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真的適合做高端品牌嗎?你怎麼看?

狂嗨之後的寂寞


浪跡汽車行業多年的汽車系主任陸老斯用我在汽車行業親身經歷講述國產汽車的發展史!

在國產汽車中,我們鮮有看到豪華品牌。這是因為國內沒有技術人才嗎?沒有資金嗎?及時我認為都不是。在幾十年的汽車工業發展中,已經培養了一大批了汽車技術人才,千人計劃也有非常多的汽車高級人才從海外學成歸來,可是為什麼我們的國產車就沒有出現一個高端品牌的車呢?甚至連超過二十萬左右的車都寥寥無幾,就算有銷量也是慘不忍睹。舉例長安睿馳13-14年號稱長安最高端車型,B級轎車,當時售價16-20萬,這樣的價格基本沒有賣出車子,後來一直降本降到售價十二三萬,依然銷售慘淡,花了大量資金研發出來的車型就這樣畫上句號。再比如哈佛H9大中型SUV對標漢蘭達,售價20-25萬,配置也是非常高,共同自動三溫區當時在國內車型還沒有三溫區空調上市,8檔手自一體,適時4驅,總之配置已經非常高的,結果銷量呢?估計稍微關注車市都清楚,慘!國產車做不成高端品牌的車,不是因為造不出車,而且培養不出高端品牌,大到整車廠,小到配套企業。這個及時和我們國家的整個環境關係最大。汽車企業忙著賺錢,不深入的研究技術部積累不沉澱,國外的技術那來用,而不是拿到國外的技術後加以研究演變為自己的東西,不培養自主品牌的配套企業,處處被外資卡脖子。國產汽車廠商更有意思的是,核心的技術沒有,只能用卡脖子的外資產品,但是價格高,車輛一上市,迫於成本壓力有拼命的壓縮國內供應商的價格(核心技術的外資本廠家拿人家沒辦法呀),然後就一直處於一種惡性循環,核心技術用國產的,車子性能上不去,用外資的成本高用不起,就是用起了其他地方拼命壓縮成本,好馬配爛鞍,最後也不舒服……所以放眼望去,我們有和大路博士電裝之流的供應商嗎?哪怕稍微跟得上腳步的有嗎?基本就沒有!整個體系都不行,你再有錢,收購奔馳寶馬沃爾沃你就能造出好車嗎?!反而是比亞迪,我認為可以成為最後的贏家!如果離開靠山,真刀真槍的放到市場上,比亞迪核心的電池技術,完善的配套體系,真正的從底部扶植自己的配套事業部……另一個真正的豪門,紅旗🚩!民族品牌影響代言!紅旗H7和即將上市的H9應該算得上豪華汽車了!高端車是怎麼來的?是靠積累和沉澱,而不是在上面堆起一座座的金山銀山。





系主任陸老斯


國產車適合做高端品牌嗎?

關於國產車是否適合做高端品牌的話題,我來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就目前的國產車企來說,我認為還不適宜做高端品牌,在我的認知裡,做高端品牌一定要滿足這幾個條件才可以:

  1. 必須要有一定的研發能力,具體表現在外觀研發、內飾研發、功能研發等方面;

  2. 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技術支撐及技術儲備,具體表現在核心部件的一定要有實力,否則授人以柄;

  3. 必須要有向上的銷量支撐,比如銷量必須要年年上升,保有量的多少至關重要;

  4. 必須要讓汽車產品面向全球,單一市場即便是王也無濟於事的;

  5. 必須要保證每一臺的車品控,品控至關重要,要以質量求生存,切勿靠價格戰(有時候也無法避免);

能做到以上5點,才可以把高端品牌做活、做強、做出來,否則就是觀致的下場。

我個人認為企業一定不能急於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可以先推旗艦車型來讓消費者認可你,之後擁有市場及技術儲備後可推出自己的豪華品牌。

拿長城魏派和吉利領克來說,在我看來那根本不是豪華品牌,只不過是換了一身衣服和銘牌的升級款而已。

高端品牌並不容易做,全球這麼多車企,高端品牌活下來的也只有BBA了,二線裡雷車混的也算可以,其他品牌真的算是苦苦掙扎了。

有人會跟我槓凱迪拉克、沃爾沃等等,只是拿來舉例,不要對號入座,我們可以發現身邊的大多數二線豪華品牌它有一個共性就是:就那一兩套動力總成,各個車型上套來套去的,不向BBA的動力總成。原因在於研發真的太費錢啦,就算做出來不一定盈利,所以只能套來套去的用用。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多多討論。


老王開車VLOG


目前國內唯一真正的高端品牌只有紅旗,其餘的所謂高端品牌,只是相對普通的國產品牌而言,其最高目標也就是能跟普通的合資平起平坐。雖然真相有點殘忍和蒼白,但是現狀就是這樣。

以國內目前幾個稍微知名的國產高端品牌來說,吉利的領克算是最接近主流合資品牌。而奇瑞星途和長城WEY都沒有跳出自主品牌的圈子,實際上距離主流合資品牌還有一段距離。

消費者能不能認可你是高端品牌,最簡單的直接的辦法就是你能不能賣的上價。

就拿目前市場上最火熱的緊湊型SUV車型來舉例。主流的合資品牌如本田CRV、大眾途嶽、現代途勝等,其中本田CRV的官方指導價是16.98-27.68萬元,大眾途嶽的官方指導價是16.58-22.38萬元,現代途勝的官方指導價是15.59-23.99萬元。

而國產的高端品牌相應的車型有領克01,官方指導價15.08-19.88萬元,星途LX,官方指導價12.59-15.09萬元,WEY VV5,官方指導價12.58-14.78萬元。

明面上,國產高端品牌在入門版本的官方指導價上就要比主流合資品牌低了不少。其中領克最為接近,但是也相差了1-2萬,而星途和WEY的差價則高達4萬左右。其中領克01的入門版車型可是一款2.0T發動機,所以實際上領克01的實際差距應該也接近3萬左右。

說完入門版本,再說高配車型,那差價就更為懸殊了,動輒十萬以上的差價,讓這些車之間根本就失去了可比性。

由此可見,目前國內的消費者基本上還難以接受所謂的國產高端品牌,最多也就是定位稍微比其他國產汽車品牌高那麼一點點,但是遠遠稱不上高端品牌。事實上,別說國產品牌,就是幾十上百年的國外汽車品牌,像要發展高端品牌也異常困難。就拿法系的DS來說,雖說定位是高端汽車品牌,但是實際售價和成交量都清楚的告訴我們它不是。

綜上分析,國產汽車品牌的高端化可謂任重而道遠,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我覺得目前首要的目標就是追平跟合資品牌之間的差距。如果連普通的合資品牌都爭不過,再說什麼打造高端品牌豈不是笑話。


車無定論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只要每個有著用心造車,把技術當做一種偏執,把追求突破當做一種信仰的車企都是可以做自己的高端品牌的。

國產車型,這幾年發展迅猛,前有常年緊湊型SUV市場的銷售冠軍“哈弗H6”;後有國產最美SUV車型“吉利博越”等等。做高端品牌的前提是,你必須要將現有品牌做的人盡皆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品牌知名度,是需要有穩定的消費群體作為基礎的情況下;你自己都不紅,臺下觀眾都不認你,甚至都喊不出你的名字來,你哪來的粉絲?

其二,品牌案例;我們都知道BBA豪華品牌中,它們在國內真正火的車型基本屬於C級甚至到D級的車型了:奧迪A6L、A8L、寶馬5系7系、奔馳S級、E級,但是它們後來都開始做了B級車型:奧迪A4L、寶馬3系、奔馳C級;還有最後都出到了A級車型,都會有人買賬為什麼?因為人家一開始踏進你的市場初期,就將自己的產品定性為高端品牌,所以慣性思維下你品牌項下現在出個B級、A級車型,依然是可以大量吸取一般消費群體,迅速填補這些緊湊型市場的缺失。

國產品牌,目前已經是在祖國的大江南北打下了品牌基礎了,也吸引了不少鐵粉,是在市場的地形上佔據了有利態勢,但是真正做高端品牌,它們也都在嘗試,且有成功案例,比如長城汽車的WEY;紅旗轎車。作為國內品牌,民心與愛國情操在全國人民心中那是撼動不了的,但是車企還是需要沉下心來繼續研發與市場分析,總有一天國產車型會在國外的消費者市場屬於了不起的高端品牌的。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米粒兒盒子


自主汽車企業只要願意,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做好高端車,當然也需要老百姓的行動支持。

需要自主品牌有意願去做

對於一個人來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特別有幹勁,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也是如此。

如果企業文化上有一種做高端車的引領,企業領導和一線工程師都有強烈的意願去開發屬於自主品牌的高端車,那麼這個企業就有機會去做出優秀的高端車。

吉利領克,就是自主品牌高端車的代表,目前不管從車輛性能還是從銷量來看,它都是一個成功的自主高端品牌。可能就是因為他們從集團領導至一線員工,都有做好高端車的強烈意願。

需要自主品牌有能力去做

只有意願沒有能力,只能是一廂情願,所以企業想做好自主品牌高端車,還需要實打實的研發能力。

高端車並只是價格高,更重要的是性能強,你的百公里加速時間、百公里油耗、車輛平順性、懸架舒適性、行車安全性等等,都要在同級別車型中有一定的競爭力,這些都要求車企在研發製造上有較強的能力。

長城wey品牌就是一個靠企業自身實力,打造的一個高端品牌,其顏值性能一點不比合資差,市場認可度也很高。

需要老百姓行動上支持去做

最後,自主品牌高端車也需要老百姓的行動支持。自主企業汽車起步較晚,近些年正在逐步縮小與國外品牌的差距,在以後的發展中也需要中國老百姓給予一定的支持。只有民族汽車工業有前途,未來中國汽車才有話語權,從長遠來看,對國內消費者也是有好處的。

所以,個人覺得,只要企業有決心,有能力,老百姓有支持,自主高端品牌一定會越來越好。


新能源汽車控制


我是邱文明,汽車從業20年

從全球歷史看豪華汽車的成功締造要有時代時勢,也需要有幾代人的持續造勢,很多人看衰國產豪華車的原因無非:技術,人才,資金,機制等,確實得承認我們在傳統中級車市場都沒站穩。但斷定無法成功是基於現實主義的目光短淺者。因為

中國也有很多有利因素,

第一不缺市場,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不用說。

第二不缺資本,大量資金沉迷樓市和股市的原因是還沒有發現更好的能實現增值行業,實際上海量資金也在尋找像特斯拉或者雷克薩斯一樣的潛力股。

第三不缺創業者。中國不缺瘋狂的野心家和堅韌的創業者,只是缺乏讓他們成功的舞臺和機制。

第四符合政府需求,國家目前迫切需要產業轉型,改變對世界工廠和房地產的依賴,所以隨著國家產業轉型和政府變革高效率,沒有什麼不可能,以後一切都會放開。

再說個你肯定認同的辦法,國產豪華品牌的創立有很多途徑,如果,我指的是如果,國家過幾年可能鼓勵國內資本全球併購,比如吉利收購沃爾沃奔馳, 過幾年就可能收購瑪莎拉蒂和英菲尼迪,那樣可以稱:中國資本控制的全球豪華車品牌。

我對豪華品牌的理解是,高品質有個性,引領趨勢可持續。如果搞成了他可能不賺錢,甚至虧損倒閉,他是和平時期的英雄。 需要注意的是: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過程,起步,發展,成熟,衰退,變革。 汽車也可能會被私人飛行器替代。

世界不需要一家新的汽車公司,但任何時候都需要與眾不同的汽車品牌。








賣汽車20年的文明哥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我是一名專注汽車成本工程師,公平客觀評論車市,如果喜歡我,歡迎關注討論。

對於你的問題,國產車真的適合做高端品牌嗎?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惑,因為我國汽車從誕生就一直做的低端汽車,導致很多人認為我國做不了高端汽車,這個想法是不對的。

國外的奔馳寶馬,勞斯萊斯,賓利這些豪車,從一開始做的都是高端汽車,而且他們經過了將近百年的發展歷史,口碑,技術水平都是很多其他車商所不具備的,但是很多車企也在做高端車型,例如豐田的雷克薩斯,日產的英菲尼迪,本田的謳歌,現代的捷尼賽思等等。為啥說我國不行呢,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我國的汽車技術水平確實落後於人,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三大件很多都是吸收甚至是直接用的外國品牌,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沒有技術是無法做高端品牌的。因為高端品牌展示的是自家的最好的技術,你沒有技術,消失什麼。但是隨著我國汽車工業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這個不是問題。

另外我國汽車工業也嘗試過沖擊中級車市場,例如吉利的博越,東風的A8,但是銷量只是曇花一現,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還有國產車外國人心中的印象,不是短時間可以改變的。

國產車一定要做高端車嗎?答案也是肯定的,高端車可能是虧損的,因為銷量少,但是高端車代表著自家的最高科技水平,讓消費者知道了解自己的技術水平,建立消費者對自己的技術信任。

現在同一級別的車,國產車價格與合資車價格還是偏低,有一定的生存空間,或許再過幾年,合資車降價來壓縮國產車的生存空間,這時候高端車就顯得極為重要了,沒有高端車,那你就是沒有核心競爭力,必將被淘汰。


汽車成本


目前國產汽車品牌已經進入大浪淘沙的階段,能做得風生水起的車企,基本上也開始都衍生出自己的高端品牌,不論是自己獨資,還是找其他大佬合資,總之都在向著高端進發,然而汽車的高端品牌除了需要大量的銀子砸,還需要長時間的沉澱,方能成有底蘊的高端品牌。這條路可是相當難走,來看看目前的高端國產汽車品牌現在都活得怎麼樣了。

奇瑞-觀致

觀致在中國已經運作了10年的時間了,07年12月成立到現在,成為了國內最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的牌子。

在網上觀致擁有很不錯的口碑,比如安全性強,做工好,質感不錯,德系味很濃等等,但是銷量卻一直上不來,以今年4月的銷量數據來看,觀致旗下所有車型加起來的銷量1000臺出頭,這個數據確實不是很好看。

以目前的境地來說,確實會讓奇瑞很頭疼,不知道還要輸多少血才能填滿觀致的坑。

比亞迪-騰勢

騰勢是比亞迪和奔馳一起弄出來的牌子,但是根據小編個人的觀察,比亞迪和奔馳雙方似乎都是各懷鬼胎,對於這個品牌的未來還真是挺擔憂的,畢竟五六年過去了,騰勢的銷量真的一點都沒有起色,每個月都是100來臺。

就在前不久奔馳和比亞迪再給騰勢品牌注資10個億,但是10個億對於汽車企業來說真不是什麼大數目,他們到底懷的什麼目的,不得而知。

一汽-紅旗

紅旗算是我們國家的老牌高端品牌了,說句作死的話,確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建樹。小編個人的看法是不論你是國企也好,或者什麼500億也罷,我認為還是應該接地氣一些,目前紅旗車的價格都太高高在上了,如果能放下身段,讓老百姓也能接觸到你,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目前紅旗已經單飛出來了,局面到底會不會有所改變,只能說拭目以待了。

長城-WEY

長城這些年的日子過得可是相當滋潤,可以說徹底坐上了國內SUV熱銷的這艘大船,一不小心還成了“掌舵”的,加上SUV這麼高的利潤,長城自然是要開始衝擊高端,目前長城WEY上市也就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以它的售價來看,確實也不算很低,從訂單數據來看,樂觀說法是一個月能交出1萬臺的成績單,但是具體能有多少還是得看官方公佈的數據。

吉利-凌克

吉利近些年的發展也是相當大了,其中做了收購沃爾沃這筆最划算的生意,前些天又完成了收購蓮花這個品牌,可以說是大殺八方,已經有了足夠強的技術儲備了。

凌克作為吉利的高端子品牌,雖然還沒上市,但是關注度也是非常的高。

老實說小編真心是很樂意看到WEY和凌克這樣的優質國產高端汽車品牌的出現,說明我們的國產汽車製造業已經開始從粗放型進入了精雕細琢的領域了。







TL改裝社


高端品牌需要有歷史的沉澱,或者有全球獨一無二領先的技術,綜合口碑優異才行,還其實是很難的。

目前國產車真正的高端品牌只可能出現在紅旗和一些新能源品牌上。未來的紅旗在滿足發動機、底盤調校、頂級的配套商、世界一流的設計,加上品牌底蘊,是有機會的。新能源品牌成為高端品牌的機率和範圍會更大一些,比如蔚來、恆馳等等,都有一定的機會。

其他的如長安、長城、吉利等目前努力的方向是通過一些新的子品牌從低端市場進入中端市場,和高端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520胡豆


國產車不適合做高端品牌,因為技術不成熟,三大件沒有一個是自主研發的,都是買別的車企的技術,而且我們國家造車的鋼材和質量都不過硬,現在生產普通產品能讓老百姓消費的起,便宜是王道,看看現在好多國產車賣的比合資車都貴,只有配置高,這樣靠配置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最後還是一攤爛泥扶不上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