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加坡的歷史和區域位置來看,新加坡斥重金打造的強大軍隊是否有重大意義?

浪尖的飛魚


新加坡的採取的是毒蝦戰略+魚群戰略。

目前新加坡國防最大的支柱實際上是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這個基地是美軍駐紮的,新加坡利用美軍來嚇阻其他國家。

同時新加坡還和周邊國家簽訂了防禦協定。

即便是如此,新加坡依然不是那麼安全,因為很顯然,二戰時期英國人就直接拋棄了新加坡,不排除美國人有一天也會撤軍的可能,因此新加坡必須加強自己的國防。


新加坡的弱點

新加坡擁有整個東南亞最強的空軍,沒有之一,精兵戰略,有最新型號的F15以及東南亞最多的F16,即便是如此,由於國土過於狹小,幾乎沒有迴旋餘地,新加坡人要打仗,必須一開始就禦敵於國門之外,因為新加坡不是缺乏戰略縱深,而是壓根就不存在戰略縱深。

就一個香港那麼大,哪來的“戰略縱深”?

一旦新加坡被陸軍入侵,再好的F15也無濟於事,坦克開足馬力,不到一週就能佔領整個新加坡。


對新加坡來說,威脅最大的,可能就是周邊的那些穆斯林國家,馬來西亞是穆斯林國家,印尼是穆斯林國家,而新加坡主體民族是華裔,且和新加坡貧富差距較大,從理論上來說,如果在美國撤軍的前提下,這些穆斯林國家對新加坡有想法是很正常的事情。

國家小,依賴於美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對新加坡威脅最大的,可能就是美國退出全球管理體系,從新加坡撤軍。


至於中新關係,我覺得不用想太多,中國對新加坡沒什麼想法,如果真的有一天美國退出全球管理,全面收縮,可能新加坡還有依賴於中國,至於網上所說的所謂“新加坡反華”之類的,新加坡自己就是華人國家,怎麼反華?

如果我是李光耀,我可能選擇和李光耀一樣的做法,也會讓美國人來修基地,如果有一天中國強大了,美軍撤出全球管理,我可能邀請中國來建一個海軍基地,身為新加坡總理,李光耀首先考慮的是新加坡的人安全問題,這無可厚非。


但是不代表李光耀就百分之百的贊同美國所有的看法,越南戰爭期間,美國記者問到:


1967年,美國記者問到:儘管新加坡只有200萬人口,但是你願意表示一下小小的誠意,派些兵去越南抵抗北約嗎?


李光耀回答:


從某種意義上說,新加坡的態度甚至比更多國家更中立一些。

參與越南戰爭的美國盟友有:韓國,澳大利亞,泰國,新西蘭,菲律賓,加拿大,德國,英國,伊朗(當時是巴列維王朝),西班牙,高棉共和國,老撾王國。


我覺得新加坡軍事戰略:拉大國,做魚群,不挑釁,多交朋友少招惹敵人,是小國生存的之道。


李建秋的世界


新加坡由主島新加坡島(佔全域90%多)及附近54個小島、9個島礁組成,西、北、東三面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觸手可及,其中北部最窄處僅1.2公里,以一條鋪有公路、鐵路和輸水管道的堤道與大馬相連接。南部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廖內群島相望,海岸線總長193公里。

靠不斷填海造田國土面積漸增(佔總面積近1/4),2014年6月報718平方公里,它以連接兩大洋的馬六甲海峽東口咽喉位置被稱作“遠東十字路口”。人口560萬。

1819年1月28日,要為英國在“好望角和中國之間找到立足之地”的萊佛士登陸新加坡,豎起米字旗,他幾乎是憑一己之力奠定近代新加坡的基礎:自由貿易與法治標杆。

1824年,新加坡成為英國殖民地,地位為遠東的轉口貿易港和駐東南亞重要軍事基地,一如萊佛士所言,其前途不可限量。從那時到1959年自治,135年風平浪靜的殖民統治在1942年被日軍入侵打斷。

日本改稱新加坡為“昭南”,在3年6個月裡(1942年2月15日至1945年8月15日),“南方之光”猶如墜入黑暗深淵。佔領軍針對華人“肅清”目標清除5萬人,手段包括驅趕入海淹死、槍殺或成串捆綁推入深海,死難人數迄今沒有確切數字,日方承認5000,新方有2.5萬、華人中有7萬—15萬之間多種說法,受害者絕大多數為華人。

1963年9月—1965年8月,新加坡成為馬來西亞聯邦的一部分。前者希望以大馬為腹地拓展經濟,同時防止共產黨掌權。大馬忌憚華人數量、實力乃至權利意識,始終把維護馬來人權益和地位放在最優先位置。

1965年8月9日,新馬分家後的共和國誕生。新加坡變成一個沒有軀體的心臟。

1950年代—1968年,新加坡境內有英國基地與駐軍,即使這樣,(1)印尼對其心懷惡意——華人國家,英國殖民傳統威脅到印尼(包括新在馬來西亞聯邦的2年);(2)馬來西亞對新加坡心懷不滿,兩國又有領土、領海之爭,在供水方面時有價格等爭議。新獨立後,馬實行入境新規定,兩地曾經便利的通行被終止;(3)1968年,兩名新加坡特種兵因在新實行爆炸顛覆被判絞刑,兩國關係驟冷;(4)新加坡執政者很長時間對共產主義持懷疑敵視態度。

由此它在地區扮演先“毒蝦”,後“豪豬”的形象,實行義務兵役制,強軍保國,擁有東南亞地區最精銳的裝備、最強悍的兵力......


ruixuezhaofeng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新加坡是個小島國,人口500多萬,面積只有719平方公里,位於馬來半島南端,位於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上,是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及大洋洲最短航線的必經之路,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憑藉出色的地理位置,新加坡經濟非常繁榮。


小國寡民,還這麼富,很容易被人當成肥羊。自新加坡獨立後,一直與周邊伊斯蘭國家有扯不清的糾葛、國家的安全形勢並不是太好,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及印尼曾一度處於戰爭邊緣。巨大的國防壓力是,新加坡斥重金打造軍隊的原動力,也是主要原因。

新加坡,陸軍從德國購買的豹-II坦克,空軍從美國採購F-15sg和F16C/D。在軍火貿易中,政治永遠是排在權重排行榜第一的位置。通過鉅額的軍火貿易,新加坡既購買了先進武器加強國防,又加強了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可以說是一石二鳥。而且加強了與西方國家的關係,等於又給新加坡的安全多加了一道保險。

馬六甲海峽,長不過1000公里,最窄處不足600米,全球貿易中1/4貨物的運輸和差不多一半的石油運輸都要經過這裡,狹長的海峽,每年過往的商船超過6.3萬艘。,是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馬六甲海峽太窄,船又太多,所以大家都要按照事先規定的海道分道航行,速度也不能太快。如果碰到海盜,連加速擺脫的空間都沒有,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海盜上來劫掠。因此馬六甲也成了海盜的天堂。

新加坡因馬六甲海峽而繁榮,如果馬六甲海盜鬧得太過,導致馬六甲的航運蕭條,新加坡經濟也將會受到重創。所以為了自身經濟利益,新加坡必須要維持好馬六甲海域的治安,保證馬六甲海峽的航行安全。而想要完成這個任務,新加坡就必須要擁有一支實力強勁的武裝力量。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1965年獨立的新加坡,一無水源二無資源,李光耀只好積極尋求美國的支持:當時,印尼、馬來西亞都發生了華人屠殺事件,它們對華人為主的新加坡非常忌憚!新加坡的建軍之路極為迫切!新加坡政府選擇了同樣環敵圍繞的以色列作為新加坡軍的模範!




在以色列軍事顧問團的建議下,地少國小的新加坡前領導人李光耀提出著名的“毒蝦”理論:新加坡應該成為“能產生劇毒的小蝦”,它既能與“魚群”共存,又不會被“大魚”吞掉。這是強調新加坡武裝力量保持有效的威懾能力,這使新加坡附近幾個國家和其他世界大國不敢對新加坡輕舉妄動,以免再度出現二戰時期的新加坡亡國悲劇!這是新加坡推崇的“全面防禦”國防政策的重要支柱:毒蝦、魚群、大魚!

截至2018年6月,新加坡總人口達563萬8700人,永久居民人口總數52萬人,非居民人口也保持在164萬人。新加坡75%的人口是華人,與中國人同宗同源,文字相通。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從新加坡到臺灣附近)的油輪是經過蘇伊士運河的3倍、巴拿馬運河的5倍。馬六甲海峽對於日本、中國、韓國,都是最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是"海上生命線":新加坡的國家安全感極度缺失!它需要強大的武裝力量保護自己的‘’能源血管‘’的安全;


為了不被潛在敵人佔領,在以色列的顧問團協助下,新加坡的國防力量與世界先進水平是同步的:東南亞第一個使用美製無人機的軍隊、第一個使用AH—64武裝直升機的東南亞國家、第一個裝備‘’豹—2A6‘’的東南亞國家……它讓自己成為武裝到牙齒的毒蝦!新加坡的動員體制可以在6個小時內動員20多萬預備役參戰,完全藉助了以色列的快速動員體系。新加坡周邊任何一個大國也沒有這麼快速的軍事力量集結能力!

1971年,新加坡、英、澳、馬、新西蘭組成‘’五國聯防‘’體系;美軍在新加坡的樟宜海軍基地已成為深水良港,可供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等等——新加坡積極融入‘’魚群‘’尋找戰時同盟——不會有強國主動向它開戰!

對於新加坡而言,世界上最大的大魚就是美國!新加坡不但是美國在亞洲最堅定的盟友,它還是美國亞洲戰略的積極推動者——新加坡在國際組織中提出的反華提案是東南亞國家中最多的!它對中國有一種本能的恐懼:英國的殖民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新加坡領導層根本不認同中國的亞洲領導者地位!直到1990年,中、新才正式建交:新加坡軍隊與臺灣省軍隊的‘’星光‘’訓練計劃卻沒有停頓!



新加坡由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的,法制與市場經濟良性發展,政府廉潔高效,新加坡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富國家之一,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書寫了東亞模式的奇蹟。它的生存與發展給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提供了一個美歐以外的模式。這使新加坡在國際社會具有一種遠遠超出其國土和人口比例的較強吸引力與影響力。

對於中國而言,對新加坡不能有任何不切實際的想法:尤其不要存新加坡會在軍事安全、對外政策這種“硬”領域與中國相協調的幻想!新加坡最為提防的國家就是中國,它是美國亞洲軍事演習的常客:遏制中國的發展也是它保住自己能源通道的要點!


熊style


新加坡,古稱蒲羅中,1824年,英國佔領新加坡,二戰時,日本又佔領新加坡,1965年獨立建國,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是全球重要的戰略航道,和平時期,新加坡大力發展航運,作為全球重要的中轉港,是亞太的重要航運樞紐。

但是也是因為處於重要的戰略要衝,戰時是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亞太的哪個國家,如果戰時需要保障本國的油氣、貨物運輸,都必須控制馬六甲海峽,從而保障本國的資源、貨物運輸通暢,那麼必然會需要控制新加坡,相反,交戰的另一方,如果需要封鎖對方的航運,那麼也必然要控制新加坡。

從歷史上看,二戰時,日本就為了控制航運安全,佔領了新加坡。也佐證了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由此帶來的安全威脅。

所以,處在戰略要衝的新加坡既給它帶來了和平時的地理紅利,也給它帶來了戰時的危險。它必然要投入巨資,打造強大的軍隊,從而在戰時可以保護自己,嚇阻對手不敢於去控制它。

同時,強大的軍隊也為和平時,它的港口的安全提供保障,並給予客戶戰略信譽,有利於長期客戶的穩定合作。


崑崙山論劍


客觀來說,由於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特殊,歷史背景複雜,加之躋身世界最富有國家行列,急需強大的武裝來捍衛建設成果,所以他一直花重金打造最強軍隊是具有現實和深遠意義的。

首先從歷史淵源來說,由於和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衝突不斷升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伊薩出任首任總統。獨立後,島內的華人集體危機感成經濟奇蹟原動力,人民開始靠著勤奮的打拼學會在逆境中求得生存。然而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來自老宗主國和強鄰的威脅,新加坡一直缺乏安全感,必須時刻提防馬來西亞的吞併和強鄰威脅,建設強大軍隊和與強國結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其次,從地理位置來看,新加坡國土面積跟香港差不多,人口也只有500多萬,但是他處在馬來半島最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等戰略要衝,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和海峽之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大國競相結盟的對象。客觀來說,建國以來,新加坡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還是外交上都取得了比較耀眼的成就,特別是經濟成就有目共睹,雄踞“亞洲四小龍”之首,人民的生活水平處於世界前列。相較於老宗主國和東南亞鄰居,新加坡無論是經濟還是生活水平都是具有很大的優勢的,因此其在東盟和地區事務中還是比較受歡迎的。由於缺乏戰略縱深,一旦發生戰爭,很容易被別國佔領,所以其必須保持先發制人和禦敵於國門之外的能力,建設強大軍隊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最後,新加坡的歷史淵源和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對外政策和軍事發展方向。作為一個彈丸小國,僅僅依靠自身實力肯定很難維護自身權益。因此,從建國伊始,新加坡就奉行堅決的結盟政策,把自身的安全與全球和地區強國捆綁一起,結伴而行。在國防安全上,新加坡堅定搞好與美國的關係,海軍樟宜基地一直是美海軍的停泊點和補給基地,美軍常年保持軍事存在。空軍F16cd、F15戰機都是美國先進裝備,海軍可畏級護衛艦也是法國拉斐葉級最新版,陸軍裝備坦克都是豹2等德國最新型號,單從軍事裝備上來看,其已經在東盟處於絕對優勢地位,加之其結盟政策和全民皆兵的國防政策,足以每一個潛在敵人仔細掂量。所以,長期以來,新加坡都保持比較高的國防投入,一直佔到GDP的3%左右,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可以預見的未來,新加坡的這種國防觀念必將長期保持下去。











心若蓮花氣自華


你就放開手,讓他打造,小小的鳥國,有能強大到哪裡去?新加坡這個“香蕉人”國家如果不能證明自己被利用的價值,分分鐘鍾就會煙消雲散了。跟以色列一模一樣。所以,這類國家,只會瘋狂的坐大國的棋子,誰是它真正的爹孃,它是沒有概念的。所以,對這種國家,講理的辦法,就是美國啦的叢林法則




抱著地球去看球


沒有什麼實戰性的意義,最大的作用是捆綁到美國的戰車上,背靠大樹好乘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