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瑞幸公佈調查顯示偽造交易價值達22億,盤前下跌超80%?

被稱為神


從瑞星在市場風靡開始起,就一直沒有多少人看好。完全不符合咖啡市場實際的價格,以及瘋狂燒錢擴張的模式,每銷售出一杯咖啡,就是積累一份風險,且根本無法滿足資本的胃口還必須通過做假賬、虛增交易額的方式來提振股價。儼然就像刷電影票房收入一樣,喝咖啡的人群可能大多集中在凌晨兩點以後。

如果說其他行業、其他企業,在被資本折磨過後,還有希望東山再起的話,瑞星咖啡絕對只有一種結果——一蹶不振,不可能再東山再起。因為,它沒有東山再起的資本和條件,也沒有這方面的能力。一杯咖啡,根本不可能端得起資本這座大山的。如果瑞星也能搬得動,那市場上就幾乎沒有搬不動資本的東西了。

這也意味著,瑞星這次的虛假行為,很有可能會把企業推向絕路,讓一家原本可以在小特精上做做文章,給消費者帶來一些美味和享受的咖啡企業,變成了資本手中的試驗品,且沒有什麼試驗價值。真正的價值,就是跟著資本追捧瑞星的投資者,有了一次深刻的教訓。


譚浩俊


瑞幸偽造交易價值達22億,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瑞幸的商業模式筆者一直不看好,瑞幸的商業模式簡單粗暴,寫個商業計劃書通過人脈關係融資,融資後開咖啡鏈鎖店,通過網絡銷咖啡,通過自媒體進行宣傳炒作。可以說,瑞幸的宣傳炒作是成功的,問題是瑞幸咖啡雖然利潤還可以,但是,咖啡的那點利潤根本不夠宣傳炒作的費用,於是虛假的財務包裝就成了唯一的選擇,人為製造虛假的排隊,請明星代言,這樣的手法只能讓虧損加大。瑞幸的宣傳很牛,用美國的資本請中國消費者喝咖啡,可是美國的資本不是好騙的,中國的消費者也不願意買單。瑞幸財務造假讓中國的公司再到美國上市更難了,瑞幸的財務造假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在產業整合的過程中,通過資本進行包裝上市,只是開始,上市後進行產業的整合與升級才是關鍵,瑞幸通過講故事成功融資,再通過財務造假上市,這第一步是冒險成功的,接下來第二步就應該進行產業的整合與升級,打造咖啡的產業鏈,通過延長咖啡的產業鏈培育新的利潤點,找到幾個高的利潤增長點,進行產業的升級再造。而瑞幸在成功上市後,選擇的是繼續進行財務造假,繼續進行虛假宣傳炒作,總希望能以虛假的宣傳變成現實現,很顯然,在現實的企業經營中,這種一心想通過虛假宣傳獲得成功是不現實的,說到底企業還是需要真實的利潤來支撐的,沒有真實的利潤,光想通過造假是難以長期維持的。瑞幸的問題是資本運作與產業整合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上市公司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瑞幸咖啡的獨立特別委員會調查發現,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COO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劍和向他彙報的幾名員工“存在某些不當行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數額達22億元人民幣”。瑞幸咖啡已經暫停劉劍和與相關僱員的職務,暫停和終止相關各方的合同和交易。

受此消息影響,瑞幸咖啡股票暴跌75%,市值只有16億美元,蒸發近50億美元,約合350億人民幣。

瑞幸咖啡大股東為陸正耀,持股24%。神州租車大股東為陸正耀夫婦,持股30%。大致計算一下,陸正耀身價一天內蒸發了近百億元人民幣。

瑞幸咖啡去年5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頭頂“全球最快IPO公司”的光環,曾經風光無限,如今卻成為了中概股最大的黑天鵝。

公司COO劉劍又是誰?

劉劍自2019年2月起擔任公司的董事,自2018年5月起擔任瑞幸咖啡首席運營官。2015年至2018年擔任神州租車的收益管理主管。

2005年6月獲得中央財經大學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學士學位。

瑞幸咖啡造假風波可能會觸動美國證監會調查,而證監會可能會同司法部開啟針對公司以及相關責任個人的刑事調查。

那麼,等待瑞幸咖啡及其董高監的是什麼?

第一是:集體訴訟

瑞幸咖啡、公司相關董監高和審計機構等中介機構,可能面臨來自投資者的鉅額集體訴訟。

第二是:證監會處罰

瑞幸公司可能會遭到美國證監會的鉅額罰款。美國證監會的民事處罰標準非常嚴苛,重者可能會被累計處罰至數百億美元。

第三是:刑事責任

瑞幸咖啡造假風波可能會觸動美國證監會調查,而證監會可能會同司法部開啟針對公司以及相關責任個人的刑事調查。




炒股先鋒5


距離渾水做空瑞幸2個月,昨天晚上爆出瑞幸內部負責人主動承認財務造假,虛增22億交易額,股價應聲暴跌80%。


瑞幸財務造假在資本市場中是不可原諒的,直接斷了它的前程。瑞幸在資本市場中進行財務造假,就好像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騙子一樣,別人騙你的錢,你一定會覺得這個人應該重罰,送進監獄,而這次瑞幸就是那個騙子。


在外國更加成熟的資本市場中,財務造假甚至只是誤導性陳述,都會受到監管部門的嚴厲打擊。瑞幸會面臨的是1)投資者集體訴訟;2)美國證監會鉅額罰款(包括強制退市);3)主要負責人的刑事責任。


瑞幸除了造假,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中概股。這次財務造假一出,外國投資者更是加深了其對中國公司不好的印象,外國投資者會認為中國公司的數據不可信,對中國公司的誠信度產生了嚴重的懷疑,這不只是影響瑞幸,更會影響未來出海籌錢的其他優秀中國企業。


光以公司為討論對象,或許大家沒有什麼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就好像一個騙子詐騙別人的錢,坐了牢,他出獄以後還會有多少人願意相信他和他做生意?不僅僅是這個騙子自己在未來不受待見,就連他的孩子甚至朋友,人們都會懷疑他們是不是都是一樣的人。


現在有很多網友評論瑞幸是“國貨之光”、“民族之光”,因為瑞幸薅資本主義的羊毛補貼中國人自己,這麼說又如何不像縱容自己身邊的人去行騙呢?只要這個行騙的人給自己一點好處就行了嗎?


欺騙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境都是可恥的,因為其本質是不創造任何社會價值,相反會損害社會賴以發展的誠信體系。如果可以說瑞幸是“民族之光”,那為何不說詐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呢?



關注我@財經觀察記,一起學習財經知識!


財經觀察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68be59732884de5947361f71a338bc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