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曼大帝后再無帝國:加洛林王朝的分裂

自從羅馬帝國分裂以來,西歐似乎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一個統一的大帝國了,中世紀西歐的分割局面直到查理曼大帝的出現,才開始改變。

不需要質疑的是,查理曼大帝絕對是中世紀西歐唯一可以稱之為“大帝”的存在,由查理曼大帝一手打造的加洛林帝國的版圖幾乎已經覆蓋了整個西歐地域。

可強盛一時的加洛林帝國在查理曼大帝去世沒多久就被迫分裂,最終形成法蘭西、意大利以及德意志三大王國的雛形,要探究這背後的原因,應該要從羅馬帝國的分裂開始講起。

1,加洛林王朝的隱患

其實早在羅馬帝國即將倒下的時期,分居在羅馬各地的地方勢力已經有了壯大割據的趨勢,而當偉大的羅馬帝國正式倒下時,雖然沒有分裂成無數公國,但加洛林王朝在羅馬的屍體上崛起後,它對地方的掌控力絕對是不如羅馬帝國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加洛林王朝的早期,其綜合國力其實並不足以統治那麼龐大的領土,為了勉強維護加洛林王朝的統治,其實王朝對地方勢力有極大的依賴性。而地方的統治者,一般都被稱作為所謂的“伯爵”,需要注意的是地方伯爵大多數都是不能世襲的,但這也沒有讓加洛林王朝對地方的掌控力變得有多強,地方的稅收、政務以及王室產業都靠這些伯爵打理。

查理曼大帝后再無帝國:加洛林王朝的分裂

查理曼大帝加冕

並且對加洛林王朝更為致命的一點是,這些伯爵都是由地方管理者任命,中央政府完全沒有任命地方官員的實力。在地方勢力強大的時候,伯爵甚至有資格獲取一部分王室產業的收入。

而另外,直接由加洛林王室掌控的軍隊實在不多,遇上大規模戰爭時,籌備軍隊的任務也需依賴地方伯爵的私軍,這一點加洛林王朝其實和普通的王國沒有太大區別,軍事上都依賴於地方貴族手下的騎士和農奴。

簡而言之來說,加洛林最大的隱患在這時早已埋下了。中央政府無力掌控地方勢力,伯爵才是維繫加洛林王國的最大中樞,而帝國強大與否,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王室當權者和地方伯爵的關係好壞,作為繼任者的加洛林王國並沒有做到像羅馬帝國一樣,直接派遣地方官員,這也是它極大的不足。

2,蠻族的入侵

公元八世紀至十世紀無疑是維京人的黃金時期,他們從寒冷的北歐前來,當時的西歐幾乎沒有哪座城市能夠阻擋他們的侵襲。而除此外,地面上加洛林王朝還面臨馬扎爾人以及阿拉伯人的不停造訪,四處皆敵無疑是完美的形容當時的加洛林王國。

來自北方的維京人乘坐著龍船而來,受限於時代,在中世紀中軍隊想要快速應對來自海上的侵襲,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漫長的海岸線也沒人有能力去設防抵擋。

查理曼大帝后再無帝國:加洛林王朝的分裂

維京海盜的龍船

而由此造成的後果就是,地方貴族的權力進一步加大,這個時候的加洛林王國幾乎已經沒有能力插手任何一個地方勢力的軍隊了,就算面臨入侵時,中央政府也只能是委託地方貴族抵禦,而並非採用命令的形式。

而中央實力不足以鎮壓地方勢力時,就將出現謀反——厄德曾被手下抬上西法蘭克的國王的位置,除此外雨果•卡佩更是直接無視加洛林中央政府,在法蘭克地區建立起了卡佩王朝。

而當維京人的入侵讓西歐地方貴族惶恐不安的時候,西歐也開始被迫進入城堡時代,當一座座堅固的城堡在加洛林王朝的地方四散開來的時候,加洛林王室想要重新拿回地方的話事權就沒那麼容易了。這些堅固的堡壘,能抵禦維京人的入侵自然還能抵擋王室的干擾了。

3,稅收的銳減

蠻族的入侵導致地方必須得加強軍事實力才得以抵禦,而這個時候就將牽扯到一個關鍵的稅收了。

一個國家的稅收無疑是判斷其實力強橫與否的一大因素,而自羅馬帝國起,其實政府實施的稅收制度應該被稱為“包稅制”更為合適。

中央政府會通過計算地方的財政狀況,以此計算出一個具體的稅收,而後將其分配給一些代理人去代替中央政府跑腿徵稅,不管地方經濟怎麼樣,你必須得繳納足夠中央政府給出的稅額。

對於古羅馬時代來說,這種“包稅制”無疑是對中央政府十分有利,畢竟羅馬時期的地方勢力可沒有徵兵權,而稅收多數也都是歸到中央政府,而中央也能以此來維持一支強大的軍隊,以此威懾地方。

查理曼大帝后再無帝國:加洛林王朝的分裂

可當到了加洛林王朝,這種“包稅制”就不太適用了。一方面,地方勢力已經幾乎有了徵兵權,加上可以利用兵役代替稅收的漏洞,加洛林王朝能收上來的稅著實不會太多。

失去了對地方的經濟控制還有軍隊控制,這又是對加洛林王朝統治的當頭一棒。

4,致命的繼承製度

如果說上述三點還能讓加洛林王朝勉強維持表面上的穩定的話,那麼加洛林王朝的諸子析產製度無疑是那致命的一擊。

嫡長子繼承製其實是封建時代最容易維持穩定的一種繼承法,或許在一些時期會引起內鬥,但這起碼能維持帝國表面的穩定,可諸子析產繼承製不同,這將是讓加洛林王朝分裂的一大禍因。

其實也不算難理解,諸子析產就是父親將其名下的一切財產均分給幾個擁有合法繼承權的兒子,而查理曼大帝名下的財產當然不止是地產了,包括領土、繼承權也將均分給他的幾個孩子。

這確實能夠很好的篩選出最合適的正統繼承人,但這無疑也會導致加洛林帝國加速分裂。

而加洛林帝國根據文化區分主要分為法蘭西、德意志以及意大利三個地區,當國王去世的時候,長期待在地方和地方貴族牽扯已深的繼承人,無疑會走上相互對抗的道路,並且還將造成極大的內耗。

直到加洛林王朝的滅亡,國王依舊實施著諸子析產製。

5,結語

威懾一時的加洛林王朝,在查理曼大帝去世後僅僅延續了兩代就分崩離析,這無疑是一種極大的可惜。

查理曼大帝能夠短時間的將西歐給統一了起來,但其內部隱患仍然沒能解決,此時的加洛林帝國就像一個大廈將傾的摩天高樓,表面上風光無二,其真實情況卻是搖搖欲墜。

查理曼大帝后再無帝國:加洛林王朝的分裂

加洛林王國分裂後,卡佩王朝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成功的在法蘭西地區建立起一個地方強國。而德意志地區的神聖羅馬帝國,僅僅也只是個樣子貨罷了,表面上披著加洛林帝國的皮,內部依舊無法對地方形成有力的掌控。而意大利地區更不必多說,各地城邦分割,直到幾百年後才得以統一。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可滅亡卻是朝夕之間。

一句簡單的諺語,完美的詮釋了加洛林王朝短暫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