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品读第二十九章 无为而治,任重而道远,慢慢修行渐渐进步

道德经品读第二十九章 无为而治,任重而道远,慢慢修行渐渐进步

感悟:

这一章是老子讲给统治者的治国之道,作为统治者,不能强制,不能施暴,要抛弃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手段。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用治理天下。把“家”治好,就是一个人最大的“事业”。

对待爱人,不要只想着改变对方,更不能用强制的、极端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秉性,都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我们要做到顺应自然,不强制,不苛求,因势利导,让对方自然而然改变。

教育孩子也一样,孩子养成坏习惯,有无理行为时,我们用强制、恐吓的办法,最简单粗暴也最有效,但是这种方法不能持久,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时间一长,非但打骂不再奏效,等孩子渐渐长大,他有了自己的思想,还会呈现负作用。

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也总希望能够先人一步、不输在“起跑线”上,可是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别人的方法与“成功”经验,到了自己孩子那里,并不一有效。

在《道德经》里,老子极力宣传无为之治,主张一切都要顺应自然,顺应物性。事实上,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也不是说在客观现实面前无能为力;而是说如果强制性地有所作为或是以暴力统治人民,都将招致灭亡。“有为”就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或者把天下据为已有。

对于孩子也一样,“无为而治”不是真的让孩子为所欲为,,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个性,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

只是人们都太急躁,都希望今天方法实施,明天就能立竿见影;今天改变调整,明天就能看到效果,哪里等得及“顺应自然”、“慢慢改变”。

今天的我们,太想“有为”,太想掌控一切,总认为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在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家庭,高高在上,掌控全局。

“无为而治”,是我们要努力达到的境界,任重而道远,人生就是在慢慢修行……

道德经品读第二十九章 无为而治,任重而道远,慢慢修行渐渐进步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歔(xū)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huì)。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想要治理天下却用强制的办法去做,我看他不能达到目的。“天下”是神圣的东西,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采用强制的办法,不能加以把持。用强力施为的,一定会失败;用强力加以把持的一定会失去。由于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失去。世人秉性不一,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气缓,有的气急;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定,有的危险。因此,有道的人要去除那种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措施。

道德经品读第二十九章 无为而治,任重而道远,慢慢修行渐渐进步


大家好,我是拂尘记,写日常感悟,聊亲子日常,拂生活尘埃,感人间之爱。

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加入我的圈子,我们一起品读道德经,一起来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