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香港電影離我們漸行漸遠,時代?演員?我們不得而知...

說到香港最先讓大家能聯想到什麼,是別具一格的語言、東方璀璨的明珠還是近幾年剛聞名於世的港珠澳大橋,當然,一定會有朋友跟我一起想到那個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

那麼提到香港電影大家都想到什麼,第一部恐怖片《畫皮》、還有說是那一部萬人空巷的《少林寺》。而最為一個90後而言,我最先想到現在放家裡那臺佈滿灰塵的錄像機,在科技飛馳的今天,錄像機在就褪去了它昔日的光芒。然而在錄像機流行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正是香港電影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首部電影《畫皮》在內地上映,如今已過去整整四十餘載,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述香港電影在陪伴我們這四十餘年裡經歷的興衰成敗與恩怨情仇。

一、香港電影的興起

要說香港電影的溯源,那麼就要從最具有香港特色的功夫片說起。功夫動作片的大咖李小龍、成龍、李連杰。。。。這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我就不做多的介紹了。但是,有那麼一群人是功夫動作片的基石,沒有他們的存在,功夫動作片更是無從談起,他們就是龍虎武師,龍虎武師聽起來很威風其實他們就是電影裡捱打的那群人.要說龍虎武師是功夫電影興起的基石,那接下來的這個人就是為功夫電影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熱潮。他的名字就叫李小龍。李小龍一生如流星般閃耀,就拍了四部電影就當之無愧的譽為功夫巨星。然而李小龍的去世並沒有斷了功夫片的香火,成龍這個以自己搞笑風格的功夫巨星成為了下一個功夫片的佼佼者。

是什麼讓香港電影離我們漸行漸遠,時代?演員?我們不得而知...


二、電影業的激烈競爭

我們在觀看香港電影時對裡的明星大咖、故事情節都有較為深刻的映像。但對幕後的電影製片公司瞭解確是少之又少。比如嘉禾、邵氏、銀都等等。這些製片公司幕後老闆大家聽的最多的就是邵氏公司邵逸夫了。而且TVB香港無線電視臺也是邵逸夫一手創辦的另一大電視媒體王國。提起邵逸夫我們不得不他跟邵氏的傳奇故事。邵氏的前身是上海的天一影片公司,然而戰爭對上海電影業的摧殘讓電影人不得紛紛南下,,然後最先到達香港立足的邵氏兄弟更是搶佔了先機,為今後的邵氏電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戰後,當邵氏兄弟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新馬鉅商陸運濤建立的電影懋業公司橫空出世,電懋在一段時間已經超越了邵氏電影公司,這部不得不讓邵氏進行大規模改革。

是什麼讓香港電影離我們漸行漸遠,時代?演員?我們不得而知...


正當邵氏與電懋競爭的如火如荼,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數發生了。1964年6月20日第十一屆亞洲影展在中國臺灣舉行,陸運濤與邵逸夫應邀出席觀光活動。邵逸夫有事沒能出行,陸運濤與自己的新婚妻子以及電懋的高層人員57人在回程的飛機上全部遇難。靠著天意邵逸夫在這場競爭中笑到了最後。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電懋公司的電影作品:《教我如何不想她》、《三紳士豔遇》。

就當邵逸夫高枕無憂之時,另一個電影公司嘉禾就要上演它的好戲了。邵逸夫雖然打敗了電懋卻沒預料到邵氏內部出現了危機,邵氏的製片經理鄒文懷因為與邵逸夫意見不合宣佈脫離邵氏帶著一批邵氏高層自立門戶,嘉禾電影公司成立了。其實鄒文懷的離開並不突然,早些時候邵逸夫就想縮減公司的投入轉向電視的發展,而這個計劃卻和鄒文懷想大力發展電影的想法有衝突。一場香港電影業長達數十年的龍爭虎鬥也拉開了序幕。隨著李小龍、成龍、洪金寶、許冠文等的加入嘉禾,加上鄒文懷的用人之策。嘉禾屢屢佔盡上風,而邵氏全新投入了無線電視的發展,1987年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正式對外宣佈停場。香港電影業最老牌的邵氏電影王國終於也在激烈的競爭中黯然退下。

是什麼讓香港電影離我們漸行漸遠,時代?演員?我們不得而知...


你方唱罷我登場,接下來有幾個銳意創新的年輕人組成的新藝城電影公司很快就在香港電影業中開立門戶而且自成一派。新藝城裡的後生晚輩自然有他們的過人之處,其中的黃百鳴、賣價、徐克、曾志偉等之後也是成了香港娛樂圈中獨當一面的高手。然而嘉禾有成龍作為招牌,一番較量之下嘉禾也並未落入下風。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90年代初新藝城七人組內部出現分歧各奔東西。

三、香港電影的新浪潮

大家還記得之前在影業競爭中退場的邵老闆嗎?雖然說他灰心的離開了電影圈,可是他一手創辦的香港無線電視臺卻成了日後影壇巨星的搖籃。說起香港明星想必大家一定如數家珍,那些我們熟悉的香港巨星,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梁朝偉、梁家輝......都是出自於邵逸夫一手創辦的無線藝員訓練班,所以無線藝員訓練班就成為了當時唯一的明星夢工廠。

是什麼讓香港電影離我們漸行漸遠,時代?演員?我們不得而知...


在香港電影創造出大批的明星大咖同時也出現了那麼一批優秀的導演,武俠鬼才徐克、劉家良,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香港從武術指導升任導演的第一人、杜琪峰、許鞍華、林嶺東......而正是因為他們給香港電影帶來了香港電影的新浪潮。香港電影新浪潮第一步作品是由梁普智、蕭芳芳導演的《跳灰》。

四、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吳宇森和周潤發引領的槍戰片潮流席捲了整個東南亞地區,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能讓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周潤發的《英雄本色》,還有那句經典的臺詞:我等了三年。我不是要證明我比別人了不起,而是要證明我是去的東西一定要親手拿回來。香港電影就此迎來了一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里程碑,那就是從古典形式過渡到現在形式、從傳統的武俠功夫片過渡到了槍戰動作片。

是什麼讓香港電影離我們漸行漸遠,時代?演員?我們不得而知...


五、最後的輝煌

槍戰片是香港電影最為經典的類型之一,出其不意的故事永遠都在繼續,但是它也在漸漸遭遇瓶頸和衰落,有很多導演都在試圖挽救香港槍戰片的危機,就在槍戰片一路低迷的21世紀裡面,有這麼一部片子橫空出世,同時它也是香港電影最後的輝煌。這部電影就是《無間道》,即使沒有驚人的票房和耀眼的獎項,《無間道》本身已經成為了香港電影類型片的代表性作品,在熟悉的場景中發展出觀眾不熟悉的故事,這就是香港電影人的功力所在。

是什麼讓香港電影離我們漸行漸遠,時代?演員?我們不得而知...



香港電影有過讓人仰慕的鼎盛時期,創造出大量的經典之作。如今,香港電影已經步步衰落,它的落幕問其原因太多太多,互聯網的興起、時代的更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演員的斷層以及優秀演員的流失。就好比去年古天樂一年拍了接近十部電影,一直用老一派的演員維持香港電影業終將會被時代所摒棄。

有一種情懷叫電影,有一種電影叫香港。香港電影曾經給予了我們最美好的回憶,香港電影人仍舊充滿了無窮的鬥志和活力,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是 香港電影一貫的精神也是如今香港電影人百折不撓的動力,無論如何那個最好的時代已經永遠的留在我們的心理。

最後一起欣賞下無間道插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