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飛奪瀘定橋,敵人為何只拆木板而不炸橋?劉文輝侄子揭開真相

紅軍飛奪瀘定橋,敵人為何只拆木板而不炸橋?劉文輝侄子揭開真相

眾所周知,飛奪瀘定橋是紅軍長征一場重要戰役,它發生於1935年5月29日。對於當時的中央紅軍來說,奪取這座橋樑意義重大。正如紅軍老兵說的那樣,“瀘定橋,能否奪取,直接關乎著中央紅軍的生死存亡。”

瀘定橋,又稱大渡橋,它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內,始建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是一座鐵索橋。該橋全長101.67米,寬3米,兩側各有兩根鐵鏈,底部有9根鐵鏈,13根鐵鏈由12624個鐵鎖組成。

紅軍飛奪瀘定橋,敵人為何只拆木板而不炸橋?劉文輝侄子揭開真相

該橋修建成功後,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立碑於橋頭,碑文正文為“瀘定橋”,橫批為“一統山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後,有17名紅軍勇士於5月25日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然而,僅靠幾條小船根本無法讓主力及時通過,毛主席等人立即決定,要距離安順場不遠的瀘定橋。

結果大家都知道,紅軍成功奪取了瀘定橋。可我們發現,敵人只是把瀘定橋的木板拆掉,他們為何不直接炸斷鐵索呢?當時紅軍派出了一支由22人組成的突擊小組,當面來到瀘定橋一側時,發現橋面只剩下鐵索,其中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

紅軍飛奪瀘定橋,敵人為何只拆木板而不炸橋?劉文輝侄子揭開真相

對面守橋的敵人是川軍劉文輝所部,當他獲知紅軍攻下安順場後,他急令袁國瑞率第4旅火速增援瀘定橋。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劉文輝是需要炸斷瀘定橋的。劉文輝之所以沒這樣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認為瀘定橋存在有著重大意義,它是連接川藏的重要通道,炸斷會激起民憤。

除了上面這個原因外,還有就是劉文輝對紅軍戰鬥力判斷出現了重大失誤。對於這一點,劉文輝的侄子、曾擔任國軍24軍最後一任軍長劉元瑄(已去世)生前曾說:“蔣介石曾打電話給劉文輝,讓他將鐵索砍斷,但是劉文輝表示那時康熙皇帝修建的。劉文輝表示,只要把鐵索橋上的木板拆掉就行。”

紅軍飛奪瀘定橋,敵人為何只拆木板而不炸橋?劉文輝侄子揭開真相

劉文輝的長子劉元彥曾表示,“父親部下的連、排長和我講過,瀘定橋就是放過去,不讓在那守衛了。瀘定橋如果不放,紅軍根本衝不過去,鐵索橋很長。”這樣的理由有一點的道理,可是他忽視了紅軍當時奪取瀘定橋的決心。

22名勇士是必死決心來戰鬥的,唐進新對最有發言權。作為紅軍老戰士,唐進新一生堪稱傳奇,他歷經強渡烏江,搶佔婁山關,四渡赤水河,飛奪瀘定橋等戰鬥。唐進新生前回憶時說:

紅軍飛奪瀘定橋,敵人為何只拆木板而不炸橋?劉文輝侄子揭開真相

“2連連長廖大珠等22人組織的突擊梯隊,踏索奪橋。3連跟著,邊衝邊鋪木板。1連打掩護。戰鬥打響後,子彈打到鐵索上叮噹響,有兩名突擊隊員掉了下去。”總之,飛奪瀘定橋是長征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避免了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