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百姓為什麼要離開故鄉,移民齊國

一隻羊離開他的故鄉,去另一個地方,這是為什麼呢?可能是因為環境,羊出生的那個地方沒有食物了,或是去的那個地方有更肥美的草地。如果兩地環境一樣,那麼羊為什麼要離開自己的家鄉呢?那就可能是天敵,羊感覺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脅。如果這兩者都一樣,那麼羊離開自己的家鄉便是為了開闊眼界,看完了風景便回家了。


魯國百姓為什麼要離開故鄉,移民齊國

我們看自己的國家,廣州、上海、北京的人口比較密集,對應的北京、上海、廣州的交通,文化,政治,都是領先於其他城市。如果有足夠的金錢,你會在農村生活還是城市?

人民匯聚大城市,因為大城市購物方便,因為大城市可以通過勞動得到更多的報酬,因為大城市有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在春秋有一個國家叫做魯國,他原始土地面積和齊國差不多,但是這裡的百姓大多歸順於齊國,連孔子這樣的聖人都要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小小的魏國,這是為什麼呢?


魯國百姓為什麼要離開故鄉,移民齊國

中國數來是禮儀之邦,如果一個國家太注重禮儀了會有怎麼樣的後果呢?我們看歷史上的魯國就知道了,為了講究孝禮,君子死後,百姓要哭喪3年,父母死要哭喪1年……現在看來卻是荒唐,但在當時不履行就是不守禮儀。

魯國的鄰居齊國卻不一樣了,君主赴任後便入鄉隨俗,簡化禮儀。行政、軍事整理後便注重農商發展。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都注重農業的發展而不注重商業,各個朝代都有重農抑商的政治舉措。只有兩個朝代例外,一個是齊,一個是宋。齊國發展經濟,致力於發展制鐵製鹽行業,齊國成為了最富有的國家。

魯國人大多移民齊國,一是因為魯國自身繁文縟節太多,束縛了百姓的自由,二是因為魯國的社會風氣太壞,百姓沒有安全感。而移民齊國,禮儀少,人民相對自由。齊國富裕,百姓從事生產勞作的機會更多,生存的可能性更大。同時齊國商業、農業、軍事協調的好,百姓選擇多,致富的可能性大,所以魯國人都歸順齊國了。

我們再來看看齊國是怎樣打經濟戰的。我們知道古代打仗最重要的便是糧食了,齊國又非常富有,在糧食充裕的情況下,抬高國內某平常物品的物價、供需。假意增加進口,然後百姓為了禮儀爭先恐後的生產齊國口中天價又一文不值的物品,誤了農時。不戰便敗給了齊國。

總之,我們不應該太過注重個人的既得利益,兔子不吃窩邊草,首先我們追求利益時便不能破壞國家的環境,浪費國家的資源。損人利己的事少做,儘量選擇互利多贏的行業。一個國家任何時候創新科技產業與農業都是不能荒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