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終極殺器,怎麼成了美國的登月運載工具?

1969年7月21日,全球六億觀眾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永載史冊的一幕:經歷了長達75小時的太空飛行之後,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成功登陸月球,當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靜海的一角留下人類的第一個腳印之時,全世界都為之歡呼雀躍。


然而此時此刻,卻很少有人知道此次登月的幕後功臣——那位譭譽參半的美籍德裔火箭和導彈專家布勞恩,他的一生曾先後為兩個國家效勞,是他一手設計了搭載阿波羅系列飛船的“土星”5號超大推力運載火箭,為美國宇航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也正是他為虎作倀,在二戰期間為納粹德國設計了著名的V1、V2導彈,對同盟國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希特勒的終極殺器,怎麼成了美國的登月運載工具?

已登上月球的宇航員

那麼希特勒的神兵利器究竟如何成為美國的登月運載工具呢?這要從二戰德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說起。


1933年納粹黨上臺之後,大力整軍備武,次年德國投資3億馬克在波羅的海烏澤多姆島附件的一個叫佩內明德的漁村,秘密籌建了一個大規模的火箭研製基地,該基地有兩位主要負責人,一位是基地司令官多恩伯格,另一位就是剛剛以一篇《推力為140千克和300千克火箭發動機的理論和實驗研究》的論文而獲得柏林洪堡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的青年才俊布勞恩。


布勞恩於1912年3月23日出生在德國東普魯士維爾西茨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曾擔任過魏瑪共和國的農業部長,母親會說6國語言,愛好音樂、文學和天文,在父母的影響和悉心教育之下,布勞恩自幼聰慧過人,13歲那年,他閱讀了奧地利科學家奧伯特所著的《飛往星際的火箭》一書後,就立志長大後要成為一名火箭專家。


1930年,18歲的布勞恩考入柏林理工學院,不久便通過他人介紹成為奧伯特的個人助手,隨後在其領導下開始從事德國最早的“微型”1號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研究試驗工作,並加入了奧伯特擔任主席的德國宇宙旅行協會,這一段經歷為其日後從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32年,布勞恩從柏林理工學院畢業並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後進入柏林洪堡大學繼續深造,後獲得博士學位,終於成為德國火箭導彈研製團隊的中流砥柱。


佩內明德基地負責研製兩種火箭,一種是外形似飛機的飛航式火箭,另一種是飛行軌跡為拋物線型的彈道式火箭。該基地先後研製出A1至A4四個型號的火箭,1942年10月13日,具有實戰功能的A4彈道式火箭試驗成功,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V2導彈,僅過了兩個月,布勞恩等人研製的另一種飛航式火箭又獲得了成功,這種火箭後來被命名為V1導彈。


V1導彈射程為240千米,飛行高度200—2000米,搭載700千克重的彈頭;V2導彈全重約13噸,射程320千米,飛行高度可達到100千米,這兩種導彈均採用慣性制導方式。 德國軍需部長施佩爾在得在知V1和V2導彈研製成功的消息後非常高興,他立刻下令將該兩型導彈列入優先安排生產的武器計劃內,

1943年和1944年,V1和V2導彈分別列裝德國國防軍,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支導彈部隊由此誕生。

希特勒的終極殺器,怎麼成了美國的登月運載工具?

裝在發射架上的V2導彈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實施“霸王行動”,在法國諾曼底大規模登陸,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了腹背受敵、兩線作戰的絕境。面對如此困境,希特勒這個一向擁有鋼鐵雄心的男人依然鬥志昂揚,為了力挽狂瀾,他孤注一擲,祭出了被他稱之為“復仇武器”的殺手鐧。


6月16日,德軍首先用V1導彈對英國首都倫敦及其郊區發起突然襲擊。當天凌晨兩點,一陣淒厲的空襲警報聲劃破了倫敦寂靜的夜空,南郊卡門地區首先遭到了導彈的襲擊,人們起初以為是德軍飛機被擊落了,後來在現場看到地面上有一個大坑,周圍到處散落著燒焦的金屬碎片,卻沒有發現飛行員的屍體。倫敦南郊又落下了幾架這樣的“飛機”,英國人這才意識到這是德國人發明的新式武器。


從6月至9月,德軍共發射V1導彈9017枚,雖然由於技術原因,有2000餘枚導彈未能飛抵目標,但大多數導彈還是成功突破了英國的防空火力網並擊中了目標,使得英國各大城市,尤其是倫敦遭到嚴重破壞:6月18日,惠靈頓軍營被一枚V1導彈擊中,死亡121人;數天後,空軍部大樓又遭到襲擊,198人被炸死。6月底,已經有1800人死於導彈的襲擊之下,到7月5日,死亡人數增加到2500人。到了9月份,整個倫敦一共有25511幢房屋被導彈炸燬,死傷者達21393人。


從9月8日開始,德軍又以威力更大、射程更遠的V2導彈對英國進行更為猛烈的攻擊,從第一批V2導彈從荷蘭的瓦沙那爾森林地區發射算起,到次年3月27日盟軍攻佔該地為止,德軍共向英國發射V2導彈1115枚,另有2050枚攻擊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布魯塞爾、列日等盟軍控制的重要城市、港口和集結點,僅在英國就炸死炸傷9209人。

希特勒的終極殺器,怎麼成了美國的登月運載工具?

高速俯衝中的V2導彈(遠處閃電狀痕跡)

雖然有一些導彈並未擊中目標,但是沒有一枚V2導彈在空中或地面被截擊,面對這種高空高速的全新武器,英國人束手無策,沒有任何辦法進行預警和攔截,只能徒嘆奈何。導彈的襲擾使得整個英國人心惶惶,攪得人們坐臥不安,從6月至8月,共有145萬人被迫從倫敦疏散出去,導彈襲城戰對人們心理所產生的巨大沖擊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大廈將傾獨木難支,V1和V2導彈雖然逞兇一時,卻最終未能挽回第三帝國覆滅的命運,但導彈作為一種新式武器,對戰爭所帶來的深刻影響已初露端倪。艾森豪威爾在其回憶錄中寫到:“當時德國人如果提早六個月完善這些武器並使用它們的話,我們要進入歐洲將是極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此,美國人把獲得德國火箭技術與相關人才作為進軍德國的一向極為重要的任務。美國軍方為此專門制定了代號為“回形針”的行動,派遣專家隨美軍一起進入德國腹地搜尋火箭專家,務必要趕在俄國人到來之前獲得這批“寶貴財富”。


1945年4月底,一個由36位專家組成的軍方調查團前往德國,團長就是美國著名科學家馮卡門,而其中的火箭小組組長就是馮卡門的得意門生、大名鼎鼎的錢學森。

希特勒的終極殺器,怎麼成了美國的登月運載工具?

向美軍44師投誠時的布勞恩,當時他正好遭遇一場車禍,左臂還綁著石膏

在戰爭期間,希特勒在德國中部的哈爾茨山區建造了一個巨大的地下兵工廠,在瀕臨失敗之際,他下令將大量科學家集中於此,改進噴氣式戰鬥機的發動機,並準備大批量生產V2導彈,企圖做最後的頑抗,但盟軍的迅速推進使該計劃徹底破產。


1945年4月,布勞恩從佩內明德火箭基地撤退到哈爾茨地下工廠時,私自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沒有聽從上峰的命令銷燬所有導彈資料,而是將重達十四噸的珍貴的火箭技術圖紙以及V2導彈相關科研數據資料都隱藏在了哈爾茨山區的一個廢棄的礦井裡,因為他深知,這些資料將是他未來與盟軍交涉的重要籌碼。


5月2日,布勞恩率領包括他弟弟馬格努斯在內的126名德國火箭專家在慕尼黑城郊向美國陸軍第44步兵師投誠,他在投降時只說了一句話:“我們雖然戰敗了,但是卻開創了全新的戰爭模式,你們找我,就是為了得到這項技術。”布勞恩的投降使美國人如獲至寶,當天夜裡美軍便派出特工用專機將布勞恩及其助手秘密送往美國的范登堡空軍基地,而其他人連同100枚V2導彈和相關技術資料也被迅速運往美國新建的白沙試驗基地。


隨後,在美國陸軍航空兵的安排下,錢學森親自審問了布勞恩和他的得力助手、V2導彈發射理論負責人和設計超音速風洞的科學小組領導人赫爾曼。此後,布勞恩專門撰寫了一份名為《德國液態火箭研究與展望》的書面報告,這份報告的詳細內容至今仍作為絕密檔案始終沒有對外公佈。


此外,馮卡門和錢學森還發現了德國空軍隱藏在布倫瑞克郊外森林裡的“戈林空氣動力學研究所”,錢學森不僅查驗了研究所,還花費大量時間檢驗高速風洞、實驗室和工廠等50多處偽裝良好的建築物,並撰寫了多份相關的研究報告。

希特勒的終極殺器,怎麼成了美國的登月運載工具?

在美國個人辦公室內的布勞恩

在美國人緊鑼密鼓地網羅德國一流科學家的時候,俄國人也不甘落後,蘇聯內務部派出以基伏羅夫和薩布羅夫將軍為首的特別工作小組,前往德國搜尋各種科學家和工程師,並蒐集有關導彈的技術資料和相關重要設備。不過,俄國人最終還是來遲一步,在人才方面收穫有限,只獲得一些二三流的火箭專家,其中最重要的收穫是找到在佩內明德基地負責制導控制系統研究工作的格羅特魯普。


此外,蘇聯還獲得了200枚V2導彈。蘇聯將這批科學技術人員以及各類熟練工人連同家屬一共6000餘人全部運往莫斯科郊區以及塞利格湖的戈羅冬里亞島上,還為此專門成立了第88研究所,以格羅特魯普為德方專家組組長,對V2導彈進行改進,並研製開發蘇聯自己的導彈武器。1947年10月,蘇聯以V2導彈為藍本設計製造的第一枚國產R1彈道導彈成功進行了首次試射。


1945年9月20日,布勞恩等一批最高級別的德國科學家被送到美國特拉華州的紐卡斯爾基地,後又被轉移到德克薩斯州的布里斯基地。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本來計劃能獲得100名左右的德國頂尖科技人才,但最終卻有700多名德國各門類技術人才願意為美國效勞。


此後,布勞恩被安置在美國陸軍裝備設計研究局工作,1955年,他加入了美國國籍,在美國最早的戰術導彈“紅石”和“中士”的基礎之上改進設計了“丘比特-C”運載火箭,該火箭於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將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一號”送上太空。而在此之前的1957年10月4日,蘇聯已經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伴侶一號”,冷戰時期美蘇之間激烈的太空競賽正式拉開了序幕。


1961年,布勞恩成為美國的總統科學顧問,而他在二戰之後的巔峰之作則是著名的“土星”5號超大推力運載火箭,這是一種三級可拋式液體燃料火箭,全長110.6米,直徑10米,起飛重量2840噸,能將100噸重的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或者將50噸重的飛船送上月球,它是僅次於蘇聯能源號火箭的第二大推力運載火箭。

希特勒的終極殺器,怎麼成了美國的登月運載工具?

搭載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蘇聯能源號運載火箭

從1967年至1973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阿波羅”和“天空實驗室”兩項太空計劃中曾13次發射使用該型火箭,並前後6次將宇航員送上月球(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16號和17號),其中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的首次登月,終於使得美國人徹底消除了自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及1961年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以來長久積壓在心中的陰霾。


“阿波羅”系列太空計劃的成功,標誌著美國在同蘇聯決戰宇宙之巔的太空競賽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其航天技術一舉超越蘇聯,一騎絕塵,獨步全球。

希特勒的終極殺器,怎麼成了美國的登月運載工具?

發射中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

布勞恩也因此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被譽為“現代航天之父”,並一度出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副局長,但是二戰期間為了生產他設計的V1、V2導彈而導致大批奴工死亡,以及導彈襲擊所造成的大量平民傷亡則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並且在戰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也飽受詬病。

希特勒的終極殺器,怎麼成了美國的登月運載工具?

布勞恩與土星5號所用的F1發動機

1972年,他辭去公職,擔任費柴爾德公司在馬里蘭州的空間工程科研所的總裁。1977年6月16日,布勞恩因患腸癌病逝於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的一家醫院裡,結束了他富有傳奇色彩卻也備受爭議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