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的新希望

2月24日,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議。

表哥認為,這個決議非常正確,我們的祖先,嘗百草,品百畜,終於馴養出適合人類食用的肉食動物,某些人非要返祖去病毒庫裡找野味吃。

甲骨文裡,記載了大量動物,其中最常見的是兩種最早被馴化的動物:雞和豬。

史料顯示,商代還沒有馴化鴨和鵝,但雞和豬已經非常普遍。甚至最早的“家”的含義,就是房子裡有頭豬。

雞和豬之所以被馴養為肉食動物,主要原因是飼料轉化肉的效率極高。古人嘗試馴養過各種動物,發現養狼是很不划算的,吃很多東西,長不了幾斤肉,但是看家護院還可以,於是馴養成了狗;而雞和豬,經過一代代的篩選,如今的白羽雞隻需要45天就能出欄,大白豬也只要5個月左右就可以出欄。


全村的新希望


四月肥的大白豬不是夢,45天出欄的雞更不是打激素,激素太貴了,又便宜轉化率又高的玉米糠飼料不香嘛?

在A股上市公司中,新希望一邊養豬,一邊養雞,另一邊還賣豬飼料。

3月31日,公司發佈了2019年年報,業績創下了上市以來新高,股價也順利漲停。

表哥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新希望是1月22日晚間發佈業績預告的,第二天的開盤價只有19塊錢,隨後幾天甚至是下跌的。

但是市場後知後覺,2月初股價開始一路上揚,到公司發佈年報的時候,已經直奔31塊4了。

全村的新希望

一、多元化發展的典型

報告期內,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820.51億元,同比增長129.87億元,增幅為18.8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0.42億元,同比增長33.37億元,增幅為195.78%。

全村的新希望

數據來源:iFind,製圖:詩與星空

新希望是做飼料發家的,常年來,公司沒有丟掉老本行。

2019年年報顯示,從公司的營收構成來看,一半以上營收依舊來自飼料。

但是從業績看,除了2019年以外,公司常年業績平平。

全村的新希望

數據來源:iFind,製圖:詩與星空

甚至2012年以來,出現了營收下滑的情況。

比較有趣的是,公司業績雖然看起來成長性比較差,但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一直很充裕。也就是說,公司是很賺錢的—此處的錢是真錢,不是賬面利潤。

表哥多次說過,一些發展到行業天花板的企業,往往會陷入一種佛系發展的“陷阱”,看起來成長性堪憂,但實際上悶聲發大財,最大的特點就是現金流優異、熱衷分紅。

新希望恰恰就是這種典型。

不過,公司並沒有放棄多元化發展,進行突破成長性瓶頸的嘗試。

比如飼料行業,公司不僅生產豬飼料雞飼料,還生產毛利率更高的水產飼料。

公司在年報中提供了一組數字,可以看出2019年老百姓餐桌上肉類的變化:報告期內,公司共銷售各類飼料產品1,872萬噸,同比增長168萬噸,增幅為9.9%(全國飼料總量同比下降3.7%)。產品結構也進一步優化,豬料銷量為398萬噸,同比下降42萬噸,降幅為9.5%(全國豬料同比下降26.6%);禽料銷量為1,319萬噸,同比增長230萬噸,增幅為21.2%,其中市場化外銷禽料為1,130萬噸,同比增長154萬噸,增幅為15.8%(全國禽料同比增長約17.1%) ; 水產料銷量為119萬噸, 同比增長13萬噸, 增幅為11.3%(全國水產料同比增長約0.3%)。

全國豬飼料下降了四分之一還多,雞飼料漲了17%。

原來都去吃雞了。

全村的新希望

對於養殖業來說,面臨著一定的風險,比如養豬容易遇到豬瘟、藍耳病等傳染病;養雞則可能會遇到禽流感。

如果同時養豬和養雞,就可以對沖風險,畢竟,同時流行豬傳染病和禽流感的幾率比較低。而且兩種肉類有一定的替代性。

新希望則是養雞為主,養豬為輔。


全村的新希望

除此之外,公司還做酸奶、火鍋料等多種經營,大幅提高了抗風險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表哥非常喜歡新希望出的酸奶… …天潤排第一的話,新希望能排第二。

全村的新希望

公司推出的小酥肉系列,單品銷售額高達1.45億元。


全村的新希望

可見,在多元化轉型的道路上,新希望頗有心得。


二、儲備未來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2020年什麼最貴?豬肉。

新希望業績預報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原因之一,是投資者沒有看到公司的儲備。

年報顯示,新希望在大興土木,養豬:針對養豬投資項目“兩個180天”的挑戰目標,公司全年有18個項目實現了180天內完成手續辦理, 8個項目實現了180天內完成工程建設。截至2019年末,公司已投入運營項目產能達1,000萬頭,在建產能達650萬頭,公司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餘額比上年末增加超200%,另有已完成土地簽約或儲備的項目產能超4,350萬頭,理論可達的最大產能已超過6,000萬頭。

支撐股價漲停的全部內容,就是這段話了。

表哥曾經苦口婆心的講,一定要防備農林牧副漁行業。原因很簡單,主要是它們的財務報表是不可控的。

因為這類公司面對的是個人客戶或者供應商,採購、銷售是現金(此處的現金是狹義現金)交易,通過銀行賬無法核對真實性,存在著自導自演銀行流水的可能。

上市公司財報有很多可以修飾的地方,但現金流量表是很難修飾的,農林牧副漁行業的現金流量表真實性得不到保障,不如遠離。

新希望算是個特例。

首先公司的核心業務以飼料為主,客戶多為各大養殖公司,為企業客戶,所以和傳統定義的農林牧副漁不完全一樣,公司的現金流量表是經得起考驗的。


三、資金風險


雖然經營性現金流比較優異,但公司的資金風險並不算低。

資產負債表顯示,短期借款餘額136億元,長期借款49.5億元,貸款金額較上年同期幾乎翻了一番。公司2019年的利息支出也達到了5個多億,雖然和50億的淨利潤相比不算大,但借款規模並不算低。

經營良好的情況下,借這麼多錢幹嘛?

現金流量表顯示,公司借錢的主要用途是擴張,2019年,公司用於購建固定資產和併購子公司的資金超過100億。

如此大幹快上大規模的擴張,只有一個目的:養豬。

縱觀A股上市公司擴張之路,一般來說,使用自有閒置資金的,成功率極高,而且投資失敗的風險也不大,可以承受;使用銀行貸款的,風險就比較大,一是擴張失敗後,鉅額的利息支出會成為負擔,二是即便是順利投產,市場形勢很可能發生了轉向;還有使用增發融資的,風險相對也比較低。


四、總結


經過多年的“佛系”經營,公司決策層在動盪的局勢下發現了市場商機,大舉借債開始擴張。一方面公司多元化經營帶來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強;另一方面公司“孤注一擲”投向養豬的決策確實也有風險。

二者對抵後,影響有多大呢?

需要投資者思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