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8歲懂8種語言,16歲取得哈佛學士學位,成年卻對父親無比痛恨

    自古以來,人人都想“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也正因此,對孩子的教育就成了每位家長心中的頭等大事。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總是不惜千金一擲,不管花再多的錢,只要能讓兒女未來變得優秀,那都是值得的。不過,家長的自我感動及焦慮所帶來的“努力”,卻不一定對孩子起到幫助。即便是天才,也難逃隕落之路。

他8歲懂8種語言,16歲取得哈佛學士學位,成年卻對父親無比痛恨

    如果說起誰的智商最高,想必不少人會說到霍金與愛因斯坦。確實,他們的智商高達160和161,遠超常人。但在人類史上,這卻並非極限,因為這位出生於1898年4月1日,名為威廉·詹姆斯·席德斯的少年就曾打破紀錄!據估算,他的智商達到了驚人的250~260,幾乎無人能及。而更讓人震驚的則是他早年的經歷。

    2歲時,他自學拉丁文。3歲學會後,開始學習希臘文。四歲時,他已對兩種語言非常精通,即便是複雜的古書,談論起來都是頭頭是道。6歲時,他開始探索更深領域,自學解剖和邏輯學。7歲通過哈佛考試,8歲掌握八種語言,並寫下4本內容優秀的書籍。10歲就能指出哈佛邏輯學書稿的錯誤。11歲時,他入學哈佛,同年便精通了高等數學及天體運動。16歲時,他更是拿到哈佛學士學位,以優異成績畢業。這樣一位天才人物,可謂是當時最耀眼的新星,就連麻省理工等著名學院的老教授,都對他的前景十分看好,認為他將成為史上最成功,也是最優秀的頂級科學家。

他8歲懂8種語言,16歲取得哈佛學士學位,成年卻對父親無比痛恨

    在外界的種種美譽下,他的父親鮑里斯·席德斯更是沾沾自喜。鮑里斯是猶太人,同時也是一位幼兒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對於孩子的優秀,他將一切歸功於自己。他認為,正是通過他的實驗,使孩子學習能力飛漲,才能取得如此成就。而這也讓他的“席德斯式教育法”風靡世界,成為了兒童教育界最受歡迎的教育方案。

他8歲懂8種語言,16歲取得哈佛學士學位,成年卻對父親無比痛恨

    然而事實證明,鮑里斯的教育是失敗的。他一味地實驗、灌輸、開發,雖然讓孩子變得優秀,但當席德斯畢業後,他卻表示:我想隱居,一個人隱居!光環與榮譽並沒給他帶來一絲快樂,反而是無邊的困擾。他開始討厭他當年“痴迷”的數學,痛恨父親的教育。因為在他17歲到20歲時,完全不懂任何人際關係,遭到排擠。而他的智商高,卻不代表會教書,因此無法工作。

他8歲懂8種語言,16歲取得哈佛學士學位,成年卻對父親無比痛恨

    此後,由於他“異於常人”的表現,父母感到臉上無光,便將他送入療養院繼續改造他的思想,甚至預備將其送入精神病院。可是人的思想只能引導,又哪能改造呢?他的後半生簡直和天才完全不沾邊!做著體力勞動,在社會上更是飽受挫折。46歲時,他死於腦中風,直到死前,還有人在嘲笑他是神經病。

   他曾是一個天才人物,也曾是神童。是什麼,才讓他變成了一個神經病?也毀了這樣一個天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