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e評:清明,緬懷 承繼 前行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格外漫長。人們的生活軌跡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被按下“暫停鍵”。全國人民面對矛盾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挺身而出、面對目標擔當作為,共同經歷了這段艱難時光,社會也即將回歸正常。

一年一此時,一刻一追思。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今天舉行了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中南海懷仁堂前,佩戴白花,向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當天10時起,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追思裡、哀悼中,刻下無數拳拳志士事不避難、以身許國的信念,無私奉獻、衝鋒在前的行動。

緬懷先烈祭奠先人的同時,我們也在敬仰、學習、承繼。那些直接參與一線救治工作的白衣戰士,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公安幹警,用真心真情幫助解決群眾生活困難的社區工作者……他們用生命守護生命、踐行使命、書寫擔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我們面臨過風險挑戰、驚濤駭浪,但正是因為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鬥精神,正是因為內心不滅的家國情懷,支撐我們向著一個又一個目標勇毅前行。在特殊的日子裡,我們思索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繼承各行各業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奮鬥者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無畏精神,並以他們為標杆,讓遠大理想、優良品格、高尚人格在自我行動中生動展現。

清明,國與家共祭,哀悼與希望並存,這既是寄託思念的日子,也是走向新生的日子。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很多人趁清明氣溫回暖,走出家門,領略春色,賞花踏青。部分地區推行2.5天假期,希望藉此提振消費促進經濟,進一步助力旅遊行業復甦。不少公園開直播,吸引“雲旅遊”用戶在清明節走到線下,旅遊市場也正在逐步有序回暖。清明習俗之所以能傳承至今,在於緊密相連的血脈情緣,在於薪火相傳的文化自信,在於敦親睦族的精神力量。當下,更進一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讓新氣象新作為不斷展現,用精神力量引領全國人民開拓進取,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於祭掃而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誠在其心。砥礪理想信仰,永葆初心使命,將這場鬥爭中凝聚起來的精神力量,貫穿到人生事業中去,我們定能迎來風雨之後的陽光。(餘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