這樣就可以種植任何農作物了。



以上是鄉村隴原的回答,如有好建議不妨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探討農業,讓大家做一名懂農業的新農人。


鄉村隴原


將地下10米的黃土翻上來肯定是不能種玉米的,這個當然是有依據的。有一個這樣的案例大家看一下,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內是保護耕地的。前一段時間我朋友的家鄉有一個人承包土地挖池塘想養小龍蝦,但是被相關人士發現之後要求填塘復墾,然而經過鑑定之後土地耕作層已經被破壞,不適宜種植植物。被罰了2萬多塊錢,緩刑兩年。這個挖的池塘絕對沒有5米吧?但是它就是不能種農作物了。下面我們講一下這其中的道理。

土壤耕作層

並不是說所有的土壤都適合種植農作物的,這是要經過長時間的耕作,施肥,灌溉以及自然變化才能形成農業耕作土壤。有些土壤需要經過上百年的時間沉澱才能被我們人所開發利用。我們土壤的耕作層它又可以分為表層土、犁底層、心土層、底土層。下面一個圖片可以充分形象地展現出我們的耕層。

1.表土層:也就是我們的農作物基本上可以利用的一層土,它非常的薄有可能只有20釐米左右,當然還要取決於農作物的情況。

2.犁底層:這一個也是亞表層土,它是經過我們的機械工具長時間的擠壓而形成的。厚度有可能達到20釐米左右,一般情況下是13~15釐米。

3.心土層和底土層:一般是指表土層以下至50釐米深度的土層等,具體其他的概念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大家看上面的圖基本上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我們農作物能利用的土壤加起來還不到一米,也就是說你把一米以下的土壤給翻到上面來,這基本上是不能種植農作物了,因為它已經失去了作物賴以生存的環境,要麼是不存活,要麼是低產嚴重。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凡是深翻土地達不到的土質層的土質,不管是黃土和黑土,都是生土,生土在地底下沉睡了幾千年,甚至幾萬年,土裡是沒有一點腐殖質的,所以也是沒有一點生命力的,把這樣的土質放到地面上的話,必須要經過幾年的風吹,日曬,雨淋,才能夠改變土質的性質,在經過翻地施肥之後,才把這死氣沉沉的沒有生機的土質,變為活性土壤的,只有土壤變成了活性,土壤中有了腐殖質,有了有機質,土壤才有生命的活力,在上面種玉米才可以生長的!

想要在這樣的黃土層上面種植玉米的話,必須要改變土壤的結構,改變土壤的性質,改變土壤的結構,改變土壤性質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大量的施用農家肥,讓農家肥與黃土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農家肥與黃土成為一體,讓已經沒有生氣的黃土變成可以種植玉米的有生氣,有活性的土壤,即使這樣,也必須連續大量施用三年以上農家肥之後,才會基本上改變黃土的性質和土壤的結構,玉米的產量才能基本達到正常的產量,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曾經經歷過的。

年輕人是不知道的,年齡大一點人都知道,在過去,我們曾經有一段“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的年代,與其相配套的就是“備戰,備荒,為人民”,在我們東北地區,當時又是屬於前線地區,所以說在那年的秋天,在我們老家的農村,上邊嚴格要求每家都要在自己家的自留地裡,都要給自己一家人深挖一個可以防禦敵人空襲的地洞,也就是防空洞的,那個時候的地洞也都要挖了十米八米深的,東北的土地上面是黑土層,但是十米八米深以下也都是黃土層了,就這樣把地下的黃土層都挖掘了出來,到了第二年春天的時候,農民們還是要種地的,還是要把深挖的地洞填滿填平的,這樣一折騰,地洞是填滿填平了,其實不光是填平了地洞,而且地洞上面卻高於普通的地面了,而且地洞上面的黑土卻不見了,地洞上面全是黃土了。

就是這樣的黃土層,雖然我們大量使用了農家肥,但是連續三年,農作物都是沒有獲得豐收的,產量都降低了很多,也就是三年以後,才逐漸改變了黃土給我們帶來的困惑,好歹那個地洞的面積也不太大,糧食減產點也就減產點了,對我們的損失也不是很大而,三年之後,地洞那個位置的土壤才逐漸恢復了,我說這件事的目的,也就是證明深層黃土是不適於種玉米的,也不適合種其他農作物,必須要經過幾年之後的施用農家肥改造之後,才會把這個黃土改變改造過來的,才可以正常的種植玉米你和種植其他農作物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地下十米的黃土放在地上種玉米?都已經知道是黃土了,還能種植玉米嗎?別說玉米了,黃土上雜草都不容易生長的。土壤黏重、養分極度缺乏,這樣的土質是不適合農作物生長的。

我們農業種植都是在地表養分較為豐富的表層土壤中種植,這類土壤在經過除草、整地之後就可以進行種植,這樣的土叫做“熟土”。這樣的含有一定養分、有一定通透性的土才能適合農作物的生長。

而對於土壤深層的黃土來說,別說是地下十米了,即便是地下一米的黃土,也是不適合農作物生長的。不知道大家是否在農田挖過深坑,如果您有這個經驗的話就會發現深層的土壤是極其的黏重的、土壤的顏色也和地表的“熟土”不同。這樣的黏土養分是極度缺乏的,因為在耕種的時候由於機械的原因會在地下二十幾釐米或者三十幾裡面的深度形成一個犁底層,這個犁底層基本上就相當於一層塑料布,不怎麼透水、溶淋的養分也很難滲透過犁底層進入土壤的深層。因此,這樣的黏土除了黏重之外,還缺乏養分。這樣的土壤只有在經過幾年的撂荒、生長雜草的熟化,在土質發生一些改變之後才能進行玉米種植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這個我有一點經歷。

有一年施工隊在我們試驗地裡挖一條大溝鋪電纜。大溝有兩三米深。施工結束,填平大溝,表面上都是兩三米深翻上來的黃土,一些菱形的三角形的小塊塊。當地老百姓稱其為“蒜瓣子土”。種上玉米後,遠遠的就可以看見一條生長異樣的玉米帶。當其他正常玉米長到1.5米高的時候,這一個條帶上的玉米也就七八十公分,顏色發黃,植株纖細。後來給這一條子的玉米特意多施了一遍化肥,但最後產量也就是正常玉米的一半。



所以我的回答是:10米深的土,(10米深和2米深沒有多大區別),放到地表上,種玉米雖然可以,但產量極低,減產約50%。就目前的玉米種子成本、機耕成本、化肥成本來計算,按現在的不景氣的玉米行情,這樣的玉米是一定會虧本的,所以種上不如不種。像這樣的條件,我建議種點苜蓿,在生長最旺盛的時候翻扣到土裡,第二年再種玉米較為合適。


種田博士後


通常人們以為植物生長依靠從土壤中吸取養分,1648年,一位比利時的科學家海爾蒙特對此產生了懷疑,於是他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用一個大桶裝上烘乾的不含水分的土壤100千克,種上一棵重2.5千克的小柳樹,只給它澆雨水。五年過去了,柳樹長大了,重84.5千克,比剛種下時增加了82千克。這時他把桶裡的土壤烘乾了再稱,只比原來的重量減少了0.1千克。 小樹長大增加的82千克物質並不全是從土壤裡獲得的。 他得出結論植物生長所需的養料是從雨水中得到的。其實,那時候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還沒被發現,他的理論已經相當超前了。

答案是,無論什麼土壤都能種植莊稼。重要的是保持水分和光照充足。山間石縫也能長出參天大樹,屋頂房簷也生草木。植物並不會直接從土壤吸收有機物質,而是通過自身合成。深層土壤可能會缺乏某些礦物質成分,所以需要經過土壤化學分析,適當補充這些元素即可,種下的玉米一樣會有好收成。





及時雨談古論今


俺們這嘎達沒有這麼厚的土,地下的生土都是膠泥一樣的,挖出來風化一下,勉強能種點東西,肯定不肥。我都是摻點爐灰,鋸末,秸稈,菜皮,廚餘垃圾,樹葉堆放一冬天。開春就不板結了。



蜀黍餑餑


種是能種,但出苗不會好,也不會怎麼長!

地下十米的黃土是生土,玉米要很好的生長要有充足的水肥,還需要有足夠的輸送管道。地下十米的黃土無論從結構上還是養分上都不能很好的滿足玉米生長的需要。

土和土也是不一樣的,從前的老百姓發現”城牆土”有利於作物的生長。什麼是城牆土?實際上就是指走的人多了的地方,土壤就成為了熟化土,就有利於作物的生長了。

後來的人們要用農家肥來熟化生土,這樣才有利於農作物高產穩產。所以建議你把十米以下的黃土首先經過熟化以後,再進行種植生產。


村姑說村事


不能!

就一米深的黃土放到地面上也不行。就用農民的話說,那叫“生土”!

地面能生長荘稼的土層、叫“熟土”。

把耕地表面用生土覆蓋,種上玉米,苗也不會出。更不用說生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