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雄》在中國高票房低口碑在國外卻票房口碑雙豐收?

WHJOKER


其實張藝謀在拍《英雄》時想的並不是取悅大眾吧,對他而言,《英雄》更像是自己給自己的一份交代,誠然,我們在《英雄》之後也的確再難見到如此格局龐大的“國師”張藝謀了,似乎,《英雄》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而《英雄》之所以在國內票房好,顯然,全明星陣容這件事就足以帶動非常高的票房和排片了。

《英雄》是2002年的院線電影,那時候的中國市場還未有如同現在百花齊放的作品,而張藝謀、李連杰、梁朝偉、張曼玉、章子怡、張震、甄子丹,就光聽這個陣容,就問你願不願意走進電影院花錢吧,我想當時的觀眾而言,就光看這些人就已經很滿足了吧。

而《英雄》卻很可惜,是一部很難求全的作品,似乎張藝謀想要的太多,既要色彩、構圖、攝影上的華麗,又希望在內容劇情上表現得大氣甚至深沉,人無完人,顯然,張藝謀沒有這個能力扛起這面旗幟。

對於國內的觀眾,《英雄》似乎更像是一個張藝謀刻意拍給外國人的作品。

對於老外而言,這樣一部中國元素濃厚的作品固然是有吸引力的,對於當時的國際市場還是非常希望看到神秘的東方中國的作品,《英雄》顯然符合了他們的口味。

《英雄》是內地大片的開山之作,也為內地賀歲影片增加了一個新的類型:武俠大片,這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歷史上應當被濃濃地寫上一筆。


香港電影


2002年放映的張藝謀武俠電影《英雄》,被認為是中國電影市場化的里程碑式作品。

它當年在全球範圍收穫了1.7億美元票房,其中中國票房2.5億人民幣。

可見,國內票房雖然也創造了記錄,但海外票房遠遠多於國內票房,才是大頭。

而從口碑上來看,該片當年在國內並未得到多大叫好評價,但在國外,它入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被時代週刊評選為年度最佳電影第一名!

可見,該片雖然在國內與國外票房上均表現不俗,但在口碑上卻分化嚴重。

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因為2001年李安的《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掀起了西方人對中國功夫的追捧熱潮,《英雄》趁機而動,趕上了這波市場利好。

2. 該片濃郁而純正的東方審美對西方觀眾有無限誘惑力。

張藝謀是以攝像出道的,他的審美高度毋庸置疑。

他對東方式更是有一份近乎執念的感悟。

何況,這部片子不差錢,就是要砸錢做最好的場面。

所以,這部片的畫面之美,之講究,就不用多說了。

3. 該片的導演和演員都有一定的國際性名氣。

這一點也不用多說了,張藝謀、李連杰、張曼玉、梁朝偉、章子怡、甄子丹,哪個拎出來都是響噹噹的華人明星,即使在西方,也是不小的知名度,當然有助於該片票房。

與這些因素相比較,國內口碑之所以低,主要是因為中國觀眾一件看了太多武俠片,已經疲沓了,審美疲勞了。

該片還沒有達到革命性的高度 足以讓中國觀眾驚豔了!


電影爛番茄


在中國電影市場逐步繁榮問鼎全球的今天,能夠在海外獲得商業認可的華語影片卻寥寥無幾。而談到在世界具有口碑和商業影響力的影片,就不得不提及《英雄》。張藝謀在轉型之後的這部商業大作不僅開啟了國內的商業大片時代,更是在國際上取得了極高的認可。

《英雄》2002年上映後在國內取得2.5億的成績,但口碑卻呈現出兩極分化。而全球票房約14億人名幣,更是提名了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足以證明影片在國際上受到的口碑和商業的認可。而為何國內外會呈現出不同的聲音呢?

影片是一部以秦朝為背景的武俠片,講述無名刺殺始皇帝卻最終被始皇帝感化的故事。影片在動作設計、明星陣容和視聽畫面上都堪稱高水準、大製作,對於這樣一部具有濃烈東方色彩和神秘韻味的武俠片,國外觀眾是非常感興趣的,因為中國功夫基本上是華語片輸出的最重要的類型。同時,張藝謀的影響力和片子的極高娛樂屬性也鞏固了國外觀眾的眼球。

而在國內輸了口碑的主要原因是影片的故事與情節呈現。影片由各路英雄智取刺殺專政的始皇帝而演變成無名受感化的內容,會讓觀眾覺得很單薄,同時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導演對於現實社會的隱喻(由於某些原因就不展開講了)。另外,影片中的許多情節過於追求大場面而忽略了史實和邏輯,這也讓處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的觀眾不是很認可。對於這些因素,沒有此文化背景認可的國外觀眾是不會關注與討論的。

不管怎樣,《英雄》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地位是無法被忽略的!


影行人


《英雄》最開始其實是受了《臥虎藏龍》的啟發。張藝謀看到李安弄的《臥虎藏龍》受到了西方主流市場的認可,於是野心一下子就上來了,如法炮製了《英雄》以期獲得西方主流市場的認可,甚至拿到獎項。事實證明,《英雄》的結果也不錯,這部電影不僅獲得了主流市場的認可,還是張藝謀離奧斯卡最近的一次。

所以,國內觀眾評價一般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張藝謀一開始就沒把目標觀眾定位在國內,之後的《十面埋伏》也屬於此類作品,只不過後者相較於前者更明顯,因為在這部電影裡角色都不好好說話了,一聽就不是中國人固有的語言習慣。

西方觀眾對東方文化一直一知半解,也對許多東西很有興趣。而對於功夫、武俠這些元素更加沒有抵抗力,再加上之前《臥虎藏龍》中的角色幹起架來都是這麼優雅,也更刺激了西方觀眾對這方面電影的需求。而張藝謀的《英雄》把這個特點發揚光大,不僅請的明星有一定的國際知名度,還使出了渾身解數把畫面搞得盡善盡美,武打場面拍得飄逸凌厲。

這一切,都是瞄準西方觀眾對武俠電影的需求來的。

而國內觀眾不吃這一套,雖然之前沒有幾部武俠片能拍得這麼好看(視覺上的),但大家還是喜歡實打實的東西,打你要真打,打得真實。當然,不屬於這個路數的《臥虎藏龍》在獲得奧斯卡之前也不受觀眾待見,這是很正常的。


巴塞電影


1.對於《英雄》這部電影有很多方面可以解讀,或許《英雄》對於國內電影市場發展的意義遠遠大於電影本身。之前說《英雄》口碑低這件事可以再商榷,而《英雄》造成了當年票房火爆卻是不爭的事實;《英雄》在票房上的成功,不僅推動了國內電影市場商業化進程,而讓中國電影發展走出了產業的惡性循環,真正依靠票房引領國產電影的時代便從《英雄》之後開始。


2.從電影風格上來說,《英雄》依然延續了張藝謀團隊對色彩的高超運用,紅色的視覺衝擊力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給人美輪美奐之感同時也在色彩中賦予了象徵意義,既強化了人物性格,又增添了主題深度。從動作設計來說,空靈韻味兼具古典美,慢鏡恰如其分的作用也讓動作超脫了單純的打鬥,上升到藝術化的高度。



3.《英雄》本身的定位是一部商業大片,然而拋去商業性來說,《英雄》同樣是一部唯美浪漫主義的刺客列傳,在視覺享受和傳承了武俠電影俠義精神同時,把反思戰爭的理念融入武俠片中,在即便今天來看,也是十分難得。今天回看《英雄》,依然是一部十分優秀的電影。

4.至於當時口碑反應不好,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英雄》的打鬥場面革新了港臺武俠電影的套路,把藝術感融入打鬥中,新鮮事物的到來必然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上映後因為香港武俠片風格不同,也引起了許多泡慣錄像廳影迷朋友們的不滿。

其次,張藝謀曾以拍攝藝術片而見長,而此次拋棄了老本行,依靠大明星和大製作拍攝武俠片,給人一種不夠專業的錯覺,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最後,當年的互聯網沒有如此發達,影迷對電影的評價機制也不像現在如此完善。而加上之前國產院線並沒有給人太多印象,《英雄》正好釋放了民眾到電影院去觀看和評價的熱度,與其說是爭議,不去說是熱論。

5.至於《英雄》在國外有良好的口碑和票房,除了電影質量本身優質之外,還有得益於21世紀初期《臥虎藏龍》掀起的武俠熱潮。讓武俠片再度在西方受到歡迎,《英雄》在國外如此火熱,正好趕了這一波。

6.同樣對於陣容來說,也是倍受西方關注和熟知的陣容,張藝謀早在八九十年代便縱橫歐洲三大電影節,而李連杰、章子怡、張曼玉和梁朝偉四人同樣在好萊塢有較高知名度,因此《英雄》可以打入好萊塢這一層原因必不可少。




7.要說最後一個原因,那是西方觀眾對東方武俠文化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英雄》的出現恰好緩解了許多影迷《臥虎藏龍》之後對武俠片的渴求,而且《英雄》當年不僅得到了西方影迷的關注,更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可謂名利雙收。



8.最終:《英雄》投資3000萬美元,獲得1.7億美元的回報,國內收穫2.5億人民幣。所獲獎項主要有:第53屆柏林電影節特殊貢獻獎,第22屆香港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第23屆金雞獎最佳導演。


伯德小姐


《英雄》是張藝謀導演,李連杰、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甄子丹、章子怡等人共同演繹的一部中國式大片,從演員和導演以及編劇方面來說,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頂配,而且是當時中國電影的大製作,但是這部電影在中國的評分相對並不是很高,在國外出現了高口碑高票房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因為當時的國人對中國式英雄的概念有了審美疲勞。這部電影拍攝於2002年,當時的中國電影行業武俠片很多,有李連杰為主導的系列武俠片、成龍主導的系列武俠片,所以《英雄》的出現可能給觀眾一種審美疲勞的情況。尤其是2002年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珠玉在前,所以同樣類型的電影就容易讓人與他這兩部電影進行比較。而人們又是先入為主的,看慣了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對於張藝謀的《英雄》評價就不高。

二是外國人《英雄》的高口碑是絕對符合現狀的,因為國外對於中國的武俠電影一直有著一種瘋狂的熱情。再加上這部電影的主創團隊屬於頂級團隊,幾個主演都是具有國際化特徵的演員,李連杰、張曼玉、陳道明、甄子丹、章子怡等人有演技同時有實力,還在國際上有著一定的知名度,所以這部電影得到了國外票房的好感。

《英雄》這部電影,一方面是講國家天下,故事非常的宏大;一方面又講中國的俠客精神,這是一種典型的東方價值觀,給外國人帶來很大的神秘感和魅力,但是中國人已經對這些東西有了審美疲勞,所以中國人才會對其評價低。


沈慕白


首先要說這部電影的美學和內核都是十分優秀,這是這部電影能在國內外成功最根本和最關鍵的因素。

如果把《英雄》在國外的成功分為三個階段,那這三個階段的內容就是:先有這部電影、看了這部電影、看完評價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本身的質量決定了第一、三階段的成功。關鍵的是第二階段。

即使有李安帶起了武俠熱和西方對於東方文化的好奇,那也只是一部分人。但這並不能完全的解釋為什麼《英雄》拿下了當時北美一週票房冠軍。第二階段的成功可以說是因為一個人,一個前一段時間我們非常熟悉的人。

圖片畫圈的裡面有兩個名字:下面一個是李連杰,上面一個比較長的是著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如果你對電影比較瞭解,那你就會知道他是誰。他在1994年拍出了《低俗小說》。他也是《英雄》的掛名監製。就好像之前的《超時空同居》,徐崢監製也是額外增加了不少流量與話題。而昆汀所能帶來的流量是徐崢的N次方。




電影推介室


《英雄》是中國電影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影。

在國內,《英雄》豪取2.5億票房,也許對於現在動輒十幾億來說不算什麼,但是要知道那是2002年,它是當年的華語票房冠軍,票房已經很是驚人了!但是在國內的口碑在當時確實是比較低,而且遭到了很多人猛烈的批判。究其原因有二。

一,《英雄》畢竟是一部開創性的作品,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武俠片,開創了中國大片時代,也可以說開啟了中國爛片時代,接下來很多導演蜂擁而上,盲目的追求華麗追求大場面,這也從側面反應了《英雄》的影響力。也可以說,多年爛大片的鋪墊,才最終湧現了《紅海行動》這樣標杆性的高質量真大片!中國到了真大片的一個轉折點,我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多的真大片出現!因為是顛覆性的電影,所以很多才會不適應,一如當年的《大話西遊》,雖然沒有它對比那麼強烈,但是現在回頭再看《英雄》,其實也沒有當時影評人批判的那麼差,劃時代的東西總要經過一段時間再去看的。

二,觀眾對於張藝謀的高期待。張藝謀作為中國導演的領軍人物,當時的觀眾對於他充滿了期待,而他求變求新,推出了自己的野心之作,只是以當時觀眾之審美尚不能完全接受,所以才會有了很多批評之聲。

國內吵作一團,《英雄》在國際上票房口碑雙豐收。其中原因不能不說《臥虎藏龍》。《臥虎藏龍》用極致的東方審美驚呆了西方的觀眾和評論人。而《英雄》乘著這股熱潮,自然可以名利雙收。當然不能否認《英雄》本身優良的製作。

所以《英雄》是當時一部極具爭議的作品。而現在再看,它無疑是一部有野心有誠意的經典之作。


電影流水賬


張藝謀的《英雄》大家對它褒貶不一,當時在國內上映,場內場外罵聲一片。如今,在看《英雄》,覺得張藝謀真是在用心闡述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中國的“狹義”觀。中國文化講究的是層次,片中人物每個對話,都闡述了不同的狹義精神,進而將這種精神昇華,這樣的操作非常巧妙,在加上演員都是演技派,說實話,張藝謀所有的電影中《英雄》是最有文化底蘊,最精彩的。雖然當時在國內不被理解,但是在國外,老外卻視《英雄》為神作,一度殺進IMDB籤250名榜單,並在時代週刊評選的“2004年全球十佳電影”裡,榮登第一。好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現在《英雄》在中國不但擁有高票房,雖然當時不被理解,口碑低,但是這都不重要,因為好的電影值得有異議,因為有足夠的話題度,才能引起大家對《英雄》的關注。我覺得很值!


娛樂新天地DIY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忽然想到最近看到一個總結數據,《戰狼2》的票房,在表現看來的確進入了全球影片排行榜,但是國人的票房貢獻高達百分之97以上,所以基本上都是自己人在買單,這是不是和題主所說的《英雄》的情況剛好相反?

拋開時間的差異不談,也就是說從《英雄》04年上映到現在過去多少年,新增了多少家電影院,國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多少,這些因素不談,說說還有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我想大概是因為,首先《英雄》這部電影,在國人看來,大概就是一部較為文藝的武俠電影,將的故事就是誰都知道的荊軻刺秦王,張藝謀在拍的時候,往裡注入了天下這樣的概念,天下為大,為國為民才是真英雄。但是這對國人來說一切都不新鮮,而對於國外的觀眾來說就不一樣的,武裝+武俠,一直以來都是吸引外國觀眾的中國電影的最好元素,一如《藏龍臥虎》,就能充分說明這個問題,外國觀眾喜歡這樣的電影,這樣才是中國風,再加上老謀子的色彩運用,的確是更契合國外觀眾的口味。《戰狼2》麼,則是中國人的強心雞血針,但是對於國外觀眾,尤其是歐美的觀眾來講,大片什麼的人家看的多了,在動作等等場景的設置安排上,只能說不差,但是毫無新意可言,所以票房差也是自然的結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