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NO°/279

Tuesday,March 31,2020

致 絕處逢生的你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作者 | 良叔

來源 | 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個人微信號:liangshulaiye(不閒聊)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球經濟幾乎停擺。


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金刻羽說:
其嚴重程度,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10倍。


這並非危言聳聽。


多米諾效應的戲碼,正在上演:

3月18日,有1200個員工的泛達玩具,因歐美取消訂單而結業;
3月21日,有4000名員工的佳禾電子,因疫情宣告派遣工全部清退;
3月21日,東莞某大型製造企業因客戶取消訂單,放假三個月......


最近,天眼查數據(註銷簡報)顯示:

從2月1日至3月15日,全國一共有104327家企業,提交註銷申請。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數據來自天眼查



疫情如刀,創業殘酷。


這些企業倒閉,當然有系統的原因,但是,自身抗風險能力比較差,也是一個主觀原因吧。


針對這一點,著名商業學家塔勒布提出過一個詞:反脆弱。


通俗來講就是,真正牛逼的公司或個體,在面對風險和危機時,反而會更加強大。


“反脆弱”不是一個概念,確實有這樣的公司。


今天,良叔給你講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公司:金士頓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它歷經1987年美國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及現在的新冠疫情,依然屹立不倒,還連續16年稱霸行業世界第一。


希望這個牛逼的公司,能帶給你一些正向的思考和啟發。


1.豪橫的公司


相信很多人都用過金士頓U盤,對它並不陌生。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但這家公司背後,還隱藏著很多鮮為人知的“內幕”。


先來看看與它有關的數據:

年營收在2018年,就已高達836億人民幣;
全球市場佔有率72.17%,連續16年排名第一;
兩位創始人,擁有超500億人民幣淨資產,是世界超級富豪;
至今只有3000員工,操盤6大洲的業務,每人年均產值至少2700多萬......


也許你以為,這麼牛逼的公司,應該有很牛逼的制度和管理,否則不可能這麼成功。


錯了,還真沒有。


良叔查證後發現,金士頓和很多大公司,完全不同:

沒有KPI,沒有OKR,上班不打卡;


員工出差,公司鼓勵順便公費旅遊;
可以6個月不上班,還拿全額工資;
表現好的員工,老闆會把法拉利讓ta隨便開;
1億的現金獎勵,8億的員工買房基金......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老闆的法拉利,員工隨便開


這家公司,實在是太豪橫了!


豪橫的公司,必定有豪橫的老闆。


金士頓的頭號靈魂人物,就是杜紀川。


他到底有多豪橫呢?


1941年,杜紀川生於浙江省麗水。


成長於臺灣,求學於德國,創業於美國。


他從小就不安分,愛逃課、成績差、玩吉他、組樂隊、打籃球、被學校開除......


馬爸爸說,夢想還是要有的......


年輕的杜紀川卻說,夢想豪橫一點也無妨:


“我想在天橋上抽著煙,也要有人給我賺著大把錢。”


然而,牛逼好吹,夢難圓。


那時的杜紀川還不知道,對於一個創業者,能活下來都已是大幸。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杜紀川


2.遭遇破產


1987年10月19日,美股崩盤,道指單日急跌22.61%,不少股票從幾十美元跌至幾十美分。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1987年美國股災,暴跌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那時候,杜紀川剛剛財務自由,金盆洗手、馬放南山。


他把公司賣了,將所有錢都投進了股市。


結果一場股災,讓他瞬間破產,從百萬富翁變成負債累累的“負翁”。
而那一年,杜紀川46歲。


中年危機,猝不及防。


他上有老、下有小,迫於生計,拉下臉去找人借錢,想二次創業,妄圖東山再起,卻四處碰壁。


翻箱倒櫃,只湊到2000美元,沒錢僱員工,也沒辦公場地,直接在車庫開幹。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車庫是很多美國創業者的“搖籃”


就這樣,杜紀川的金士頓在艱難中誕生了。


那時誰也沒想到,他日後會成為身價超520億的富豪。


他曾說過,早年在中國讀書,對儒家精髓深有體會,對他的經營也很有幫助。


具體是什麼,杜紀川沒有細說,但是看完他的材料後,良叔覺得完全可以用5個字概括,那就是:


仁、義、禮、智、信。


3.仁

所謂“仁”,就是:富有仁愛之心,關懷、體恤和愛護他人。


《禮記》說:“上下相親,謂之仁。”


吃過太多苦、歷經太多人生起伏的杜紀川,深深懂得“生而為人,實屬不易”。


因此,在金士頓創立之初,他就定下規矩:


對員工一定要“仁”。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有親和力,不能“擺架子”。


作為老闆,他沒有獨立的辦公室,一直和同事們在大廳一起工作。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老闆的工位


有個新員工才來1個月,孩子生病,她想回去照顧,卻又不好意思請假。


杜紀川知道後,直接批假,薪水照發。


還有個員工的母親患了癌症,杜紀川主動去找那員工,特批6個月假期。


讓員工能在醫院安心陪母親,且領著全額薪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的是大仁。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偏袒”員工的規定:

員工進修或上大學,公司買單;
絕不因經濟不景氣裁員;
員工家人的醫療保險也由公司出錢;


每年把利潤的7%作為年終獎,最多時,每個人可以領上百萬......


不僅沒有KPI,還這麼“放縱”員工, 那真的就沒任何要求嗎?
也不是。


杜紀川對員工唯一的要求,就是:盡心盡力。


“努力的員工業績少做了100萬,我不會處罰,因為我知道他盡力了;


但如果他漫不經心,導致公司損失哪怕1000元,也堅決開除!”


如此人性化的公司,員工沒有後顧之憂,不僅能才華盡顯,忠誠度也很高。


最初的3名員工現在都還在職。


杜紀川曾說:
“我是左手創造財富,右手分享財富。”


這也許是對“仁”字最好的解釋。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金士頓當選為美國最佳僱主

4.義


所謂“義”,意為:捨身取義,重情重義。


其實就是“講義氣”。


對合作夥伴,杜紀川一向很講義氣。


金士頓在初期,對內存(DRAM)顆粒需求很大,但當時美國和日本的半導體大廠看不起這個小企業,直接拒絕合作。


情急之下,韓國三星雪中送炭,同意供貨。


渡過危難的金士頓,此後一飛沖天。


業績迅猛增長,很多國際大廠慕名而來,求著想成為供貨商。
但杜紀川堅決拒絕。


理由是:
“三星幫過我們,所以三星永遠是我們的首選。”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泰國有個大客戶破產了,想拿貨,卻沒錢。


杜紀川想到自己以前破產時的心酸與無助,立馬決定供貨200萬,且做好了別人跑路的心理準備。


後來,靠著這份“講義氣”的支持,泰國客戶成功翻身,並主動還清欠款,補貨量比以前更大,還一直合作至今。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孫正義



1996年,投資過馬雲的日本投資教父孫正義,用14.5億美元買下金士頓80%股權,但3年後還有3.3億尾款沒付清。


孫正義那時資金週轉困難,申請延期支付。


杜紀川大手一揮:
3.3億美金我們不要了!


要知道,這可是20幾億人民幣啊,說不要就不要了。


牛,實在是牛!


更富戲劇性的事情來了:
沒過多久,孫正義想賣掉手上金士頓股權。


很多公司高價想買,但被孫正義拒絕,直接轉手以4.5億的極低價,賣回給杜紀川。


按實際款項來算,杜紀川賣出是11.2億,買回是4.5億,淨賺6.7億美元。


杜紀川說:


“賺錢當然重要,但每一次交易,我都會為別人考慮,因為人總有不得已的時候。”


只有講義氣、重情重義,才能將生意越做越大。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金士頓連續16年行業第一

5.禮


所謂“禮”,意為:注重禮儀,尊重他人。


金士頓大獲成功後,杜紀川身價水漲船高,但他依然保持謙卑和禮貌,尊重每一個人,甚至是街頭的流浪漢。


很多次,他開著法拉利,看見街邊的流浪漢,就會停下。


熱情地打招呼、握手,坐在馬路沿上聊天。


走時,還會留下20美元給流浪漢......


這看起來確實有點魔幻,“不和諧的畫面”讓人難以置信。


但事實真是這樣。


與很多人不同,他從未像看待瘟神一樣,看待流浪漢和乞丐。


在他看來,其實很多乞丐,只是因為人生某一段時運不濟,才被迫流落街頭的。


他們也是人,值得我們平等地以禮相待。


杜紀川是這麼說的,也一直是這麼做的。


他還經常去加州貧民窟的一所高中,與學生聊天,帶他們去豪華餐廳吃飯,並資助他們讀書......


這一做,就堅持了好多年。


他接觸的150名學生中,有一半考上大學,擺脫了充斥著槍戰和暴力虐待的黑暗生活。


2007年,這個真實事件,還被拍成了熱門電影《街頭日記》。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街頭日記》海報


很多人譏笑他是“作秀”,杜紀川不予理會。


他說:
“不管有錢沒錢,人不能忘了本心。
以禮待人,哪怕只是一句溫暖鼓勵的話,也是善的力量。”



6.智


所謂“智”,就是要有大智慧,大格局,不能耍小聰明。


金士頓做的是純硬件內存產品,這並非是很難的高精尖科技,准入門檻也不高。


但是,2005年至今,金士頓穩坐行業第一寶座,銷量佔據全球大半壁江山。


現在,它的市場佔有率超70%,而第二名,只有不到5%。


差距之大,原因何在?


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於,創始人杜紀川的大智慧和大格局。


這體現在以下3點:
第一,做出頂級產品,追求卓越品質。


金士頓從來不粗製濫造、偷工減料,即便是小小的U盤,也力爭極致,保持最好的質量。


“穩定、可靠”,就是最好的營銷。


正是因為這樣,在開創之初,金士頓的內存產品,就贏得IBM和康柏等一眾主流廠商的青睞,一炮而紅。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第二,拓展市場。


金士頓首先打開美國市場後,並沒有滿足於一時的成功,而是有更大的“野心”。


於是,開始緊鑼密鼓進軍全球。


1994年就在德國成立分公司,大力拓展歐洲市場。


之後又繼續攻城拔寨,在英國建立歐洲總部,在上海建立全球最大的內存模塊生產工廠,成為“超級跨國公司”。


第三,緊跟趨勢。


金士頓成立的1987年,正值PC在歐美大流行,但電腦內存太小,導致很卡。


瞄準這個痛點,金士頓馬上主攻計算機內存業務,很快大獲成功。


沒多久,杜紀川又瞄準CPU以及外存儲體,更貼合大眾需求。


2012年,“雲存儲”開始流行,金士頓又抓緊做服務器內存。


就這樣,金士頓一直引領行業潮流。


順勢而為,是最好的“捷徑”。


正是因為擁有這種大智慧和大格局,金士頓才能成為商界的常青樹。


7.信


所謂“信”,就是講究誠信、一諾千金。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杜紀川和孫大衛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金士頓有“兩個老闆”。


杜紀川是總裁,小他10歲的孫大衛是副總裁。


上世紀80年代初,喜歡打籃球的他們,相識於加州一個社區籃球場。


那時,杜紀川在美國做房產中介,孫大衛是硬件工程師。


孫大衛常說,一塊主板機賣2000美金,成本卻區區200美金,簡直是暴利!


杜紀川靈機一動:


要不我們合夥創業,你負責技術,我負責銷售?


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1982年,杜紀川辭職,與孫大衛一起,在自家車庫成立公司Camintonn,主營服務器內存。


這是他們第一次創業,兩人對運營、客服、財務都一竅不通,還在探索期,就盲目打廣告賣貨。


但他們運氣不錯,生意迅速有了起色。


2年後,他們的公司被大企業AST收購,兩人各自分到100多萬美元,約800萬人民幣。


財務自由的他們,把錢全投進股市,過起退休生活。


不料,他們遭遇1987年股災後,宣告破產。


這個前文有講,良叔就不再贅述。


總之,金士頓是他們二次創業的結果。


至今快40年了,他們卻從未有過大矛盾,也絕不因為錢而吵架。


雖然,兩人性格完全相反:
杜紀川成熟穩重,能沉住氣;孫大衛敢想敢做,風風火火。


這樣的合夥人,怎麼共同創業?


但孫大衛卻說:“我們契合度100%,很完美。”


這一切,只因在合作之初,兩人就約定:


一人主內,一人主外,互不干涉,絕對信任。


孫大衛有時衝動行事,還導致公司虧錢,但杜紀川從不責怪他。


他們秉持2個相同觀點:


“與創業夥伴的關係,要像夫妻,只看對方優點,而不是挑缺點;
兩人不能計算誰貢獻多、誰貢獻少,這樣合作才能長長久久。”


試問,這樣絕對信任的合夥人,在商場上怎能不所向披靡?

疫情如刀,10萬企業倒閉,這個中年破產的浙商卻在美國身家520億


8.寫在最後


1987年,46歲的杜紀川,和36歲的孫大衛,從百萬富翁破產後,負債累累。


一貧如洗的他們,開車從洛杉磯去舊金山找朋友求助。


路過海邊懸崖,趕上落日美景,兩個絕望的中年男人,對著大海和落日狂吼:
“總有一天,我們一定會把虧掉的,加倍賺回來!”


今天,他們真的締造出了金士頓的千億商業帝國。


杜紀川經常鼓勵遭遇挫折的人:


無論多困難,都要相信自己,不要放棄,要朝前看; 要把低谷,當成是開創人生新高峰的轉折點。


良叔深以為然。


要知道:


信心是這個時代,比金子和鑽石還閃耀的東西。

本文作者:良叔,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END——


點擊擴展鏈接,提升多維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