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媽媽在銀行存了20萬今天去銀行才發現賬戶上只有2萬這麼久了還能追的回來嗎?

一個簡單的名字呦


不可思議,不要隨意詆譭銀行,我在上海,從沒聽說此類事情,別是其他什麼的事。首先,存款有存摺或存單才算存錢,不是去銀行一定就是存錢的,我有一次在銀行看見一個70左右的老頭在銀行罵人,我也聽說一位老人取錢50萬要去買其他投資公司的理財,銀行領導特意勸阻反而被罵銀行黑心,我也被銀行工作人員電話通知去買理財產品,但是要做視頻和語音錄音,問清楚原來是買保險,我立馬拒絕。所以鑑別很重要,我不排除個別銀行管理不善,但也不排除老人會親信誘惑。一旦發生題主說的問題,唯一方法就是到法院起訴


梅琴心怡


朋友們好,自己母親在銀行存了20萬,4年過去了發現賬戶上只有2萬,確實是令人揪心的。莫慌,莫急。明確的回覆:銀行是正規的金融單位,存錢時有錄音錄像,而且是實名制,很容易還原2016年的現場,會有一個真相。同時也不排除有其他原因造成。


首先,來分析2016年,在銀行存了20萬現在賬戶上只有2萬,還能不能找回:

1,銀行有嚴格的監管,窗口存錢公開透明有錄音錄像,轉賬每一筆都會有記錄,很容易還原當時的情形,真相大白。

2,可以讓存款人本人,持身份證,存摺或者存單等存款憑證,到當時存錢的銀行大廳,聯繫銀行大堂經理,查詢資金,以及交易明細等等。

小結:20萬不是一個小數目,銀行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流程,影音,很容易還原事實,掌握資金的具體來龍去脈,實事求是的解決這個問題。

其次,分析一下有可能的原因:

1,20萬中的18萬,轉入了其他賬戶或者購買了其他產品。例如,開設的是國債賬戶,或著購買了其他理財。存款賬戶上自然就沒有那麼多錢了。

2,這是16年存的錢,現在已經4年。中間有可能被,轉出,扣款等等。可以先打印一個明細來詳細瞭解。

3,記差了。

小結:可能有多種原因。

最後,來總結分析:

客觀的講,16年在銀行存款20萬,目前賬戶上只有2萬,行出錯的可能性並不大。銀行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出現這樣的錯誤根本無法下帳,通常會,在當時及時的聯繫存款人進行糾正。而且有影音錄像很容易還原現場,真相大白。


因此,建議先打印一下明細,看看資金流水狀況。然後聯繫當時存款的營業廳,進行查詢,如果確如標題所言,是會得到妥善解決的,安心放心。

友情提示:存款儲蓄,特別是數額比較大,或中老年人,建議及時的做好記錄備忘,有時間地點,具體的單位,存款的品種金額等等,這樣更方便於保管和查詢。


理財迦


2016年存的20萬,今天去看只有2萬,這和事非常匪夷所思。但是有幾點需要你自己先搞清楚問題:第一,如何證明你媽媽存的是20萬而不是2萬。比如有無當時從一個銀行或者一個賬戶取出20萬(存款或現金)的記錄?第二,為何這麼久才發現?而不是存款之後不久的時間?

從銀行角度來看,如果是存款打錯,比如存的是20萬,打錯成2萬,這在當時或者當晚或者隔天,銀行的系統內結算,都會發現賬實不符——現金多出賬目18萬。而根據每日的監控和存款憑條進行核對,找到賬實不符的具體賬戶,找到存款人,並且聯繫進行糾正——改回真實的存款20萬。

而對於銀行內部來說,沒有膽量去為了18萬的現金(20萬錯打成2萬,導致現金盈餘18萬)去成為一個“窩案”——除非是偏遠地區和小型商業銀行或者農商行之類。一般銀行內部人員,的確也存在主觀故意而作案的。但是,一般不會為了幾萬十幾萬去犯事。

而對於題主來說,你媽媽認為的20萬存款,變成2萬,存在幾種可能,第一,事實真相是存款打錯,第二,你媽媽自己記錯。而怎麼辦?首先你家裡要自查一下,有無證據顯示你當初從銀行取現或者從一個賬戶取款轉存的記錄。如果有這些記錄,那麼,基本上具備了“間接證據”,可以立刻報案,要求公安機關介入調查。

而對於目前已經過去5年的時間來看,第一,如果是存款期限為一到兩年,則已經過了“有效訴訟時間兩年的法律界定”,如果存的是五年期,那麼在法律界定的訴訟時效內。

再則,目前報案的困難在於“監控記錄”已經滅失,公安機關無法通過監控記錄獲得直接證據,也就可能成為一個“無頭公案”——即你報案,解決不了問題,沒有直接和間接證據。公安機關無法判斷誰是誰非!

因此,從邏輯角度去看,你媽媽存20萬打錯成2萬的成立概率自身就不存在——沒有一個正常人存款後不核對數目是否正確——無論當時或者過後(除非你家是億萬富翁,存款都是幾千萬的,從來不看存單)。證據非常重要,如果你們不能提出自己的證據,即使報案,也無法立案,也無法通過司法訴訟獲得法院的支持。


屠龍刀fei0598


2016年存了20萬元,今天去銀行,發現賬戶上只有2萬元,這麼久了還能找回來嗎?這個問題確實比較棘手,能否找回來,關鍵看你媽媽當時存20萬元是否有相關證據。

一般我們到銀行去存款,都是要當面核對金額,主要就是為了避免差錯和將來的糾紛,像你媽媽存款的這種情況,說明當時沒有核對,或者是她老人家記錯了,至於是她的問題,還是銀行的問題,現在只能看證據。

如果出現這種疑問,我認為最好是自己先尋找證據,最基礎的證據就是2016年的銀行流水,因此先不要急於和銀行爭執20萬元變成了2萬元,而是先尋找證據證明自己當時確實存款20萬元,比較有利的證據就是當時的銀行流水和存根,所以建議你尋找一下當時的存根,到銀行打出2016年的銀行流水單。

由於銀行的錄音錄像資料一般保存期為三個月,所以通過當時的錄影資料來查詢已經不可能了,按說如果當時銀行出現差錯的話,銀行每天都會進行平賬,在存款的當天就應該發現錯誤,而且會想辦法通知用戶,既然期間銀行一直沒有通知你說明銀行不會承認自己存在失誤。

在你掌握了一定證據的情況下,可以嘗試和銀行進行溝通,讓他們從邏輯上給你講清楚你的證據是否有問題,如果他們的解釋合理,那你就很難再進一步申訴了。

如果他們的解釋不合理,你可以申請銀保監會介入協調,作為監督管理機構,銀保監會可以對銀行的業務進行審查,如果銀保監會能夠認可你的證據,是可以幫你協調解決的,如果銀保監會不認可你的證據,那說明問題很可能出在你自己身上,進一步申訴也很難有效果了。

總之,這種問題時間太久遠,很多證據都已經消失,出現這樣的疑問是很難處理的,所以到銀行辦理業務的時候,最好當面審核,儘量避免事後重新論證。


互金直通車


2016年存的20萬,現在發現賬戶餘額只有2萬元,確實讓人著急。能理解您的心情,但此時與銀行爭吵、急於索要資金,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最關鍵的你得先知道這18萬元,去哪了!

第一步,拉賬戶資金流水

20萬元,無論是一筆存款,還是多次存入的,銀行賬戶交易明細肯定是可以查詢到的!攜帶身份證、銀行卡,但網點進行打印資金明細!

從這個明細當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1. 2016年是否存入了20萬元,分幾次存入的,每筆交易的時間和金額,都能體現出來的!

  2. 20萬元存入之後到現在,賬戶資金的交易情況。比如,購買理財、期間支取、轉賬匯款,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第二步,根據賬戶明細查詢的不同結果,採取不同的策略

1、賬戶當中只存入了2萬元,並不是20萬。

  • 2016年存錢的時候,只有2萬元,只不過存款人記錯了,誤以為存入了20萬,造成了誤會,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其實是最大的。

  • 雖說,不排除銀行櫃員存入是出錯的可能性,但網點每天都會盤點平賬的,一旦發現錯誤,會及時聯繫存款人處理的。

  • 另外,2016年銀行早就實行24小時、全監控管理,櫃員想要“私吞”100元都不太可能,更別說是18萬咯!

2、期間,賬戶資金被轉走18萬元

  • 這種情況,相對就比較複雜了!畢竟間隔了四年時間,這18萬元,可能購買了理財產品,可能是支取了,也存在被盜取的可能!

  • 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查詢到相關的記錄後,且確定不是存款人自己操作的話,保留好相關證據之後,讓銀行進行內部調查。

  • 如果銀行不配合或有多拖延,直接投訴至銀保監會,過不了三個工作日,銀行就會給你一個滿意答覆的!

總之一句話,存款金額出錯,最好的辦法是先收集證據(資金交易明細),然後再與銀行溝通解決!畢竟18萬元這麼一大筆資金,銀行是不敢“糊弄”你的!


財經者思


在2016年父母在某銀行辦理了20萬元的存款,今天到銀行去發現賬戶上只有2萬元,這麼久能還能追回來嗎,任何人遇到這類情況也是非常揪心的,畢竟已經時隔4年之久,但是這時候儲戶也不用過於擔心,首先我們需要先確定當初父母是否是在該銀行辦理的20萬元存款,畢竟20萬元與目前的2萬元存款剛好差距一個零。
這裡你也沒有說明當初父母辦理存款的時候,使用的是存摺還是儲蓄卡存款,這裡就說統一的查詢方式,在確定了當初父母就是在該銀行辦理的20萬元存款,到存款銀行後要求銀行工作人員查詢父母的,存摺或儲蓄卡的資金流向,各大銀行基本上近10年的資金流向均是可以查詢到,查詢到資金明確流向後,對症下藥即可。


如果在查詢資金流向的時候顯示父母在2016年的時候,在該銀行只辦理了2萬元的存款,而父母與你確定是辦理的20萬元存款的情況下,要求銀行查詢當時辦理存款時候的,影像記錄(銀行存取款和大廳監控)以及當天的進入漲記錄,不過一般情況下各大銀行不會對外洩露這些客戶信息,當地營業網點需要向上級總行彙報,儲戶需要立案通過公安以及央行與銀監會才會給儲戶這類詳細的信息(雖說這樣要求比較麻煩,但銀行也是為了儲戶個人信息的賬戶安全著想)20萬元存款4年後變2萬,擱誰身上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這時候我們不能急躁積極配合銀行,按照流程一步一步來即可查明真相。

其實在我國銀行業屬於是信用極高的企業,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這類情況,即便是某銀行真的發生了,辦理20萬元存款給儲戶少輸了一個零成了2萬元存款,各銀銀行在當天交接班或統計一天營業額的時候,也是會發現多出18萬元的存款,這時候銀行會第一時間聯繫儲戶,從新給儲戶辦理相應也業務;銀行工作人員發生少輸入一個零,造成20萬元存款變成2萬元,長達4年之久這類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概率。
個人認為:你父母當初應該在該銀行辦理的並不是一般性定期存款產品,有幾高的概率辦理的是保險或理財產品,而賬戶當中的2萬元很有可能是,當初所選擇的保險或理財產品近幾年的利息收益,而20萬元的存款本金還在當初父母所選擇的保險或理財產品賬戶當中。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你標題以及說明當中並沒有提到存摺或存單,如果辦理的存摺或存款存款,你應該就會問存單或存摺上顯示20萬元存款,到銀行查詢賬戶卻當中只有2萬元(如果存摺或存單上顯示20萬元存款銀行查詢賬戶下只有2萬存款,明顯是銀行內部出現問題)。


綜上:只要能確定當初父母就是在該銀行辦理的是20萬元存款而不是2萬元存款,只要通過以上流程積極配合銀行即可查明真相,如果是銀行內部發生問題所導致的銀行是會在第一時間內,賠付於儲戶存款本金以及相應的利息補償(出現類似情況建議儲戶先從自身查詢,如果自身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在要求銀行詳細查詢)。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全部分享與觀點,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哪方面有遺漏留言評論交流。「點贊關注」本文章本人原創,謝絕抄襲15:27

福星卡匯


銀行出現錯誤的情況不是沒有,但發生的次數很少很少,並且也會及時糾錯,一週內仍舊是錯誤的情況可以說“幾乎為零”。所以,題主說的2016年題主媽媽在銀行存了20萬,今天去銀行發現賬戶上只有2萬。這種情況,在銀行是不可能發生的。

講一個個人在銀行辦理業務的親身經歷。一次在銀行辦理註銷,因為銀行卡多了很難管理,所以就將一些日常不使用的賬戶拿去註銷掉。到了某家銀行以後,辦理註銷的時候,發現對方口音並不是本地的。然後就閒聊了一下,發現有共同的朋友,就又聊了幾句。當然,銀行櫃員在工作的時候是不能閒聊的,因為大家都不是本地,所以就多聊了幾句。

然後,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辦理註銷的賬戶顯示的錢,其實並不是僅僅只有顯示的錢,期間有利息因為時間的緣故還沒有顯示。所以,當時辦理註銷的時候,櫃員因為聊天的緣故就忘記了這樣的事情。所以就將賬戶內的錢退給我了,利息沒有退,因為忘記了。

當然,對於我而言賬戶內是多少錢,我收多少錢,也就是合理的。我辦理完以後,說了幾句話就離開了。可是,剛到家對方就打電話來了,講到利息未辦理的事情。讓我有時間去拿一下,因為這個存在期限,所以利息給忘記了。

銀行系統每天下班以後,是一遍一遍的算賬,就算對上了所有賬目,也會再算幾遍。並且有人算還有機器算。這樣的情況,就算是因為期限而造成的未顯示的利息,同樣會計入其中。這樣的失誤可以說“幾乎為零”。不排除有失誤,但失誤過後的不超過一週內,銀行定然會打電話去的,然後讓你過來正確辦理。

所以,如果2016年題主媽媽在銀行存了20萬元,而現在賬戶上只有2萬元了,個人認為並不是銀行的失誤。題主要看看是不是自己家人將資金取走了或者自己使用了而忘記了。


厚金說


遇到事情心莫急,仔細回憶去核對。

母親2016年銀行存了20萬,現在發現賬戶只有2萬元,這個情況可能遇到誰都會著急吧?但是不用著急,我們仔細分析,按照程序處理即可。

第一步,先從自身找起。

一是確認一下是否真的是存的這個銀行卡或者這個銀行賬戶。我曾經給父親轉錢,結果父親去銀行一查沒有收到。我去銀行大鬧,銀行大堂經理沒有辦法,只能藉助服務電腦通過網上銀行嘗試登錄查詢餘額,確實餘額是存入的錢。結果,後來一問父親,原來父親查錯卡了。

二是好好回憶有沒有取過錢?也有個別情況是老年人記性不好,自己取過錢,結果忘記了。存摺還好一般有記錄,如果是銀行卡,一般只顯示餘額很多老年人容易懵。

三是所有子女家庭成員都要仔細核對,是否存在偷偷取錢的情況?尤其是老年人的銀行卡或者存摺,往往害怕密碼忘記,都是告訴子女的。有時候,其中的子女會偷偷動用老年人的錢不告訴他們。這種事情真的時有發生,最好還是好好互相詢問核對一下。

第二步,去銀行現場核對。

監控錄像。2016年到現在已經接近5年,銀行當時的監控錄像是不會存檔了,一般銀行的監控錄像存檔也就是30~35天,最長不超過60天。而且監控錄像必須是有機構調閱才可以,個人是無法想查就查的。

現場反映。這種情況下,首先應當向銀行反映投訴這個問題。子女帶著老年人本人去開戶網點找行長或者接待人員進行投訴。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表述清楚,然後要求銀行協助查詢。


銀行查詢。銀行一般會首先查詢個人類的賬戶,是否真的只有2萬元,然後會調閱有關的賬戶全部存取款記錄,如果當時存的是20萬元,那麼只能說後期自己提取或者使用了。這種情況如果自己否認,只能向公安部門報案處理了,在銀行鬧是不佔理的,而且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除非有的是因為銀行職工非法獲取了年齡的密碼,或者說代老年人理財,造成虧損。一般來講,如果是代為理財虧損,銀行要承擔責任。如果是銀行職工個人詐騙老年人錢財,這屬於刑事犯罪,應當報案處理。

查詢檔案。如果核實記錄就是存了2萬元。那麼銀行會進入詳細調查程序,比如說將該網點當時的接待人員進行回憶核對,或許會有印象了,畢竟存取20萬元的老年人不會太多。然後將當日的存取款有關憑證從檔案庫中調閱複印,確認是否真的是2萬元。如果銀行憑據中確實是2萬元,一般會有存款本人的簽字、經手人員的簽章、值班經理簽章等等,這一系列手續下來出錯的概率很小。另外,除了存款單憑據,實際上當日的現金會計賬等資料都會有記載。憑空多了18萬元,沒有人能夠大大方方的拿走的。



第三步,等待處理結果。

不管去找到銀行,還是向公安部門報案,都需要給一定的時間用於調查處理。比如銀行要查會計賬,必須要進行嚴格的審批程序,報案也需要進行立案等程序處理,但是最終會有一個結果的。

一般來說20萬變2萬元,粗心發生錯誤的概率很小。事情一般是真的假不了,這麼一系列程序走下來,總會查到水落石出。


暖心人社


如果是很早被盜,那麼非常難非常難追回來。不要聽有些回答者講,銀行會保存錄像,可以據此查明事實。銀行的錄像資料是有時間的,有些回答者是不懂,別被誤導了。

其實可以分為外部被盜取,和購買理財產品兩種情況。有時候老人老了,有些事可能記不清了,慢慢來,事情是弄的清楚的。

1.銀行的存取款資料是要求保存5年及以上,具體看每一個銀行的規定。但是這裡保存的存取款資料僅僅是櫃檯的存取款單,或者客戶留有簽名的回單。不包括影像資料的。

這項規定是根據央行發佈的《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中的規定。銀行保存客戶資料5年及以上,具體各個銀行可以自我制定。像一般四大行可能會保存10年。

2.在銀行存取款的監控錄像,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櫃檯錄像,一種是ATM機錄像,要求保存的時間也差不多。大約一般為一個月,有些銀行比如大銀行可能會保存三個月。

這是根據公安部頒佈的《銀行營業場所風險等級和防護級別的規定》中要求的,一般一個月以上就看各個銀行內部自己規定。

3.那麼所說客戶資料會保存10年或更長,這是指哪些記錄呢?這主要是指客戶的開戶資料,銷戶資料,以及存取款的銀行內部記錄。可是不包括每次存取款的那些單據,簽名和影像資料哦。

4.銀行保存所有資料也是要付出成本,還得有大量的空間。每次的存取款單據需要打包,裝訂,儲藏,保管。所以一般在5年以上,各個銀行就會收集後集中銷燬。否則銀行哪有那麼多的地方可以儲存和保管啊?

而銀行監控等資料都是用硬盤或磁盤機來記錄的,他們一般都是循環使用的。在一個月之後就會重新儲存,那麼自然就會抹掉一個月之前的監控錄像了。如果永久保存,想想銀行要準備多少硬盤,多少磁盤,那要花多少錢,而且需要付出多少人力物力啊。

如果是被盜取的,其實追究銀行責任還是比較難的,歷史中有很多訴訟,一般贏少輸多。

5.針對母親存款20萬,現在只剩2萬的現狀。後續應該做的工作有:

A.趕快本人持身份證去銀行,要求從系統內部調存存取款的記錄。這4年的記錄都可以被打印出來,讓銀行蓋章。

B.如果有近一個月取款記錄,趕快鎖定是在哪臺機器,哪個網點取的款。然後讓取款銀行調取監控錄像,固化證據。

C.如果這幾年的取款記錄,可以讓銀行針對保管的內部客戶取款簽名回單,進行復印蓋章,保留證據。

D.趕快去公安機關,持這些證據報案。如果銀行不願配合提供上面證據,那麼就先報案。讓公安機關去調取以上證據。

E.最後再請媽媽回憶一下,是否有外人持過銀行卡,知曉密碼偷偷取款。

6.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母親買了理財產品18萬,使用了二類銀行卡,目前此理財產品在二類卡中顯示,那麼在銀行查詢餘額時就不會顯示這18萬,只會顯示餘額2萬。

多回憶過去的細節,按照不同的情況來進行不同的處理。記得先取證據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勻楓財技大兜底


2016年在銀行存了20萬,現在查只有2萬,相當於有90%不見了,存了四年,就算按每年3%的利率算,每年也應該有6000的利息,四年應該有2.4萬,總額起碼在22.4萬以上,這一下本金不見了,餘下的錢還沒有利息多了。

發生這樣的事情,急也沒用,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來解決:

第一,如果這是定期存款,找出存單來看一下,如果存單上寫明的是20萬,但是銀行的賬上只有2萬,這不太可能,讓銀行給出說法,存單的單據寫得清清楚楚,存的就是20萬,上面有銀行的公章的,銀行每筆存單當天都是要核賬的,說明當時20萬存入沒錯。

第二,如果存的是活期,那就比較麻煩,需要查詢一下這個賬戶中途有沒有資金轉出,或者有沒有支取過。比如說賬戶被盜了之類的,如果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需要報警,由經偵與銀行一起查出結果。

第三,如果當時是去銀行存錢,你媽媽以為是存款,但實際上是購買了某款理財產品,那麼確實有可能出現虧損的,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不一樣,有些高風險的投資理財產品,出現鉅額虧損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是這樣的話,購買的時候簽了字的,只能怪自己當初粗心大意了,這個錢就可能追不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