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祖同州奇遇


梁太祖同州奇遇

岱祠岑樓和金龍寺塔 吳繼增攝


  古同州自漢唐以來就一直為京畿重鎮,朝廷多派重臣良將鎮守。黃巢起義攻下長安建立大齊政權後,就委任心腹將領朱溫為同州防禦使。朱溫在鎮守同州期間,因一次奇遇,演繹了後梁皇帝的一場生死戀,給歷史留下了一段風流佳話;朱溫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因這次奇遇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朱溫是宋州碭山人(今安徽),排行老三。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日子十分艱難,母親帶著他們兄弟三人給地主做傭人,朱溫給地主家放豬。朱溫從小就喜歡使槍弄棒,結交朋友,而且生性兇猛,刁蠻異常,經常惹是生非,很受人們討厭。由於寄人籬下,受人白眼又被責打,形成了朱溫富有反抗、狡猾奸詐的品行。
  朱溫年輕時十分喜歡打獵。一天,風和日麗,春花綻放,宋州郊外的一條小溪內,落紅似流動的花溪,香氣四溢。小溪旁圍滿了踏青的紅男綠女。朱溫和二哥朱存去山上打獵,收穫頗豐,就在小溪旁售賣,偶遇宋州刺史張蕤的女兒張惠買活物放生。張惠聰明美麗,溫柔賢惠,朱溫一見傾心,便對二哥說:“漢光武帝曾經說過‘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當日陰麗華也比不上張惠,我未償不可以成為光武帝?總有一天我非張惠娶為妻不可。”此話傳開後,人們都笑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朱溫卻痴情一片,發誓非張惠不娶。


  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時年26歲的朱溫與二哥朱存一起參加了黃巢起義軍。由於朱溫平時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加之身強力壯,作戰勇敢,衝鋒陷陣,屢屢取勝,很快就脫穎而出,成為黃巢的得力將領。為了見到自己的夢中情人,朱溫甚至慫恿黃巢出兵攻打宋州。宋州淪陷後,張蕤夫妻雙雙遇難,張惠隨著逃難的人群向長安方向流亡。黃巢稱帝后派朱溫駐守同州,扼守潼關、蒲津關軍事要塞。由於戰亂,同州城內到處都是難民,秩序非常混亂。一日,朱溫騎著高頭大馬在同州街頭巡視,發現在逃難的人群中有一熟悉的身影,如鶴立雞群,雖然穿著破舊,但難掩其天生麗質。仔細一看,原是張惠,朱溫欣喜若狂,但張惠根本不認識朱溫。當她得知朱溫是自己的同鄉,而且在數年前就對自己傾心不已、一直念念不忘至今未娶時,不禁十分感動。當朱溫提出要娶張惠為妻時,張惠正處於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境地,所以沒有拒絕。為了表示隆重,朱溫還千辛萬苦尋訪到張惠的族叔,按照古禮三媒六聘擇吉成婚。其婚禮隆重異常,黃巢賜予豐厚的賀禮,同州所轄各縣縣太爺親自參加,一時成為美談。
  張惠出身名門,深明大義,遵守禮法,朱溫對她“深加禮異”,敬畏三分(《新五代史·梁家人傳》“後賢明精悍,動有禮法,雖太祖剛暴,亦嘗畏之”)。朱溫常年領兵在外,難免拈花惹草,四處留情,但張惠在世,他是不敢放肆的。除了在生活上約束,張惠還是朱溫的軍師,“每軍謀國計,必先延訪。或已出師,中途有所不可,張氏一介請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朱溫性情暴烈,經常大興殺戮,張惠多次勸誡,救活不少人(“太祖剛暴多殺戮,後每誡之,多賴以全活”)。朱溫的長子朱有裕(非張惠所生)遭到猜忌,朱溫要將其處死,又是張惠出面化解危局。正是在頗具政治才能的張惠的幫助下,才讓朱溫成為歷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之一。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張惠病重。當時唐室大權盡歸朱溫,朱溫正要逼迫昭宗禪位,得知張惠病危的消息,遂連夜兼程趕回卞京。看到張惠骨瘦如柴,昏迷不醒,朱溫不禁痛哭失聲。張惠被哭聲驚醒,勉強睜開眼睛,看見朱溫立在榻前,悲咽難言。朱溫緊緊握住愛妻的手,更是悲痛萬分。但張惠得知朱溫要登皇帝之位時,便長嘆一口氣,用盡全身氣力說:“夫君既有鴻鵠之志,非妾所宜知。但妾有一言,就是夫君英武過人,其他的事都可不慮,只有‘戒殺遠色’四字,懇請夫君注意,妾死也瞑目。”說罷便撒手人寰。朱溫當即痛哭不止,傷心欲絕。為了表示對張惠的懷念和尊重,朱溫登上帝位(907年)後便追封張惠為元貞皇后。
  張惠的死,是朱溫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自此他開始“大縱朋淫,骨肉聚麀,帷薄荒穢”,最終被自己的兒子朱有珪(營妓所生)所殺(912年)。次年朱有珪又被其弟朱有貞殺死,923年後梁僅僅存在16年被後唐滅掉。
  後梁的滅亡和朱溫之死以及他引發的內亂,都於朱溫暴戾無度、亂殺無辜等有很大的關係。張惠是唯一能制服朱溫的人,假如她能多活一段時間,朱溫也不會走上那條不歸之路,而後梁也不會就此滅亡。史學家對張惠作出了很高的評價:“始能以柔婉之德,制豺虎之心,如張氏者,不亦賢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