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只要一句話,你有說過嗎?

最近一段時間小編看到了一個微博,感觸很深。就是有一個寶媽,她因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完成作業,就罰他在家寫完作業才能出去,結果自己和自己的丈夫出去玩耍了。事後等度假回來之後,發現孩子痛哭流涕過來找自己,說自己再也不會不寫完作業出去玩了。當時寶媽很欣慰,覺得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了。

結果後來孩子開始不願意和自己交流了,她覺得自己的育兒方式是正確的呀,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這個世界上很多的父母都模糊了培養和控制的界限,他們把自己的意識和感受強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不斷的犧牲自己,去滿足他們的願望。

但是我們要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健全的人格,他並不是父母操控的機器,他們也有自己的空間和隱私,所以家長這種嚴厲的管制和窒息的操作,往往會讓孩子帶來強烈的牴觸和反抗。

我們都知道,家長愛父母是一種本能,但是尊重孩子則是一種素質和教養。

1、世界上最大的傷害就是,我都是為你好

記得在一個綜藝節目叫做《少年說》,節目裡有很多的初中學生對自己的家長進行了抱怨和吐槽,包括有很多男孩,女孩對平時日常的一些小事也對家長進行了控訴和指責。

但這些孩子勇敢地對家長表示不滿的時候,其實他們已經想要去尋求一種合理的溝通方式了,可是家長的一句為你好往往反駁了所有孩子的反對意見,繼續自己無限制的操縱孩子行為。這就不得不提到最近有一個梗,就是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冬天剛剛過去,在我們都穿秋褲的時候,孩子並不會像我們一樣懼怕寒冷,他們精力旺盛,不願意穿秋褲。

而且他們個人認為穿著方面已經符合冬天的標準了,但是在家長眼裡,他們認為孩子穿著並不保暖,他們更願意用他們眼中的形式去定義孩子。所以以愛出發,隨心所欲的控制孩子,這就導致了有些小的方面連穿衣服吃飯都要管,大的方面包括了以後工作上的選擇和學習都要管。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身體承載一個靈魂,而家長的無條件索取,只會讓孩子墜入靈魂無法控制的深淵。

2、歲月沉浮,別忘了養兒的初衷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煎熬,當然我們作為父母又何嘗不是呢?尊重孩子這樣的道理,家長為什麼沒有辦法及時做到呢?小編細想可能家長也想在孩子自由和必要的管教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但實在是太難控制了。家長稍微用力了一點,就會把孩子推入控制的深淵啊,稍微鬆懈就容易讓孩子自我起飛。

所以其實我們父母也是初為人父人母,他們不知道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夠讓孩子真的得到理解和尊重。同時他們想要讓孩子成才的慾望也在不斷膨脹,至此也傷害了孩子。我們許多家長在培養孩子道路上,漸漸的就遠離了初心。

家長開始給孩子的成長規劃路線,在學習道路上,生活道路上,家庭上都給了孩子附加條件。這也讓本身的父母之愛變成了利益和索取。當孩子沒有達到你的需求時,我希望是希望每位家長能夠深刻的思考一下我們當初生孩子的初衷和願望。好好的幫助孩子懂得尊重自己,保護自己。

3、真正的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通過父母的身體降生於世,是父母身體分離出來的一部分。但我們孩子絕對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未來的理想和慾望當中,我們不能夠被家長剝奪了自由。家長想要幫助孩子合理的避坑,少走彎路,我們就需要讓他們擁有更加自由從容的人生。

家長在孩子各個階段一定要做到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我成長起來。真正的人生在於酸甜苦辣,都需要自己去嘗試,而不是父母幫忙把未來的路都鋪好了。所以一定要相信孩子和相信自己,我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跟意識到勇敢的放手,其實是要孩子成功和自信的面對未來的人生,承擔自己人生的重量。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10冊不過是6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

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3-6歲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錯過不可逆,一生就一次機會。我們做父母的想讓孩子更聰明,就別錯過大腦發育關鍵黃金期。家長更是要給孩子多一些的陪伴,耐心教孩子,才能讓孩子更加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