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2020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這個冬天,似乎格外漫長。

2020年4月4號,農曆庚子年清明節,也註定了更加沉重。

為表達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國務院發佈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謝謝為我們,永遠停留在這個寒冬的英雄們。

謝謝你們,為我們負重前行。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逝者安息,向逝去的同胞告別。


一路走好。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前幾天,武漢解封,一張照片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市民們在殯儀館前排著隊,等待領取疫情期間去世親人的骨灰盒。

有一家人來領一個人骨灰的;也有一個人來領一家人骨灰的。

隊伍裡面,有一個一臉懵懂的8歲小孩,在社區人員的帶領下領取父母的骨灰。

孩子的父母,因為新冠雙雙被感染住院,孩子託給了社區的王阿姨。

解封這天,王阿姨帶孩子出門了,目的地卻是漢口殯儀館。

“阿姨這是哪裡?我們來這裡幹什麼?”

王阿姨忍住眼淚:“這裡是殯儀館,我們來接爸爸媽媽回家。”

孩子雀躍著,“太好了,爸爸媽媽可以回家了!他們好了嗎?”

王阿姨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解釋,她不忍說出口……

孩子啊,從今以後,你再也沒有爸爸媽媽了,沒有一個可以稱之為“家”的地方了。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網絡上有這樣一段視頻讓人淚目:年僅35歲的蘇州民警位洪明自疫情發生後,始終衝在前線,2月20日因突發性心臟病搶救無效死亡。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幼小的孩子抱著爸爸的遺像,邊哭邊說著“爸爸,我們回家了”,周圍的人哭成一片。

有時候,人的生離死別沒有任何預兆,也沒有一個緩衝,就這樣袒露在了孩子面前。

現實殘酷到,他們甚至不知道死亡是什麼,還天真的以為,爸爸媽媽只是得了感冒,只是在一個清晨,吃完早餐出門工作,晚上就會回家。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截止到4月4日,國內累計死亡達到3335例。

這中間,有多少人是父母,又有多少孩子變成孤兒。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那些人,本該和我們一樣,熱氣騰騰的生活,卻猝不及防地永遠留在了這個春天。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武漢姑娘倩倩,在大年初一早上得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

她的父親在另一所醫院治療,哥哥也確診了,但醫院沒辦法馬上收治,只能臨時在酒店隔離。


猶豫再三之後她撥通哥哥的電話,“哥哥你要冷靜,絕對不能衝動。我們沒有媽媽了”。

因為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兄妹倆不被允許靠近遺體,只能一直跪在太平間的門口,不停地磕著頭。

就連殯儀館的靈車過來後,兄妹倆也不能跟母親好好告別。

唯一能做的,只是對著車子遠去的方向,長跪不起。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有人說,這一幕多麼似曾相識。

孩子乘車遠行時,母親一次次以目光緊緊追隨,直到列車消失在視野中。

只不過這一次,換成了孩子向母親永遠的告別。

倩倩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以前不覺得媽媽在有什麼,但當我再也得不到了,感覺就像在黑暗的寒夜裡,突然被撤去裹身的棉被,暴露在無盡的暴風雪裡。”

就像演員高亞麟在綜藝節目中說:“父母,是隔離在我們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2013年外公因為癌症去世,還在外地上大學的我,沒有來得及見到外公最後一面。

那晚,媽媽給我打電話,她哭著說:“我沒有爸爸了……”

那一刻,媽媽無助的像個孩子一樣。

為什麼說人的成熟從父母離開的那一刻開始?

當你一覺醒來,發現人生的戰場上,那些如大廈般擋在最前排的父母和長輩一個個倒下,你別無選擇,只能硬著頭皮打下去,因為你已經站在了最前排。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這些經常被掛在嘴邊的道理,總有一天會讓你哭著明白。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龍應臺在《目送》裡說,她送兒子安華去美國,在機場的看著兒子一步步地往裡走,她一直在等待,等待孩子回頭看自己一眼,但安華始終沒有回頭。

所以後來,她慢慢懂得了,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你和他的緣分,不過意味著不斷目送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我們又何嘗不是安華呢?

父母用一生的時間等待我們回頭,我們卻只知道在自己的世界裡一往無前。

國學大師季羨林也曾犯過這個大錯。

他日夜鑽研學術,很少回家,直到有一天噩耗傳來,得知母親突然去世。季羨林悲從中來,在《永久的悔》中寫道:

“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


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我們總以為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故事發生在別人身上,但人世無常,老天要把誰帶走,從來不會提前打招呼。

以至於我們忘了時間殘酷,忘了人生短暫,也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賈玲有一次在節目中回憶起自己的母親,


19歲那年,爸媽開著拖拉機去拉稻草,稻草有兩米多高,媽媽坐在上面,只有五分鐘的路程,從上面掉了下來,結果當場去世。

賈玲說她媽特別想要一個冰箱,結果自己也沒有買回去,想要一件皮大衣,賈玲給買了,但是買小了,拿回去換...


可還沒有換回來,媽媽就去世了,到死也沒有穿上。

這些事情終究成了賈玲心裡的死結,她說,我總是想,即便我以後嫁得好,即便我以後很有錢,我再怎樣怎樣,我都很難開心起來了。


因為我媽不知道了。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電影《步履不停》裡面說,人生路上,為何總是慢上一拍。用來形容父母和我們的關係最恰當不過。

追不上,又等不及。

時間悄然流逝,曾經為你撐起整個世界的人,在你沒有任何察覺的時候,被歲月打上了印記。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亦舒的小說《朝花夕拾》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生活在2035年的女主人公和母親關係不佳,她總是嫌母親太過守舊囉嗦。

偶然的一次車禍讓她穿越到多年以前,那時母親尚是一個不足5歲的幼兒。可奇怪的是:她嫌棄自己年老的母親,對於幼年的母親卻無比體貼。

現實生活不也是這樣?

我們總在責備、抱怨逐漸年邁的父母,但若我們能拿出對待孩子一半的耐心與溫柔來回報父母,他們一定會很開心。

國家公祭日 ‖ 武漢殯儀館前排隊領骨灰盒,上億人淚奔


由於疫情的影響,所有人的生活被迫按下了暫停鍵,我們在這個史無前例的漫長假期裡也終於能夠靜下心來陪伴父母了。

在各種社交平臺上,有人帶著父母一起拍起了抖音,視頻裡的他們竟活潑可愛的像個孩子;


也有人和父母一起動手做學做各種美食,體驗下廚的樂趣;有人陪著父母在田間散步,聊一聊生活和工作……

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開完視頻會議回過頭,桌上那杯溫熱的牛奶,就好像十年前的高中時光,我學習到深夜時,父母會端來一杯熱騰騰的牛奶。

陪伴有時就這麼簡單,不用等到你買得起大大的房子,買得起名貴的珠寶;不用等到你功成名就,衣錦還鄉。

時間不會停留,願你變好,也願你記得父母會老。陪伴他們,孝敬他們,是經不起等待的。

沒有什麼來日方長,多得是驟然離場。

看到最後忽然明白,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