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

說起四川,人們知道成都

(趙雷的一首“成都”讓大家耳熟能詳)

說起旅遊景點,人們知道九寨溝

(九寨的景色如人間瑤池)

談到汶川,人們知道“五.一二”大地震

今天想介紹一下的是

理縣的“桃坪羌寨”。

這個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古堡!

從成都出發

沿路北上

過了灌縣的都江堰,往北走是映秀。

進了映秀,就到了汶川地界。

由汶川縣城往東走,汶川縣到馬爾康之間有個理縣。公路的北側,就是我說的桃坪。

先說那裡的位置吧:兩山夾一水。兩旁是大山,中間一條河,公路沿河而行。

南方的河基本上水流湍急,而且清澈見底。這條河的名字叫:雜谷腦河!(匯入岷江,歸入金沙江。)

河至桃坪,呈“∪字型”流過。“∪字型”的中間地帶(心裡)是桃坪。

這個地方屬: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桃坪鄉。

這個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而且尚有人類居住的碉樓,被譽為“最神秘的東方古堡”。

建築形式有四、六、八角。以土、石、麻筋、木為原料。據說施工的時候:不畫圖、不測算、不弔線,信手砌成。要是沒有人帶領你進去,憑你自己是根本走不出來的,猶如迷宮一般。之所以修成這樣兒,全是因為當年抵禦外來侵略,大家用自己的智慧,造就而成。裡面住著的主要以羌人為主,並無雜系(基本上沒有藏人和漢人)。

初進羌寨,歌舞昇平。人們男男女女基本上都穿著(zhuo)著,羌族人的服飾。散步的,遛彎兒的,做小買賣兒的,做小生意的,漢話說的很好,熱情友善,較比彝族人,一點兒也感覺不到蠻夷之地的味道。

去到感覺:他們那個地方,男男女女,基本上長得好像都一樣,好像人和人之間都是親戚關係,或者是血緣關係。

可是一進了羌寨的碉樓,立馬讓你感覺到陰森恐怖,後背發涼。整個寨子,寒氣逼人,溼氣(陰)太重。他們住的高高大大的古堡,每家每戶的腳底下,都暗流湧動的河道。那是因為,整個寨子的底下是一條水道。如同我們看的地道戰片中的地道,連接著每家每戶。碉樓是用來防禦進攻的,水道是用來逃生的。細想起來如同北京地鐵通到玉泉山下一樣,一旦有戰事發生,他們直接進入水道,可以逃生到大山裡。所以說寒氣逼人不難理解,因為他們每個屋子的底下是水,是河流。所以初入的人們感到陰氣十足。

水源的來自和出處:雜谷腦河。雜無腦河的源頭源於雪山的雪水融化,且流域的地界多是為,山石疊嶂,怪石嶙峋,水經多次過濾。無泥、無土、無沙,與北方河水流域的黃土高原來講形成鮮明的對比。清澈見底,水質頗佳。且可以作為飲用水。因含礦物質頗多,也屬於硬水,在流通過程當中,經樹根草根的過濾(其中的很多草含中藥成分),飲上一瓢,味道甘甜。

碉樓:且高且單,猶如香港樓盤當中的地標王,形單影隻,金雞獨立。又如北京過去的煙囪,孤家寡人。周邊沒有任何的支撐物,高高聳聳像個戰士。其堅固度,堪比北方的萬里長城,百年不衰,千年不倒!(經歷的大地震次數若干:1933年疊溪海子7,5級地震,1976年松藩7,2級,2008年汶川8,0級)所以說不得不佩服羌族人們的智慧,經歷了2000多年(最初始建於公元前111年)的星移斗轉,歲月變遷。又經歷了三次大地震,特別是2008年的512大地震

這個離震中只有20公里的,桃坪羌寨古堡,這些建築類似於煙囪式的碉樓,巍然屹立,巋然不動。能有如此堅固和頑強的生命力,真讓人歎為觀止。

說到這裡:萬里長城是傾國家的舉國之力,融漢、蒙、回、滿,後及宋遼西夏金,均有坍塌之處若干。而桃坪羌寨,僅出自於一個弱小的民族之手,其中之奧妙,不是僅僅令人嘖嘖稱讚而已,也凸顯出另一方面,那就是現代科學所解釋不了的東西!

碉樓裡的隨便一件玩意,大氣厚重,韻味十足,觀賞之餘,更留有遐想的空間。

還有那裡的儲備充足:

羌繡使得布衣不短。

囤積的糧食,自釀的老酒,風乾的臘肉(最厚重的臘肉:都是涼了10年20年的)使得食品無憂。

他們的取暖:首先是南方通見的火塘,之後所見,均為各種動物的毛皮,這些東西也凸顯了當時他們的野性,主要是以狩獵為主,後來才有了農耕。

推薦給大家的原因如下:

一是原汁原味

二是標新立異獨樹一幟

三是民風淳樸異域味道厚重

四是他為你打開了尋古探幽的另一扇窗門

其它如:

婚喪嫁娶

柴米油鹽

宗教文化

古堡羌笛

期待你去了才能細細的品味咀嚼


《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