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担当永远在路上

每个城市都是有气质的。

认识一个城市,如果抛开历史和文化,就很难理解他的禀性;认识一个城市,如果不懂他的精气神,就很难理解他的作为。

那么,上海这座城,你真的了解么?

上海,担当永远在路上


“拎得清”的上海人你未必真懂

“拎得清”这里恐怕要升华一下,顾大局、识大体、豁得出,是历史欠上海人的一个公平评价。

1952年至1957年,上海得以加速为国家积累大量建设资金,靠的就是广大工人发自内心地响应国家号召,拼了命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无数上海工人、工程师奔赴全国各地,一去就是一辈子,老工业基地的上海支援外地建设20多万人,实实在在推动了全国重点建设项目。

80年代困难时期,又是勒紧裤腰带的上海人民,贡献了六分之一的全国财政收入。

90年代,上海百万工人下岗,壮士断腕,以一己牺牲,默默承受改革阵痛,配合完成上海产业结构大调整。

上海,担当永远在路上

50年代上海迁建至内地的纺织厂

有人说,上海人打相打,讲出去,别人要笑的。你眼里的上海人,吵架不敢打架,谨小慎微,最怂最怕死,然而最需要的时刻,他却比你更无私更能扛。给力的城市果然有给力的人民,每一代深明大义的上海人,不管他们承不承认,都明白自己的使命,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来没有怯场,从来都是耀眼的。

“危机见真功”的上海你未必真懂

一个担当的上海,来自于一次又一次迎战危机的锻造。

1988年,上海面对30余万人感染的甲肝疫情,临危不惧,较短时间阻断疫情,由此开始重视突发传染病防控,率先创立疫情应急预警机制。

2003年“非典”,上海作为国内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仅有8人感染,是全国最早实行市、区(县)、社区医院三级防护网络,并率先开始培养全科医生的地方。

2008年金融危机,上海历经16年高速增长,经济出现下行,关键时刻果断减少“四个依赖”,率先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重塑城市功能,实现了历史性一跃。

上海,担当永远在路上

今年,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疫情,上海延续了打硬仗的传统,早布局,高标准,及早出台和调整应急策略、应急程序,近期增设18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升级疾病监测系统,织牢织密让人放心安心的防控大网。

你可能觉得,这不过是偶然。那么多次的偶然,其中必有必然。这座城市一直保有着深深的危机意识,平时未雨绸缪,战时应对自如。


“值得托付”的上海你未必真懂

小平同志曾讲过,“请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的动作,在国际上树立我们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牢记小平同志的教诲,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一直有着那股子敢拼敢闯敢担当的精气神。进入新时代,上海以更加开阔的视野、非凡的魄力、昂扬的斗志,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今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将基本建成,科创中心形成基本框架。

两次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向外界传递了中国“主动扩大开放”的决心。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两翼齐飞”,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担起中国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任。营商环境从1.0版到3.0版步步升级,“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高效运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3月31日,4418亿元的15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吹响经济复苏的号角。

上海,担当永远在路上

2020年上海市重大产业集中签约暨特色产业园区推介活动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担当源于使命,强者恒强。为了高光的每个瞬间,上海在背后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上海,担当永远在路上


上海,担当永远在路上


上海,担当永远在路上


一千个人眼里

有一千个不一样的上海

有人看见长三角的上海

有人看见中国的上海

还有人看见世界的上海

无论哪一面

上海都是那个担当中前行的上海

从未停歇

上海,担当永远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