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18世紀,清朝統治者為了維護極權統治,關門做起“天朝上國”的美夢。

後來,洋人用堅船利炮強行轟開了清朝的大門。一場場屈辱的敗仗,一個個不平等的條約,洋人在中國成了“洋大人”,處處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經過無數仁人志士的不懈奮鬥,1949年9月,毛主席莊嚴宣佈“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如今的紫禁城,早已是全國人民的故宮;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任人欺負的辮子王朝。

但是,“洋大人”卻仍然存在於華夏大地上

外國人在中國,為什麼如此囂張?

疫情是一面照妖鏡,是人是鬼,原形畢露。

近段時間,關於疫情期間外國人的新聞事件頻發,引起了巨大爭議,更深深刺痛了國人的心。

在西安,一名外國男子因未佩戴口罩,且拿不出相關出入證件,在商場門口被防疫人員攔下。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被攔的老外大為光火,不斷辱罵、攻擊防疫人員,拿起手機猛砸防疫工作人員。

在廣州,一名外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拒不配合醫院抽血檢查,並且試圖強行走出隔離病房。

一名女護士上前制止,被該名老外推倒在地、毆打,還像瘋狗一樣咬傷女護士面部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被黑人確診者打傷、咬傷的女護士

在青島,市民在某社區衛生服務站排隊檢測核酸時,幾名外國人強行插隊,引起了按規矩排隊的國人的抗議。

面對中國人的質疑,一名外國男子怒了,將中國人的表單扔在地上,大聲吼叫:“Chinese get out!”囂張蠻橫至極。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插隊外國人叫中國人“滾出去”

“Get out”這個詞,翻譯得好的話,叫“出去”;但按照視頻里老外的語氣,分明是說“中國人滾出去!”

在中國的土地上,叫中國人“滾出去”,這是18、9世紀發生過的事情,卻再次發生在了21世紀的中國。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人民日報官微評外國人插隊事件

在北京,一名來自坦桑尼亞的男子先是拒絕集中隔離,然後又在居家隔離期間不戴口罩,不聽勸阻,隨意外出,私自拆毀了住處的報警器。

在福州,一名外國留學生騎電動車違規載人,被現場執勤交警攔下後依法進行處理,但該留學生拒不配合處理,暴力襲警抗法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留學生暴力襲警抗法

他的表情窮兇極惡如野狗,一邊大力推搡交警,一邊大聲吼叫“給我”“給我”“鑰匙給我”,

外國人在中國,為什麼會如此囂張?

種種現象表明,這個答案,似乎要從中國人自己身上找!

外國人的囂張,都是中國人“寵”出來的

明代葉盛所著的《水東日記·奏彈內官善增》裡有一句“恃寵驕縱,勢熾日甚”,換成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恃寵而驕。

恃寵而驕,就是說仗著自己受到主人的寵信而驕橫不可一世,憑藉別人所給予的恩澤和寵幸而驕橫。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山東大學為留學生配異性學伴

這個成語用在現在的外國人身上,起到好處。正是中國人自己對老外的“寵溺”,才造就了他們的囂張氣焰,讓他們堂而皇之地成了“洋大人”。

在青島,衛生站工作人員沒有制止老外蠻橫無理的行為,面對國人對其插隊的質疑,他們甚至勸同胞“給個面子”。

在上海,一名海外歸來的洋女婿不同意集中隔離,在家屬和街道工作人員的輪番勸說下,仍拒絕執行相關防控規定。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上海“洋女婿”

為了滿足洋女婿居家隔離的想法,街道另闢蹊徑,轉身勸說洋女婿的妻子和岳母以及小寶寶搬到別處,為洋女婿創造居家隔離的條件。

街道工作人員解決了一件棘手的“國際難題”,邀請當地媒體大加報道,向社會邀功請賞。

無獨有偶,南京某街道為轄區隔離的外籍人士當起了保姆,實行了一個工作組伺候一戶外國人的“包保服務”。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南京日版》相關報道

​這些細節被當地官媒《南京日報》以一篇題為《為了684個“老外”的安康》的文章報道出來,大有向社會“表功”之意。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南京日版》相關報道

這些做飯,其實很多都不符合疫情防控相關規定,有些人為了“洋大人”違反了規則,竟然還拿出來大肆宣揚,似乎為凌駕於規則之上的“洋大人”服好務,是一件“功德無量”、值得載入史冊的大事、好事。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正是中國人自己的臉

如果將這些事件中的外國人換成中國人,我相信每個故事都是另外一個截然相反的結局。

前幾年一個日本人在武漢丟了自行車,當地公安迅速抽調精幹力量全城找車。

丟車人的日本人“豎起了”大拇指,直誇:中國人對外國人比對本國人好。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日本人丟自行車,引發全城找車

而為什麼洋人偏偏能享受超國民的待遇,成為中國的“一等公民”?

《官場現形記》中寫了一個制臺大人,制臺大人對內惡聲惡氣,見了洋人則卑躬屈膝,說了一句“中國人死了一百個也不要緊;如今打死了外國人,這個處分誰擔得起”。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制臺大人見洋人

制臺大人說的這句話,時至今日,仍然是很多人處理涉外事務的準繩。

很多人頭上的辮子雖然剪掉了,但心裡的辮子還有,見了外國人先是害怕,再是“自慚形穢”,最後“下跪”,誠惶誠恐。

很多人崇洋媚外的思想深入骨髓,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見了外國人先是自卑,再是頂禮膜拜,最後傾心,魂不守舍。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那些恃寵而驕、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的“洋大人”,打的正是中國人自己的臉!

昏睡百年,中華民族早已覺醒,早已屹立於世界東方。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對外友好也是華夏兒女的本性。

但朋友來了自然有好酒招待,如果來的是“豺狼”,我們也應該毫不猶豫地端起“獵槍”。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中國的強大不慘半點虛假。這次疫情中,我們用很短的時間就將其在14億人口範圍內,有效地控制下來。

同時還向很多國家派出了醫療隊伍和救援物資,幫助友邦共渡難關。

很多國家也意識到,在疫情面前,只有中國才能拯救世界。塞爾維亞總統就曾在一次發佈會上,三次感謝中國的救助。

“恃寵而驕”的“洋大人”,打了誰的臉?

塞爾維亞總統親吻中國國旗

而反觀國外的亂局,還不能增強有些人的自豪感嗎?

真心希望這些“跪舔”“洋大人”的同胞,能夠早日站起來,挺直腰桿堂堂正正做中國人。

“四個自信”不是一句響亮的口號,我們有底氣有能力,更有責任維護民族自尊和國家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