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灰犀牛…這年頭不說動物都不好意思聊經濟


橋二/文


最近很多財經新聞都提到幾個動物的名詞,比如新聞說石油暴跌是“黑天鵝”,然後又說美股暴跌是“灰犀牛”。金融圈怎麼這麼多小動物呢?

今天給大家整理了常見的一些金融動物詞彙,不混跡金融圈的普通人,也可以看看這些愛耍酷的小動物、大動物們都是什麼。


1

“牛”“熊”


牛市熊市是股票市場中最常見的兩個動物,牛市就股指不斷上漲,大家湧進交易所買賣,熊市就股票普遍下跌,股市交易慘淡。

由於說法實在久遠,目前普遍的解釋是,因為牛是往上攻擊(牛角往上頂),代表利多和股價往上走,所以不斷上漲的行情稱作牛市;而熊是往下攻擊(熊掌向下揮),代表空頭市場,所以不斷下跌的行情稱作熊市。


2

黑天鵝


另外一隻知名動物,就是近期被頻繁提起的“黑天鵝”。

有這樣一個典故,在發現澳大利亞的黑天鵝之前,17世紀前的歐洲人看到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所以自然以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有一天,忽然出現了一隻黑天鵝,它的出現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黑天鵝在金融市場中往往是指,意外出現的、影響巨大的事件,往往導致金融市場突變。

比如這次的肺炎疫情,石油暴跌,以及此前的911事件等都是黑天鵝。這些事件是突然發生的,不可預測的,甚至可能和金融毫無關聯,但是他的出現卻帶來了金融市場的巨大危機。


黑天鵝、灰犀牛…這年頭不說動物都不好意思聊經濟


3

灰犀牛

灰犀牛和黑天鵝常常是兩個被拿來比較的動物。


黑天鵝、灰犀牛…這年頭不說動物都不好意思聊經濟


相比於黑色的天鵝,灰色的犀牛則是司空見慣的。所有人都知道,犀牛本來就是灰色的,也知道犀牛是一隻龐然大物,衝過來一定會對人們產生傷害,但灰犀牛就是太普通了,以至於人們對他的存在視作常態。因此,在金融方面,“黑天鵝”一般指那些出乎意料發生的小概率風險事件;“灰犀牛”指那些經常被提示卻沒有得到充分重視的大概率風險事件。

2013年,美國學者米歇爾·渥克在達沃斯論壇上第一次提出“灰犀牛”理論,後來她的書籍《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專門解釋了這個概念。

灰犀牛風險很多,比如前幾年國內房地產泡沫、銀行理財剛性兌付、網貸P2P的高息兌付等等現象都是潛在的灰犀牛。於是國家對房地產調控了,趕緊遏制住“飛馳吧,房價”的勢頭;2018年資管新規也要求打破隱含剛性兌付,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某一天的兌付失敗風險;網貸P2P在近幾年頻頻暴雷,往往牽扯數十億甚至百億,但大家都只是見多不怪了。一旦泡沫破滅,犀牛衝向自己,往往會損失慘重。

一堆學者常常會在某個系統性金融風險爆發後,開始馬後炮:明明早就看到那隻灰色的犀牛了,也知道它很強大,但你卻總對他視而不見,還能怪誰?


4

羊和狼


大家都聽過羊群效應。一隻羊帶著隊伍跳下懸崖,然後隊伍裡的每隻小羊都毫不思考的跟著跳下去了。羊在金融市場裡就是這樣一群任人操控,跟隨交易的小動物們,對應成植物的話,相當於大家熟知的“韭菜”。

黑天鵝、灰犀牛…這年頭不說動物都不好意思聊經濟

華爾街之狼電影海報

狼則更為兇狠。很多人都看過電影《華爾街之狼》,萊昂納多扮演的主角喬丹·貝爾福特就是華爾街那些擁有權勢、時常有不法行為的“狼代表”。 這位股票經紀人曾在三分鐘內賺取1200萬美元,31歲時就擁有億萬家產。

金融市場裡的“狼”往往遊走在法律邊緣,常常進行一些股票欺詐到操縱市場的勾當。

羊兒們可能看不清趨勢,但不論熊市牛市,狼總是能在市場上獲利。

5、橋二說


還有一些其他的動物,比如獨角獸,指的是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企業;比如大象,指的是市值巨大,可以撼動行業乃至社會的巨頭公司......

金融動物們往往和錢相關。而我們小的時候,卻常常聽到有的成年人說“錢不重要”“不要什麼都談利益”、“金錢不是萬能的”、“談錢傷感情”等等。這些拒絕談錢、把錢當成“惡”的思維,不僅阻擋了我們對金錢的正確認識,甚至可能還會讓我們更加禁受不住錢的誘惑,甚至有人在成年後建立了扭曲的金錢觀,成為錢奴。

黑天鵝、灰犀牛…這年頭不說動物都不好意思聊經濟

金融裡確實有騙子,但是學習金融知識、培養理財觀念才是能夠保護自己的更好方式。

近期在和一幫夥伴們開發財商教育課程,我們在設計課程的同時,也越來越認識到為孩子金錢啟蒙的重要性。有一句貶義詩句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其實這並沒有什麼不對,只有我們有能力爭取到自己的利益(不僅是金錢,而是更多的能力、資源、成長),才能夠為更多的人創造價值。當我們自身都沒有價值了,那天下攘攘、人來人往可能真的就沒有我們的立足之地了。



姐妹跳跳堂

從0學會智慧育兒與理財

黑天鵝、灰犀牛…這年頭不說動物都不好意思聊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