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情日記:哀悼(4月4日)

旅美學者喬木(網名)先生寫的美國疫情日記,分享給大家:


中美再有分歧,逝者無辜,幸者傷痛,環球同此涼熱。

今天清明節,中國哀悼日,距1月23日武漢封城剛好70天。那時候我正在陝西榆林老家探視父母,隨之疫情全面爆發,幾乎所有的美國媒體都震驚、批評中國。我竟無言以對。

全國人民受苦受累,武漢、湖北同胞付出巨大代價,才有現在疫情的有效緩解,有條件哀悼逝者。

中國人民嚴防死守,不僅盡最大可能阻隔疫情的蔓延,而且開始向國外提供醫護和物資。

這個時候,連一向傲慢、挑剔的美國媒體,也有所改變,肯定中國,批評美國的輕慢、混亂,迄今沒有有效的應對。

以《紐約時報》中文網的題目為例,看看變化。

媒體肯定了中國的努力:

一個旅美華人眼中的美國疫情 | 美國疫情日記:哀悼(4月4日)

官方還在質疑、摔鍋

一個旅美華人眼中的美國疫情 | 美國疫情日記:哀悼(4月4日)

可形勢實在太糟:

一個旅美華人眼中的美國疫情 | 美國疫情日記:哀悼(4月4日)

民間在質疑:

一個旅美華人眼中的美國疫情 | 美國疫情日記:哀悼(4月4日)

有人提建議:

一個旅美華人眼中的美國疫情 | 美國疫情日記:哀悼(4月4日)

中國的朋友圈裡停靠著許多美國醫療船,事實上只有兩艘。一艘在洛杉磯,一艘在紐約。

就是紐約這艘,各大醫院都人滿為患了,可官僚教條使得它1000個床位,卻只收治了20個病人。洛杉磯那艘更少,只接受了15個病人。氣得紐約最大醫院的院長大罵。

一個旅美華人眼中的美國疫情 | 美國疫情日記:哀悼(4月4日)

能不憤怒嗎,美國今天感染人數已經28萬、死7千多人了,被寄予厚望、展示美國國力的大型醫療船,兩艘才收治了35人。

中國遭受罵名、忍辱負重,大型運輸機、軍隊地方協同作戰,各省醫護馳援湖北,火神山雷神山見證中國速度。

是的,中國靠的正是被美國詬病的舉國體制、集體主義、全民動員。在這場和病毒廝殺的世界大戰中,迄今沒有勝者,但中國率先退出戰爭,而許多國家還深陷泥沼。

面對嚴峻局勢,美國也得靠集體主義、愛國主義。

這是我們村口,平日掛著國旗、州旗、鎮旗,最近全部換成國旗。

一個旅美華人眼中的美國疫情 | 美國疫情日記:哀悼(4月4日)

這是川普總統給海軍醫療船誓師動員,遍插星條旗,巨幅國旗,分外醒目。

一個旅美華人眼中的美國疫情 | 美國疫情日記:哀悼(4月4日)

美國把這叫愛國主義、讓美國再次偉大。

換到中國,換成五星紅旗,就被美國媒體、中國公知、海內外恨國黨,斥為洗腦、思想教育、形式主義、勞民傷財。

你說這叫啥?


比起逝去的不幸者,我們是幸運者。病毒雖然來勢洶洶,但由於舉國應對,我在中國沒有一個親朋師友感染。比起現在美國失控,紐約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人感染(紐約時報),恐慌中更覺得中國不容易。

哀悼逝者,讓我想起那位沒有感染病毒,但差點自殺喪命的河南鄧州女孩,這關乎我們疫情過後的家園重建、經濟恢復、共同發展。

她因為家中貧困,在三個孩子爭搶上網課的手機中,一時想不開。所幸獲救。

我能深深感受到貧困對一個孩子的陰影。70年代上小學的時候,課間休息我不願去廁所,那是眾多孩子嬉笑打鬧的地方。因為總是穿著兩個姐姐側開襠的女式褲子,被小夥伴們恥笑。

夏天只能穿著白色涼鞋,前面露出腳趾,鞋幫上有鋸條燙烙的補丁,那個年代姐姐們的女式塑料涼鞋。母親很疼愛我,但也會因貧困責罰。

有一年好不容易買了一雙前後包腳的黑色男鞋,和小夥伴們去河裡玩水,不小心被沖走了心愛的涼鞋,回家一頓暴揍。

不懂事的代價是,好幾天沒鞋穿,光腳踩在毛烏素的沙粒上,白天滾燙,夜晚哇涼。直到幾天後父親回來,重新用鋸條修好不能再穿的女涼鞋。

父親被下放勞動,母親先後賣菜、打防空洞、做手工鞋,三個孩子像河南女孩的家庭一樣。租住在一個同族同姓的大院裡,只有我們一家外姓。漂亮的姐姐們老被一幫壞小子圍堵,我則經常是他們打鬧奚落的對象。

好在我讀書出來了,從陝北的縣城到省城,再到京城;從國內到國外,從回國到再次出來。

父親有一次說起三個孩子的教育。當我讀研究生的時候,我們的平均學歷是大專;當我讀博士的時候,平均學歷是本科;如果我在英國LSE的博士後也算學歷的話,平均就是研究生學歷。

我是幸運的,上完了所有能上的學,除了幼兒園。姐姐們中學畢業,掙錢養家。

我的家鄉也是幸運的,因中國經濟騰飛,能源需求,脫貧致富,全民醫保,15年義務教育,連美國也難以企及。

2018年父母姐姐來美在我家小住,過了開始的新鮮勁,感嘆美國就是個大農村,什麼藍天、白雲、綠地,家鄉一應全有,除了沒有村口的三面旗。

更主要的是中國到處生機勃勃,這裡暮氣沉沉。一到晚上外面黑燈瞎火,知道的是在美國,不知道的以為在朝鮮。


世人只看到美國網絡、金融和東西海岸的繁榮,而無視一些內陸地區的荒涼凋敝。我們臨近的西弗吉尼亞州,煤礦業衰落,基礎建設陳舊,只剩老弱病殘,就業人口往外跑。

我住的縣,有很多人每天從西弗吉尼亞來上班,包括女兒的老師,單程開車兩小時。

美國製造業全面萎縮,大都從中國購買。中美貿易談了半天,買美國的是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國的是數碼、機電產品。到底誰是農業國,誰是工業國?

平日感覺不到,一場瘟疫,似乎讓美國回到前工業時代。口罩不生產,從中國來;呼吸機不夠,從中國緊急進口幾萬臺。各州為搶著要,競相加價,中央和地方還鬧矛盾。中國又不能干涉內政,幫美國分配。

一個旅美華人眼中的美國疫情 | 美國疫情日記:哀悼(4月4日)

最糟心的是,開始不給免費檢測,由於費用問題,很多攜帶者到處奔走。後來被迫免費檢測,每天患者劇增。

重壓之下,《華爾街日報》今天報道,川普政府計劃利用一項聯邦刺激計劃,為未投保的患者支付治療費用,前提是這些醫院同意不向患者收取費用,或要求醫療之外的費用。

一個旅美華人眼中的美國疫情 | 美國疫情日記:哀悼(4月4日)

這幾天美國媒體在報道,一名17歲年輕人被送到急救中心,因沒有保險,建議轉往公立醫院就診,結果半路去世,調查死因才確認是感染冠狀病毒。

到底該惋惜、悼念?還是考慮如何避免悲劇重演。

美國局勢還在惡化,既沒有全國悼念的條件,也遠沒有到時候。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是美國的國殤日(Memorial Day),也叫陣亡將士日,是公共假日,類似中國的清明節,全國放假三天。

希望那個時候,疫情能有效緩解,撫慰活者,悼念逝者。

最終希望,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在武漢,還是紐約,都能立碑紀念。

中美再有分歧,逝者無辜,幸者傷痛,環球同此涼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