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講感悟,來自羅大佑的《一堂好課》

不得不說央視這幾年出了幾檔不錯的節目,不僅有《舌尖上的中國》、《復興之路》、《大國崛起》等將衣食住行紀錄的頗具內涵,還有《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一堂好課》等將詩和遠方記錄的如此近俗,既有廣度又有深度,講述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同時極大提高了平常百姓精神生活,滿滿的正能量,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午後觀看了《一堂好課》以“音樂教父”羅大佑為主講人關於音樂的一節課,今天就從這開講,這裡並不要講自己關於音樂的理解,因為自認為對音樂尚無達到理解的程度。只是一些關於羅大佑老師關於人生的理解的理解。


只講感悟,來自羅大佑的《一堂好課》


1. 苦難與磨礪

這裡不得不說《童年》這首音樂作品,作品的本身不需要再多說了,大家都會唱的。一般好的作品並不是非常愉悅就來完成的,就像《童年》用了5年時間才完成那樣,而這樣的創作也不僅僅是簡單的旋律與歌詞堆疊,而是用他從童年到創作時的20年生活來譜寫,這就需要創作者不斷回憶自己的童年,甚至通過孩童間接體會那個夏天的童年,坐在教室裡的孩子,看著老師在黑板上書寫,聽著窗外的知了聲,等待著下課鈴聲。。。。。。這就需要不斷打磨,更需要人生的領悟,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了。就像曹雪芹的《紅樓夢》,從資料對《紅樓夢》的解讀來看,我們是能斷定書中賈寶玉就是曹雪芹的歷史原型,這樣就能理解為什麼曹雪芹用十年的時間來完成《紅樓夢》的初稿,賈府即曹府,從興盛走向衰敗,從人前貴淪為階下囚,這一切曹雪芹都是親身經歷的,所以就有一大批紅迷學者為之痴狂。其實苦難對人來說不是壞事,她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沒有哪一個人一生都是一帆風順的,這裡對於創作者來說更是如此,凡是經典的作品,無不是透露了作者生活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生離死別的一種體驗。

2.選擇與努力

人的一生有很多選擇就像羅大佑老師一樣出生於醫生世家,自己也是醫學院畢業的學生,如果生活的軌跡就這樣延續下去的話,羅大佑老師現在應該站在手術檯,然而我們現在卻看到舞臺上的羅大佑老師,這個被稱為“音樂教父”的差點與音樂失之交臂,或許羅大佑老師在醫生這個職業也能創造出光輝的成績,但生活沒有假如。我們大家常常都會說選擇大於努力,就好比羅大佑,又如餘華、馮唐,再遠一點如魯迅、郭沫若、孫中山等,他們都是從醫生改行並取得了成就。但是芸芸眾生,其實我們大部分人是很難找對選擇的方向,只有在那些換了一條路而取得成績的人面前,或許才說的出選擇大於努力,我想說的,對於我們這樣的人啊,目前堅持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到極致就可以了,因為誰也不能就說羅大佑老師如果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就不會“醫學教父”呢? 也許從一開始就不存在選擇,在治病救人上,羅大佑老師選擇了拯救心靈,這從他的其他作品中也能看出如《東方之珠》、《明天會更好》。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成功背後都是一次次磨礪的鋪墊。與生俱來的惰性是人生的分水嶺,有的人選擇在“安逸”中苟且,有的人選擇在“安逸”中尋找光明。當你不是學生的時候,你會懷念當初的選擇,有的是悔恨,有的是喜悅,為何不嘗試著更多努力來換取多年之後的喜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