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訪古 閒話汝州城隍廟(附:珍貴歷史照片)


汝州訪古        閒話汝州城隍廟(附:珍貴歷史照片)


汝州訪古 閒話汝州城隍廟(附:珍貴歷史照片)

王維周/文

劉孟博/配圖

汝州的城牆是明洪武年間,按全國的統一規格修築的,周長九里十三步,高二丈六尺,上寬一丈二尺,有城門三個,東為仰景,西為瞻洛,北為望嵩,弘治年間又闢南門曰遵汝。城牆原為土牆,明萬曆年間,汝州知州劉覲文以磚包城,才改土牆為磚牆。汝州的隍(城壕),深一丈八尺,寬一丈二尺,原為起土築城時留下的深溝,戰時貯水以擋敵人攻城。城隍和地方官一樣,有府、州、縣之分,全國城隍廟的建築式樣是統一的,但因級別不同而規模大小也不相同。城隍是皇帝為了統治人民思想而設的陰間官員,對轄區內的人民有保護之責,也有監督之權。本地官員祈雨、禳災,群眾們求子、拜藥,甚至財產糾紛,有了疑難問題也都前來找他。由於他的“神力無邊”,所以人們代代相傳都稱呼他為“城隍爺”。

汝州訪古        閒話汝州城隍廟(附:珍貴歷史照片)


汝州城隍廟的大門在今青年廣場北口,是一座面闊三丈,進深兩丈多的過廳式建築,廳前有牆八字形分開,廳內塑有千里眼、順風耳的神像。解放前廳內設有茶館,門外飲食小吃櫛比,熙熙攘攘,被稱為“城隍廟門”。進門是一條寬甬路,甬路兩旁每天下午有說評詞的、唱墜子書的多起,成為一個遊樂場。甬路盡頭今新華書店門口處有過街石牌坊一座,是為紀念明朝兵科給事中,汝州人張維新而立的。牌坊北兩側為東西閱樓,再往北正中為大閱樓,樓基高三米,中有拱眉形門洞一個,可南北穿越,上為歇山頂建築,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城隍廟會人山人海,玩把戲、拉洋片、賣當、念善書(宣傳佛家因果報應)的,加上飲食、百貨等攤販以及玩會逛廟的人群,真是萬頭攢動,摩肩接踵,東西閱樓上兩臺大戲對著唱,城隍爺則坐在大閱樓上看戲。

大閱樓東為紀念明代兵部待郎汝州人滕昭而建的滕公祠,祠東為火神廟。大閱樓北為東西廊房,內有牛頭馬面、小鬼判官及十殿閻君的塑像,還有上刀山、下油鍋、鋸解分屍、拔舌炮烙等十八層地獄的雕塑,一個個面目猙獰,神色恐怖。據說一踏上某處的門檻,泥塑的判官便會把他手中的鐵索套上來人的脖子。廊房盡處,今城建局門口才是巍峨的大殿,城隍爺粉面長鬚,烏紗紅袍,漂然端坐在大殿正中,其膝蓋處藏有“消息兒”,參拜的人無意中按住膝蓋,神像便會驀然起立,手一鬆又會坐歸原處。因為嚇死過人,後來把消息兒去掉。大殿內靠東牆還有一尊木雕城隍爺像,分量較輕,是“出巡”時抬著用的。

汝州訪古        閒話汝州城隍廟(附:珍貴歷史照片)


城隍第一次出巡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目的是查看莊稼好壞並把野鬼集中收留起來,不讓他們在秋收農忙季節擾亂滋事,第二次出巡是十月一日,主要是看收成如何,好向上天回報,同時把野鬼放出,令其自由謀生。當然,這一切想法都是人們根據自己的想象製造出來並加給城隍的。

城隍出巡比之正月十五的百伎雜陳也毫無遜色,全城如瘋似狂,萬人空巷。先是旗幡對對,爐香嫋嫋,以幾路銅器開道,那驚天動地的排鼓鐃鈸聲,使人心情激盪,興趣盎然。繼之以竹馬、旱船、舞獅、龍燈、高蹺、二鬼扳跌、老四官騎柳棍、大頭和尚渡柳翠等民間雜耍,然後幾盤細樂和著鞭炮,在硝煙瀰漫中簇擁著城隍爺的八抬大轎緩緩而行,任人仰拜。神像後面跟著上百的善男信女,他們手捧信香,口宣神號,表情嚴肅,心稟度誠。再往後是一些身穿罪(紅)衣罪裙、披枷帶鎖的人,他們企圖用自己的苦行為死去的父母贖罪消災,而自己也可落個孝子的美名。

汝州訪古        閒話汝州城隍廟(附:珍貴歷史照片)


這支龐大的隊伍迤迤邐邐,於下午一點左右出北門,大部分人員暫時散去,護送城隍的人群在城北集中進餐並稍事休息。傍晚動身,繞過城角,由段家場東的高家拐進人東關大街,上午送行的雜耍人等則在高家拐南口迎接。因年年如此,所以高家拐又稱城阻爺拐。這時家家放鞭,戶戶掛燈,夜裡人多,道路為之阻塞,使出巡進入高潮。隊伍由東城門順街西行回到城隍廟,直到後半夜把城隍爺放在大殿東牆角下,出巡才告結束。

1925年,馮玉樣部下陳希榮旅駐紮城內,為了破除迷信,用大紗繩攀在城隍爺的脖子上,幾個人用力拉倒,其餘神象也都打得粉碎,廟產數頃入公辦教育。1929年11月,天下大雪,城內駐軍孫殿英部因縣內供給燃料不足,便把東西廊房、東西閱樓、大閱樓全部拆除,將木料生火取暖。大閱樓只剩下一個平臺,扒下的土石堆在大殿前右側成了一座假山。

汝州訪古        閒話汝州城隍廟(附:珍貴歷史照片)


1933年春,汝河南種大煙很多,省長劉峙下令全部拔掉,但縣長崔友韓和城防司令王景元等互相勾結,陽奉陰違,只拔去緊靠路邊的大煙以防檢查,絕大部分保留下來。那年大煙豐收,縣內每畝大煙徵收稅款兩元,這筆鉅款被崔友韓、王景元、張百樣分去大部,各區長、聯保主任也都有所染指。後來,這事被河南大學臨汝籍學生李尚周等告發,劉峙親來臨汝逮捕了胡紫庭、王子卓等有關人員。縣內研究,把剩下的小部分大煙稅款修建瞭如今的大閱樓和鐘樓後面的舞臺。

汝州訪古        閒話汝州城隍廟(附:珍貴歷史照片)


大閱樓修成後,運進很多古今圖書,成為縣圖書館。樓前闢一荷花池,樓後廣種花草樹木,成為供人遊覽的中山公園,後又改為民眾教育館。四十年代初,火神廟內建一舞臺,成為全縣最早的劇院,這時的城隍廟,閱樓南仍為城內最大的集市,閱樓北則為城內文化娛樂場所。城隍廟的大門於1971年修建百貨大樓時扒掉,後大殿於1984年打通望嵩路時扒掉,滕公祠的大門於1990年擴建公園時扒掉。往年顯赫一時的城隍廟如今只剩下大閱樓和滕公祠後面的配殿了。

——摘錄自1992年《汝州文史資料》第二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