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問|創業5年,我有5點關於人的思考


不知不覺創業五年了,也算一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創業老兵了。從第一次失敗要靠吃抗抑鬱的藥,到現在理性的看待成敗得失,不得不說,創業這條路對我還是有不小提升。

今天寫一些關於人的感悟,大部分都是最近兩年想通的。



1

CEO總是會高估自己。

論高估自己,昨天直播帶貨的老羅做的比較徹底。老羅的微博我經常看,但今天可能大部分已經刪了。

畫風是這樣的:

有50%就應該去創業.....何況我這次是100%

我認為智能手機這個領域全是笨蛋(喬布斯去世後),我的勝算簡直不能再大了

我找來的三個國內UI設計師都認為可以滅掉蘋果,只是需要一點點時間比如半年

這些言論也是很多人黑老羅的重要原因。其實創業者的癲狂很多人不懂,CEO往往都承受了巨大壓力,不少CEO學會了喬布斯的「現實扭曲力」,這種力量一般先在自己身上應用。

我第一次創業,也是自比喬布斯,當然我沒老羅這麼大膽到處說而已,另外跟很多CEO聊天都會發現一點,他們都認為自己是世出的天才,生出來就是要改變這個世界。

很好理解,巨大的壓力之下,給自己洗腦簡直是快樂的源泉,你要知道快樂對CEO來說,絕對是奢侈品。

創業是一個無邊界的探索,無邊界一定會帶來恐慌,選擇相信自己是個天才,能有效對抗這種恐慌。

二是CEO身邊真正的批評聲音極少。這是人性,人都喜歡聽好話。稍不注意,身邊都是拍馬屁的人,放個屁都有人說很香,這種感受極爽。在這種環境,人是容易飄起來的。

三是信息的通道讓CEO的判斷的確更具優勢,而大部分CEO選擇性忽視這個因素,把這種判斷優勢理所當然的認為是自己的天賦。

不管企業的大小,CEO首先是所有外部鏈接的第一接口人,這就是信息的管道。而其他人,即便是聯創,更多也是承擔守門員的角色。

信息管道決定了信息廣度和密度,更不用說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帶來的資源型信息。

前幾天在清華大學聽華為的一個高管分享。他說華為之所以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是因為任正非一直堅持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高段位的學習交流。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每天跟你打交道的都是各國政要、頂級企業家、一流的經濟學家,那你也一定會變得很厲害。

當然大部分人遠不如任正非,但獲取的信息依然是全公司最優質和最多的。所以當CEO做出正確的判斷之時,很容易產生比別人更聰明的幻覺。



2

創業者要保持Day One心態。

Day One心態包含兩重含義,一個是對自己,一個是對企業。

先說下打造企業的Day One心態。

Day One是亞馬遜的經營哲學和價值觀,解釋為把每一天都當作公司成立的第一天,保持敬畏之心、創新之心、保持洞察本質的力量。

貝索斯的確做到了Day one心態,縱觀亞馬遜的發展,始終能走在市場的前面。始終保持領先者。

Day One理念的本質是人類的已知知識很少,無論商業還是科學,未知知識才接近無限,正因為已知太少,所以創新可以無限。

Day One是追求未知,也是追求創新。

有經驗的團隊,經驗反而造成盲點,經驗型團隊總是在規避錯誤,卻錯過真正的機會。

20年前,因為用戶量太大買不起服務器而焦慮的馬化騰,輾轉找到了張朝陽。表達了想以100萬出售QQ的願望,卻被張朝陽無情拒絕。

張朝陽認為這個小東西自己研發也不需要100萬嘛。張朝陽基於經驗做了看似正確的判斷,卻因此錯失巨大機遇。

再談下創業者自身保持Day One 心態。

具備Day One心態的創業者會在管理上傾向於放權式決策,而不是中心式控制。保持好奇、保持探索,因而可以更容易的接納反對意見。不會用過去的經驗固化自己的思維,甚至控制團隊。這種團隊文化,更容易產生真正的戰鬥力。

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我的下屬提出了一個事後看起來非常正確的建議,可惜我基於過去的成功經驗,輕易否定,錯失巨大的機遇:一個價值10億的教訓。

而再次創業,我終於學會將自己清空,耐心傾聽團隊每一個成員的想法。用批判性思維去權衡自己的想法和團隊的想法,之後選擇出最合理的方案去執行。



3

不要期待人的成長性。

有一次我跟一個獨角獸公司CEO朋友聊天,朋友告訴我:創業這麼多年,最大的理念就是不要培養人。

當場就震驚了,因為在我的管理理念裡,培養人是最重要的事情。追問之後,朋友告訴我,他是為了倒逼自己找到真正合適的人,而不是去期待招進來之後的成長。

思考很久,理解了朋友想表達的真正含義:創業公司儘量招聘進公司就能幹活的人,而不是想著招進來再去成長。

這跟創業的本質有關,一項無邊界而危險的狩獵活動。如果不是上來就有用武之地,帶來的業務損失會是無法承受之重。

大公司可以招聘應屆生,培養半年一年再真正創造價值。而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進公司兩天後就要求業務產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當然,我仍然堅持培養人同樣非常重要,只是我們可以在招聘側花費更多功夫。下屬的成長依然重要,只有真正能給員工帶來成長,這段工作關係才會是雙贏。



4

不要期待招聘完美的員工。

去年我們發了很多Offer,最終一大半拒接,HR問了下都是去了阿里、頭條、騰訊之類的公司,還有不少入職幾天又跑掉的。

覆盤了下,發現我們的面試流程和標準基本跟騰訊、360這樣的公司一樣嚴格,能通過面試的人,大部分都能輕鬆拿到大廠Offer。

這其實是災難,對年輕人而言,頂級大廠的吸引力幾乎是無法抗拒的,即便我們給出更高薪資也很難抗衡。

而另一面,業務和時間是不等人的,尤其是創業公司。

痛定思痛,最終我不得不承認創業公司最好的策略是招合適的而不是完美的,從技能匹配度、對公司的興趣度和渴望度等多方面平衡。

最終我調整了招聘策略,不找最優秀的,只找最合適的,很快我們補齊了團隊,業務也開展的非常順利。



5

創業是對抗老去的最好方式。

和很多朋友都聊過衰老這件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突然老去?

我的答案是:個體熵增到無法再吸收新的知識。

大白話就是,你不再成長、思維也不再迭代。很多朋友可能會問,有這種狀態嗎?我每天都在辛勤工作,怎麼會呢?

其實,大部分工作,到一個節點就不再會有任何成長。甚至我見過太多工作10年還停留在工作一年水平的工程師。

創業,是一個無限遊戲,無邊界、失敗了也可以再來,充滿探索的趣味。而這個過程給個體帶來的是不斷成長的壓力和動力。

這五年,我從一個技術直男蛻變成懂點產品、懂點運營、甚至也懂點商務、市場的創業者,這個過程是在不斷解鎖新技能。

這件事,很酷,希望我能繼續創業30年。



最後的話

以上就是我的5點心得。創業仍然在路上,很喜歡一個知名投資人說過的一段話:如果你創業每次成功率是5%,那麼即便創業會失敗,繼續堅持幾次,成功會是大概率。

最後,實名支持下我心中兩個創業者偶像:一個是已經離開人世的茅侃侃,每想起他,心中都有一種難受的情緒。另一個是老羅,世人皆以嘲笑你為榮,而你即便活得像一條狗也會繼續創業。

來源:前360技術總監,前噠噠少兒英語技術VP,現任土豆教育CT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