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為什麼士人階層的政治權力很大?

東漢時期,因為有了秦朝和西漢的陰影,他們並不能像前面朝代一樣發展高純度的中央集權政治,只能夠通過籠絡民心的方式,把士人階層籠絡起來,從而穩定這岌岌可危的政權統治。不過仔細的探討起來,東漢士人皆成政治權力基礎還是非常好的,我們可以從經濟、社會、文化和選舉這四個方面去進一步的探討。

東漢時期,為什麼士人階層的政治權力很大?

在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過程當中,我們能夠看見中央集權能夠維持的原因主要是歷朝歷代的皇帝和統治階層都能夠把土地資源控制在手中。對於農業社會和小農經濟來說,土地是農民階層生存的基礎,對於統治階層來說土地又能夠為他們徵集稅收提供經濟基礎,不過在東漢時期,士人和土地是結合起來,並且一塊進入了政治舞臺。

在西漢的歷史上,我們看到總共有三次土地兼併高潮,而這些土地當初最主要的就是集中到官僚士人手中。另外漢代官吏也會利用自己的薪資待遇和其他收入去購買土地,這樣的話,他們就能夠掌握更多的土地了,為他們在統治集團內部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奠定基礎。當然了,在這一時期我們也不否定有一些官吏會以巧取豪奪的方式去獲得更多的土地。

東漢時期,為什麼士人階層的政治權力很大?

伴隨著這些階層擁有的土地和財富的增強,他們自家的宗族勢力和社會根基都在不斷擴大,這樣的話,他們在地方的統治力量或者說在朝廷當中的政治影響都不斷加大,甚至有的時候能夠直接威脅中央政權。但這樣的土地局方式也增加了風險性,士人把大量的土地掌握在手中,就造成了農民沒地可用,內部矛盾和階層分化變得不斷嚴重,這也為東漢動盪的社會埋下了導火索。

東漢時期,為什麼士人階層的政治權力很大?

現如今的我們如果要討論東漢士權對君權的制衡基礎,就必須要先去考量國家和社會的關係。在東漢後期,因為社會矛盾的很多國家統治集團面臨的壓力不斷壯大,以血緣為紐帶的宗親統治集團在這個時候對於統治者維繫統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士人宗親集團形成新的力量,對皇權也形成了一定的制衡。

按在整個東漢的歷史上,宗族勢力是不斷髮展和擴張的,就比如說劉秀建立政權的時候,就是依靠強大的宗族力量來完成的。

東漢時期,為什麼士人階層的政治權力很大?

同時東漢士人在政治舞臺上能夠發揮作用,除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廣泛的社會背景之外,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支撐。

我們都知道西漢長期以來的文化建設,壯大了儒家思想體系和士人階層,這就會形成一條鏈條:在一塊讀書成長的士人,只要有一個人能夠依靠各種因素進入仕途,那麼他們的力量便會延伸到社會的各個階層,最終也會通過他們的政治資源,壯大自己的官僚集團。

又因為他們擁有著較高的文化素質,其他的統治階層和集團並不是他們的對手。而且在他們進入官僚集團之後,他們會大範圍的去宣傳儒家學術思想,這樣的話,他們就能夠通過文化的作用,把更多的人同自己這個集團綁定在一塊,當然這其中很多有實力的家族和宗族也是這麼做的。

東漢時期,為什麼士人階層的政治權力很大?

最後,東漢士人階層能夠在政治上發揮作用,是因為當時的選官制度有一定的不足之處。

雖然漢武帝時期就明確建立和培養選官制度,讓更多的黎明百姓有機會參與到政治統治過程中來。但是當初有很多大型貴族的存在,察舉制這樣的選官制度並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這些大型貴族家中的子弟可以不通過茶具或者通過走後門的形式就進入到政治舞臺當中,擠佔了其他人朝為官的途徑。

在這種情形之下,貴族的力量不斷壯大,而真正能夠效忠皇家統治的人是越來越少,而且少有新鮮活力注入,長此以往下去,皇家統治階層集團力量不斷被削弱,其他貴族統治集團也就能夠和皇權相抗衡了。

在這一時期,貴族集團統治力量的強大抗衡了皇權,雖然不利於當時統治集團的長期建設和政治統治的穩固,但對於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建設卻形成了先進經驗,皇權不能夠像秦始皇時代一樣高度集中,因為那樣不利於社會進步和政治發展,要培養和建設相關的力量,對皇權進行制衡,後來每個朝代建立宰相制度,削弱皇權就是最好的佐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