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自責心理?

iwndl


提供一些符合需要的思維和方法,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快樂,是發自內心的平靜和快樂~(如果想看總結直接滑到最後)

以下是目錄:

1.究竟什麼是自責?

2.那是因為什麼會讓我們自責?

3.我們應該怎樣減弱這種自責的習慣性慾望?

首先談一下究竟什麼是自責,自責是指因個人缺點或錯誤而感內疚譴責自己。多數情況下自責常常表現為過度的責備自己,致使自產生沮喪、悔恨、鬱悶、絕望等心理,影響身心健康的同時也會讓我們一天的工作狀態、學習狀態和生活狀態變得不穩定。

自責和內疚是有本質區別的!內疚是健康的信念,而自責或有罪惡感就是不健康的信念,需要反覆練習,並且引導修正為健康的信念。

自責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自我攻擊”,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會首先將自己作為攻擊對象。輕則一個人苦悶獨處,重則大吼大叫情緒失常。

就彷彿自己內心已經聯想出了法官和犯人,玩一場角色扮演人物:“我”是法官…“我”是犯人…我剛才是怎麼想的……你肯定是那樣想的……

最終這場獨角戲會唱的沒完沒了,不知盡頭。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對自己產生自責情緒呢?源自於我們的本身,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完美主義的屬性。對於自我主觀上的挑剔和嚴格,往往導致比自身客觀水平更差的表現。

舉個栗子,我是xx大學的研究生,在校期間拿過,和很多公司人員有所交流,結果前天我被拒絕了offer……

我一直以來都想要達到他人所保持著的早睡早起、晨跑等自律行為,可是我一直用盡方法都沒能達到……

優越感、悲傷、嫉妒、羨慕等情緒將會在我們的腦海裡種下一顆種子,種子將會因為於某個特定的時間點巧合的事件開花,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會自責的原因所在!因為“壞事”發生之後,我們常常出現內耗,因為我們眼高手低,標準遠高於我們的能力!

至於怎麼解決自責情緒?

一句其實並沒有任何一種能消除自己自責情緒的方法,和與自己作鬥爭一樣,解決自責情緒也是一個不斷抗爭的過程,如同反抗絕望。但總歸有希望在。

解決方法就是“感官和思維轟炸”:

1.在視覺上:將情緒寫在紙上。走進洗手間,把便利貼貼在鏡子邊方便自己看到。

走進辦公室/教室,打開電腦,電腦桌面貼上自己的情緒便籤。

2.在聽覺上:戴上耳機,收聽網易雲音樂的學習工作歌單,純音樂和鋼琴曲走起~

3.動覺方面:準備錯事本,將自責情緒的源頭寫下來,並且提醒自己首先問自己“究竟是我的錯大還是他的錯大?這件事情我能從中成長什麼?”

4.大腦思維方面:

第一樹立成長型思維,遇事不決多問自己“我能從中學到什麼?”

第二每天早上先寫下關於昨天的感恩日記,如果我們把感激當成一種生活習慣,我們可以把自己培養成積極者。積極者意味著,我們會擁有積極樂觀的思維,而更少會消極自責情緒和其他消極情緒。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做一個識趣的人而不是有趣的人,識趣能讓你看到幸福,有趣只能讓你成為一位喜劇演員……

好了畫一下重點:

1.自責就是“自我攻擊”,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會首先將自己作為攻擊對象。

2.我們之所以會常常出現自責情緒是源自於我們的本身,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完美主義的屬性。對於自我主觀上的挑剔和嚴格,如果自己達不到自己設定的“聖人標準”我們就會很自然的開始“自我攻擊”

3.解決辦法?

“感官和思維轟炸”

在視覺上:將情緒寫在紙上貼到各種顯眼的位置。

在聽覺上:戴上耳機聽純音樂和鋼琴曲?

在動覺上:準備錯事本,記錄錯事原因和情緒。

在思維上:

第一樹立成長型思維,遇事不決多問自己“我能從中學到什麼?”

第二每天早上先寫下關於昨天的感恩日記,把感激當成一種生活習慣。

第三,做個識趣的人。


湯姆貓yo


自責心理和普通的反思反省不一樣,普通的反思反省只要回顧自己所作所為,總結經驗,得出未來改善的方法就好,但自責形成了對自己的一種攻擊,同時夾雜了內疚。

正常人,偶爾有一下自責是沒關係的,比如大人不小心失手把孩子摔了,走神開車刮蹭,沒有及時聽愛人傾訴導致愛人傷心等。

但一個普通人,如果總是自責,不論是否是自己的原因,都會自責、從自己這找自己的問題,那就需要調整了。

這種習慣性地自責,多是從童年形成的。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會讓孩子一直自我反省,不論是孩子與人發生衝突,還是遇到了事情,在孩子受委屈時,他們也不會安慰,只會責怪孩子心理素質不好。

還有一類父母,他們遇事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會責怪孩子。孩子沒做好,怪孩子;遇到意外的倒黴的事情怪孩子;孩子與別人打架,不管是不是孩子的責任,都怪孩子;他們連自己不開心、生活不順都怪孩子,覺得都是孩子導致的。

久而久之,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自然會形成習慣性自責的行為,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怪自己。

但這並不是事實。工作和很多事情,有幾個人是一開始就會做的。生活也是如此,如果沒有被給予正確的教導,就只能靠自己琢磨,這沒有任何可責怪的。

習慣性自責的人,還很容易把別人的優點與自己的缺點相比較,久而久之,就會愈發痛苦。

綜上所述,如果一個人有習慣性的自責,總是自我攻擊,一定要警惕並且認清事實。


甜甜的成長筆記


自責是對所發生事件和自己言行的一種反思,從心理學的概念去解析“自責”,其實就是一種對自己的認知、對自我進行反思的元認知過程,且就歸因方式而言,自責是把事件得到原因歸於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造成的錯誤。對於歸因這個概念,可以分為內歸因與外歸因。內歸因就是我們把事情後果認為是自己造成的,例如自己能力不足或者自己粗心大意這類的。而外歸因則是把為什麼發生這樣的結果歸於外部條件,例如運氣不好、天氣不合適、他人不配合等。這兩種歸因方式如果過於兩極化的話,就容易造成心理和思維模式的問題。對於內歸因而產生的自責、內疚感,會給人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覺得事情發生到如此地步都是自己的問題,這種自責心態往往會使人一直陷入到對過去的悔恨感無法自拔、併產生悶悶不樂、自尊心降低等消極的情緒、心境。想要克服自責心理,首先要意識到自己產生這種心態是來自於自己的歸因方式,而不是事實本身。不用一味的從內心去苛責自己,不要認為是自己一個人造成的的結果,而忽略了一個事情的發生往往是環境、他人、和一些其他因素共同造成的,而不是全部是自己的過失。要意識到錯誤本身並不可怕,我們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如何去改進、以及汲取到的經驗教訓;其次可以將對於自己的責備,轉化為行動的動力,去努力嘗試怎麼彌補和改進錯誤,著眼於當下和未來,而不是已成定局的過去。


Zhangjunyu


第一步:審視自己的想法。

我是一個失敗者,我是個白痴,我很醜──是控制自責的第一步:這一個步驟就可以有效降低自責的強度和頻度。同時記下在什麼情況下你會有這種想法,看看是否能夠發現其中的規律。

第二步:評價你的論斷。

判斷你的標準是主觀臆斷的還是公正合理的。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差勁的人”,那麼你一直都很差勁嗎?是不是有時候你還是很能幹的呢?‘你認為失敗者是什麼樣的?不要把那些不在你可控範圍內事情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

第三步:蒐集客觀的數據。

讓硬碰硬的事實來挑戰你那些消極的想法。在一張卡片紙上列出一個簡短的自我成就表,每次自責情緒來襲時,就拿出來看一看。或者看看自己的簡歷,回顧一下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不是整整兩年沒人請你逛街蹭飯吃之類的事情。

第四步:批判性還是建設性?

要區分清楚批判性的想法和建設性的想法。你的目的應當是讓自己有所改進,而不是打擊自己。

第五步:重新評價你的價值觀。

確定你苦苦為難自己要達到的目標是值得爭取的。有些目標,比如善良、正直、律己,能讓生活更有意義更有質量(是值得爭取的),其他一些目標則只會讓你感到自身的缺陷。


肖意民


想要克服自責心理只要做了我這5點 你一定會有新的改觀。

第一步:審視自己的想法。

在日記或掌上電腦中記下那些自責的論斷──我是一個失敗者,我是個白痴,我很醜──是控制自責的第一步:這一個步驟就可以有效降低自責的強度和頻度。同時記下在什麼情況下你會有這種想法,看看是否能夠發現其中的規律。

第二步:評價你的論斷。

審視自己的用詞,判斷你的標準是主觀臆斷的還是公正合理的。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差勁的人”,那麼你一直都很差勁嗎?是不是有時候你還是很能幹的呢?穆勒醫生說,病人常常會發現自己的觀點是相互矛盾的。“我就會問,‘你認為失敗者是什麼樣的?’病人描繪出了一個穿著短褲閒坐在屋裡喝啤酒的人。我就問:“那昨天你是這個樣子的嗎?”他說:‘那倒沒有的。’”還有,不要把那些不在你可控範圍內事情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有些人會想,‘我的投資縮水了35%──我這是怎麼回事啊?’卻不會去想‘市場是怎麼回事啊?’

第三步:蒐集客觀的數據。

讓硬碰硬的事實來挑戰你那些消極的想法。在一張卡片紙上列出一個簡短的自我成就表,每次自責情緒來襲時,就拿出來看一看。或者看看自己的簡歷,回顧一下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留意諸如自己獲得獎學金這樣的事實──而不是整整兩年沒人請你跳過舞之類的事情。”

第四步:批判性還是建設性?

要區分清楚批判性的想法和建設性的想法。比如你在野餐時吃多了,那麼“我是一頭肥豬”就是一個譴責性的想法,而“明天開始我要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就是一個建設性的想法。你的目的應當是讓自己有所改進,而不是打擊自己。

第五步:重新評價你的價值觀。

確定你苦苦為難自己要達到的目標是值得爭取的。有些目標,比如善良、正直、律己,能讓生活更有意義更有質量(是值得爭取的),其他一些目標則只會讓你感到自身的缺陷。

“有些人想,‘我可以去注射肉毒桿菌,這樣我就會更可愛。’可其實想要變得可愛,應當去做那些值得人愛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