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最容易被遊客遺漏的景點,很隱蔽,似乎隱喻著他的低調

總統府最容易被遊客遺漏的景點,很隱蔽,似乎隱喻著他的低調

南京總統府景區佔地近9萬平方米,眾多景點分佈在東、中、西三條軸線周圍,對於許多參觀的遊客來說,總覺得不知怎樣參觀,容易走回頭路,還會遺漏重要景點,甚至迷路,留下遺憾。那麼,在總統府景區最容易被遺漏的景點是呢一個呢?這個景點關係到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

總統府最容易被遊客遺漏的景點,很隱蔽,似乎隱喻著他的低調

總統府東苑原來有一片綠地草坪,2007年陶林二公祠移建於此,這個景點就更加隱蔽了!在“陶林二公祠”東面的綠樹叢中,有一塊“勳高柱石”碑,並專門建有一個碑亭。

“勳高柱石”碑是1989年在長江路292號大院東面的“署東高樓”遺址附近被發現的,因為當時發現地為機關宿舍,而先移置於煦園的西北角。2002年博物館擴建後,又移置原發拙處並建碑亭,現除碑額上方缺角外,其它部分保存完好。石碑高3米、寬1.1米,右上刻小字“同治九年十月”碑上刻有曾國藩的頭銜,多達19字:“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毅勇侯”。

據《曾國藩事略》載,同治九年(1870年)十月十一日是曾國藩60壽辰,九月間,慈禧太后下旨,由軍機處諮交御書“勳高柱石”匾額一面,“福”“壽”字各一方及其它物品,意在表彰曾國藩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督辦軍務,迭著勳勞,厥功最多”。“勳高”是指曾國藩鎮壓了太平天國,功勳卓著;“柱石”比喻總督東南,堅如磐石。

總統府最容易被遊客遺漏的景點,很隱蔽,似乎隱喻著他的低調

當時曾國藩與李鴻章正在天津交接,“具疏謝恩,並懇請陛見”,後由津入都,在“養心殿之東間,叩謁慈禧太后、同治帝面謝天恩”。閏十月二十二日返抵金陵,再任兩江總督,並將“勳高柱石”匾額用整塊青石募刻成碑,立於署內。碑成後一年半,曾國藩病故於署內,終年62歲。

曾國藩因率領湘軍鎮壓太平軍,地位顯赫,督兩江,領四省,由他推薦而受提拔的不在少數,一時出現了天下提鎮無不出於曾帥的傳言。對於勸進之言,但曾卻以14個字,將此念頭消弭。曾國藩在可以黃袍加身、代清自立之時,卻選擇了激流勇退,避禍自保。

1865年,曾國藩收到清廷寄來授予“一等侯”並加“毅勇”二字的嘉獎令,卻不以為喜而內心不安。據說,以前洪秀全天京稱王時,咸豐帝曾說過誰攻下金陵就封誰為郡王。但曾國藩攻克金陵後,慈禧卻發話說:“給曾國藩封郡王似乎太驟,文官向來沒有封王的先例。”曾國藩自知滿、漢有別,又怕自己有威高震主之嫌,豈能無憂?

後來,做過曾國藩幕僚的左宗棠督陝甘建功西域、平定新疆後,清廷擬封左宗棠一等公爵。慈禧太后認為從前曾國藩克復金陵,僅獲封侯。左宗棠是曾國藩所推薦的,而左宗棠在新疆建功立業所依靠的將領和湘軍,又是曾國藩所派遣的,假如左宗棠封了公爵,那麼朝廷對曾國藩就太薄了。於是封左宗棠一等恪靖伯晉二等侯,以示稍亞於曾國藩。

總統府最容易被遊客遺漏的景點,很隱蔽,似乎隱喻著他的低調

曾國藩雖然“勳高柱石”,但很低調,特別是晚年更是如此!此碑年久堙沒,現在又深藏不露,似乎隱喻著曾國藩的處世之道,但曾國藩的功績和影響力卻是不容忽視的!(本文摘編陳寧駿、欣辰著《解密總統府》,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