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那些幼稚願望裡,藏著“職業規劃”,積極參與好過現實打擊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您家孩子有沒有過這樣的階段?看繪本或動畫片之後的一段時間,完完全全地進入到那個奇幻世界了,總是很認真地說:“別動!我是超級飛俠!”、“我是汪汪隊長!”“媽媽,看我,我是托馬斯!”

甚至還有的寶寶想更加深入地模仿動漫人物,比如像汪汪隊一樣成為給人們提供幫助的特工,要求父母購買同款道具,揚言“我長大後也要當消防員/警察”。

這時,家長通常是怎麼做的呢?

大部分儘管滿足寶寶的需求,購買了相關道具,但孩子在家瘋玩時,還是嗯兩句或笑一笑相對,更有的家長毫不在意,自顧自地做家務,將孩子的那些“豪言壯語”視作童言無忌。

孩子的那些幼稚願望裡,藏著“職業規劃”,積極參與好過現實打擊

事實上,孩子的那些幼稚願望看似“無厘頭”,實際裡面隱藏著一個重要的信號,那就是孩子的“職業規劃”。

現實是,針對孩子的職業啟蒙,中國教育幾乎一直處於空白階段。

孩子的那些幼稚願望裡,藏著“職業規劃”,積極參與好過現實打擊


01中國的職業啟蒙

前些天在朋友圈裡看見朋友給寶寶辦滿月酒,還專門加入了傳統的抓周環節。

當孩子懵懵懂懂抓起錢幣的時候,大家一陣歡呼,認為這是將來不用為錢發愁的象徵。

這平常的場景,卻體現著中國傳統觀念下人們對職業的認知——看重職業帶來的結果,而非過程。

小寶寶並不知道自己抓的代表什麼,只是覺得好玩,可家長就會放大抓周物品背後的意義。這種有儀式感的體驗,孩子只是感覺被大人關注。

這應該算是中國最古老的職業啟蒙了,只是帶了些“禮儀色彩”。

孩子的那些幼稚願望裡,藏著“職業規劃”,積極參與好過現實打擊

但對孩子來說卻有些悲涼,儘管他們也有自己的“職業規劃”,但好像從未被大人注意過。

孩子的那些幼稚願望裡,藏著“職業規劃”,積極參與好過現實打擊


02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職業規劃?

你可能會覺得,孩子那麼小,怎麼可能有職業規劃?這就要提到一個概念了,那就是“身份確定敏感期”。

從孩子1歲半開始,這個敏感期就悄然而至。家長會突然發現,孩子開始對繪本或動畫中的某個人物表現得極度痴迷,不厭其煩地詢問關於他的一切信息,並模仿他的動作和語言、交朋友、解決困難。

這種看似幼稚的角色分配行為,就藏著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他們在向家長證明自己已經長大,可以支配自己的思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這時,家長表現出漫不經心甚至有嘲諷一味,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孩子的那些幼稚願望裡,藏著“職業規劃”,積極參與好過現實打擊

孩子的那些幼稚願望裡,藏著“職業規劃”,積極參與好過現實打擊


03忽視(打擊)孩子的“職業規劃”,會導致什麼?

有個朋友跟我分享了這樣一件事,孩子4歲時,經常說自己是芭比娃娃,每次穿上新衣服都要展示一番,還讓家人為她鼓掌。

剛開始家裡人覺得好玩,紛紛鼓勵讚美,時間久了就開始說:差不多得了!怎麼這麼臭美呢?

結果孩子上了小學,只要聽見別人說“臭美”這個詞,就覺得羞愧不已、緊張至極。

這位朋友仔細回憶才明白,當時孩子看見卡通片裡的芭比娃娃在走模特步,自己想學卻不敢說。加上被大人打擊,這小小的願望就一直深埋在心裡,始終沒有發芽。

現在朋友再帶孩子去學模特,她卻早已失了興趣。

認識不少人大學畢業後都跨專業就業了,其中大部分都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選專業時都只是父母說“不錯”便下的決定。

事實上,那些從小說要當老師、科學家、警察的孩子,大部分成年後的工作都和小時候心裡憧憬的不一樣了。

孩子的那些幼稚願望裡,藏著“職業規劃”,積極參與好過現實打擊

談到職業規劃,人們總會說:哎,賺錢就行,夢想嘛心裡想想就行。

難道夢想和職業真的不能有交點嗎?熱愛是做好一份行業的基本品質。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保持初心、擁有夢想,但落實到生活中卻沒有做到。

孩子真正痴迷的是各種人物的品質和習慣,真正體驗的是這個職業應該具備的素質,但家長往往將其視作玩笑了,甚至用殘酷的職場現實給孩子打擊。

孩子的那些幼稚願望裡,藏著“職業規劃”,積極參與好過現實打擊


04對孩子的幼稚願望,積極參與好過現實打擊

1)告訴孩子某個職業需要的品格和素質

家長完全可以鼓勵孩子模仿,但也要注意觀察他模仿的是否正向。

如果是,我們就要幫孩子概括他在模仿的是什麼,比如有的孩子超級喜歡汪汪隊,我們就可以告訴他:汪汪隊勇敢負責,隊員之間也很團結。

孩子便會沿著這幾個詞做,漸漸向勇敢、有責任心且利於團結發展,能助力性格發展。

再深入一點的話,我們可以藉助孩子的好奇行為,幫他理解勝任這個職業的基本素質。

例如隊長是種職業,只有努力達到標準才可以勝任,引導孩子觀察汪汪隊長工作中的細節。

每天睡前和他交談,這不僅能讓孩子學會總結簡單的事件,慢慢說出自己對職業的理解,也能激發他對美好形象的嚮往之情。

2)參與孩子的角色扮演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和繪本、動畫配套的玩具材料,家長可以購買來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

孩子的那些幼稚願望裡,藏著“職業規劃”,積極參與好過現實打擊

其實孩子的願望很簡單,當他切身感受到這個職業的樂趣,就會在心裡種下一個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種子慢慢長大,就變成了真正的職業訴求,讓他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

可以給孩子安排“家庭職業體驗”時間,這段時間家長就全身心陪孩子玩角色扮演。

孩子喜歡當醫生,那就準備仿真的針管、聽診器、就醫卡、體溫計等,家長當“病人”,孩子當醫生,模擬就診場景,在體驗中習得本領、收穫快樂!

3)進行職業交流

孩子年齡大些之後,幫他了解職業規劃的最好方法就是溝通。

孩子是否對你的職業瞭解呢?你有沒有和孩子深入討論過自己的職業呢?

如果沒有,不妨試試,和孩子進行一次探索式的“職業交流”,議題就是“父母的職業”。

討論的內容可以是:職業的內容?職業的收入是多少?爸爸媽媽為什麼會做這個工作等等。

主要向孩子傳遞的信息就是:工作並不完全為了工資,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為價值而努力。

4)有條件的話帶孩子參觀

除了在家交談,也要給孩子一個實踐的機會,帶他參觀自己的工作場所。

唯有如此,孩子才就會把自己學到的理論和體驗到的真實場景結合,更好地創想自己未來工作的樣子,不至於太過與現實脫節。

孩子的那些幼稚願望裡,藏著“職業規劃”,積極參與好過現實打擊

讓孩子帶上一個小本子,在不打擾父母工作的情況下,記錄他感興趣的瞬間。

回到家裡後和孩子再次討論收穫,可以讓他說說父母工作時和日常生活中有什麼不同。這樣孩子就可以有意識地知道,生活和工作可以兩者協調進行,互不干擾。

5)帶孩子做圖做簡歷

再大一些的孩子教育內容就更豐富了,讓他把對工作的理解用畫圖的方式體現出來。

比如把工作畫在中間,向外不斷地擴展,寫出與工作有關的詞,可以寫上班時間、上班方式、上班想負責的任務、想結交的朋友,想學的本領……

這張圖也可以叫做思維導圖,在培養職業素養的同時,還可以增強邏輯。

如果孩子不能接受太多字,可以用形狀代替,只要孩子能看懂並明確講出每個詞之間的關係就很不錯了。堅持這樣做可以梳理孩子對職業的認知,為以後孩子設計出一個有看點的簡歷打基礎。

當然,這個一定要根據孩子自身的興趣來安排,不要強求!

我想,家長最想看見的應該不是孩子為了工作奔波勞碌,而是擁有一份讓自己真正快樂的事業吧?

因此教育過程中,就應該尊重孩子的夢想和職業追求,哪怕它們很幼稚。

給孩子心裡的小種子澆水、施肥,溫柔而堅定的陪伴,關注內在成長。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追求,成為真正想成為的人。

奶寶育兒堂,為0-13歲孩子提供專業的教育指導。關注我,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完美型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