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前,強迫其養成這5個“好習慣”,小學6年能省不少心

對於很多家長來講,孩子的學習是自己最為關注的一個方面。幼兒園的生活只是為了讓孩子熟悉集體生活的氛圍,建立起必要的規則意識。

小學的學習生活才算是真正拉開孩子與其他同齡人差距的一個關鍵因素。

孩子上小學前,強迫其養成這5個“好習慣”,小學6年能省不少心

在孩子上小學之後,家長要面臨的心理壓力就更重了,生怕孩子比不上別人,影響到以後的發展。家長的焦慮心態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說為了以後能夠少操心,家長還是需要狠下心來培養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小學6年能夠省下不少心。

孩子上小學前,強迫其養成這5個“好習慣”,小學6年能省不少心

孩子上小學前,強迫其養成這5個“好習慣”,小學6年能省不少心

一、學習勞動技能

必要的勞動技能需要讓孩子掌握,尤其是一些日常能夠完成的一些小事,比如說整理書包,整理文具,保持個人衛生等等。這三樣尤其需要注意。一般來說,能夠主動整理書包的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是比較上心的。通過整理書包這個行為也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當天需要帶哪些作業本回家,避免出現作業漏寫的情況,實際上是在鍛鍊孩子整理、統籌的思維

孩子上小學前,強迫其養成這5個“好習慣”,小學6年能省不少心

而能夠將文具整理得妥妥當當的孩子對自己是有嚴格要求的,沒有養成丟三落四的壞習慣。而保持個人衛生能讓孩子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沒有哪個小朋友是願意跟身上髒兮兮的孩子一塊玩的。不能保持個人衛生的孩子更容易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受阻。

孩子上小學前,強迫其養成這5個“好習慣”,小學6年能省不少心

二、犯錯時,主動承認錯誤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免不了會犯錯。犯錯不可怕,但可怕的是不敢承擔責任。有些孩子會因為害怕被家長責罰而習慣性地推卸責任。但這就是沒有擔當的表現。一個沒有擔當的孩子在團隊裡是很容易被孤立的。所以說,主動承擔錯誤並且能夠在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能夠學會正確處理,這才是值得鼓勵的做法。

孩子上小學前,強迫其養成這5個“好習慣”,小學6年能省不少心

三、學會分享

著名的學者簡博特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幸福因與人分享而更加完美。從這句話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學會分享的重要性。與更多的人去分享自己的快樂,你將會收穫到加倍的快樂。同樣道理,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家長就需要培養孩子養成分享的好習慣。學會分享能讓孩子在與別人的相處過程中顯得更加的大度,也能夠幫助孩子結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孩子上小學前,強迫其養成這5個“好習慣”,小學6年能省不少心

四、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或許有很多的孩子在父母的重壓之下,漸漸喪失勇敢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但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是高情商的表現。一個只能隨波逐流,沒有主見的孩子在團隊中是沒有存在感的。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孩子也往往容易被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忽略。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讓別人注意到你。以上四點其實是孩子好習慣,好品格的培養,父母要善用故事去影響孩子,可通過好習慣養成的繪本去給孩子做心理暗示,起到的效果更好!

孩子上小學前,強迫其養成這5個“好習慣”,小學6年能省不少心


五、養出良好專注力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曾經說過:“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從這句話裡我們可以看出專注力對於孩子未來發展的影響。擁有超強專注力的孩子才能夠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不錯過老師教授的每一個知識點,進而大大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因為學習效率的提高,也能讓孩子節省許多需要額外付出的課後時間。

孩子上小學前,強迫其養成這5個“好習慣”,小學6年能省不少心

良好的專注力也能夠幫助孩子遠離作業拖拉的這個壞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需要承受的課業壓力只會越來越重,如果不及時改正作業拖拉這個壞習慣,只會讓孩子陷入惡性循環當中,無法自拔。一個作業喜歡拖拉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取得好成績呢?如果家中有一個坐不住的孩子,建議家長可以提前給孩子做一些專注力訓練的遊戲,讓孩子在玩中鍛鍊專注能力

孩子上小學前,強迫其養成這5個“好習慣”,小學6年能省不少心


所以說,希望各位家長能夠把這五個習慣的培養給重視起來,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心軟,就對孩子的不良行為聽之任之。這種縱容的態度到頭來只會害了孩子,苦了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