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家庭的另一半陪讀嗎?小學到高中?

波音音樂


當今中國社會,”陪讀“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詞了,為了培養一個孩子,家長們也是拼了。從“桌前監督”到“課堂共讀”,家長們都用心良苦,

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關於“陪讀”是否有必要,或許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


《開學第一課》裡,董卿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了拼命掙錢,等孩子大了,你辛苦賺了一輩子的錢,說不定還不夠他敗家一年!如果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用心陪伴和管教,等孩子大了,你一輩子沒賺到的錢,說不定孩子一年就賺到了!


“沒賺得完的錢,只有瞬間長大的孩子”。這些家長覺得,教育無法重來,孩子的成長也只有一次,父母務必親力親為。


家長陪子女學習,和他們一同讀書,一起探討書中的問題,容易和孩子的思想產生碰撞,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也有利於家長更好地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


“陪讀”算一種特殊的親子行為,能夠很好地加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感情。

也有家長覺得,完全沒必要“陪讀”。他們認為,孩子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應該孩子自己學會面對。並且,孩子學習的壓力已經很大了,“陪讀”無形之間也增加了孩子的負擔,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一些家長在”陪讀“時會反覆叮囑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努力、認真學習,不然你就對不起我在你身上下的功夫。生活中,不乏相應的案例。


還記得去年的熱播劇《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宋倩,是一個單親媽媽,原本是一個金牌物理教師,但為了女兒的學業,辭職陪讀,在家中不僅裝了隔音牆讓女兒英子不被打擾,還將女兒臥室與客廳的一堵牆打成了一扇透明的窗,能夠方便母親隨時隨地掌握動向。如此這般,孩子的壓力可想而知。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陪讀”也不例外。


我們該想清楚,陪伴孩子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如何陪伴才正確?只有弄明白了這些問題,才能避免走入”陪讀“的誤區。


教培人


支持


太陽花yun


支持!如果有條件的家庭還是陪讀比較好,特別是小學階段

一、對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有促進作用

孩子小的時候自律性相對都會弱,如果有家長陪讀,對孩子的好習慣的養成還是有很好的促進

二、陪讀不只是讀書

家長在陪讀的過程中,能及時發現孩子學習生活的問題,及時解決,正確引導。


老齊講數學


我不支持家庭的另一半,去給孩子陪讀,我始終認為學習是孩子自己個人的事情,如果連學習這樣的事情都需要人,去督促他什麼時間該完成什麼樣的事情,我覺得這樣的孩子生活和學習的自理能力太差了。即使他以後考上了好的大學,讀了研究生,他可能還是需要人去照顧他的生活,甚至是說告訴他什麼時間該做什麼樣的事情。

而且家長辭職以後去陪讀,還會給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家長可能會在無意當中去說,為了你,我放棄了什麼?放棄了什麼?實際上,孩子並非需要你這樣去放棄,而是你自己非要去放棄這些來盯著他的!也許你不放棄這些,孩子反而成長得更好呢!


馬赳赳


有條件的可以陪讀,對孩子多一些關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