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管理好小孩?

用戶7457151080837


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是父母最關心的事情,有些家長忙於工作忙於賺錢,卻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孩子從小都需要父母的關懷和正確的教導與指引。

陪孩子讀一本好書,給孩子講一個好故事,給孩子帶去更多的知識和指引,給孩子帶去真正的陪伴。也能讓自己受益匪淺。孩子每個階段需要不同的認知繪本,趣味性的繪本讓孩子學習知識的同時帶給孩子很多歡笑。

繪本能讓家長與孩子建立起很好的溝通橋樑,讓你理解孩子的思想,也讓孩子瞭解新的世界。我家孩子每天都會選擇幾本自己喜歡的繪本自己翻閱,還會給大人講故事,說明繪本里的事物她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認知。希望她能從小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全民閱書,不光是孩子,大人也應該在喧囂的生活中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陶冶自己的心境,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放鬆。



啟蒙圖書


我覺得在班級中小孩人多我們可以用管理這個詞,但在家庭中小朋友更多的是陪伴,而不是管理。

3-6歲的小朋友主要是吸收性心智。

0-3歲的小朋友主要是完全吸收性,他們更多的是模仿。所以成人不管是在社會中還是家庭中都應該給孩子正確的示範、引導,孩子會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3-6歲的小朋友會有一些選擇吸收,所以成人還是需要做正確的示範,在遇到問題時需要在小朋友面前做到溫柔而堅定,也許前幾次效果不是很明顯,但是多堅持幾次就能看到效果。

孩子有的時候會模仿,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所以成人在發現問題的時候需要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在學之前需要思考一下。

在一個家庭中所有的家庭成員必須保持規則的一致性。如果有不一致孩子的秩序感就會錯亂,他們就會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標準。

在家庭中很多時候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會有很多的感嘆!在網上也能經常看到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實我們也都是每天在學習,每天都在摸索中。我們也會有自己的小脾氣,因為每一個個體都是有思想的,如果覺得怒火衝上來了,請停下來,等一等,深呼吸。相信很多問題都能解決。


棉綿花雨


隨著慢慢地長大,一些寶貝調皮好動的天性就漸漸釋放出來了。

如果家長的教育再不跟上,“熊孩子”的屬性就鎖死了。

輕一點的,不管去到任何地方都是周圍人的噩夢;更嚴重一點的,高空拋物上社會新聞的芽媽也不是沒有見過。

面對“熊孩子”,不少爸媽選擇直接一頓暴揍,但效果基本等於零。

而“熊孩子”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不聽話。

家長說什麼都不聽,有的甚至非常叛逆,愛跟爸媽對著幹。

那麼,父母要怎麼說話,怎麼做,TA們才會聽呢?

芽媽覺得最好從寶貝一開始的教育做起。怎麼做?接著看!

立規矩必須的

從小就給寶寶定好規矩非常重要。

為什麼?

因為如果寶貝小時候在家裡就沒有規矩的話,當TA開始讀幼兒園、上學、走進社會的時候,會發現,這些地方都必須要守規矩。

而孩子會徹底懵逼、困惑、不安,一切都和在家裡完全不一樣,沒有人會遷就自己。

相反,從小更守規矩、自律的寶貝,長大更能適應社會。

那什麼時候可以給寶貝立規矩呢?別忙,芽媽查了資料。

美國早教專家發現,6個月內的寶寶沒有“規矩”意識。

這時,TA們往往用哭來表達需求,爸媽要儘量滿足。

6-8個月以後,爸媽就可以立規矩。

1歲以後慢慢的可以給寶寶講道理了。

7-22個月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時期。

在這個關鍵時期,爸媽立規矩可以這樣做。

比如,有的寶寶可能和小夥伴打招呼是用“抓頭髮”的方式。

這時,爸媽就應該站出來給寶寶說“妹妹會痛,不可以這樣。”

然後把寶寶的手拿開,寶寶是能get到你意思的。

重點來了!

全家人必須立場一致

爸媽在糾正寶貝壞習慣的時候,家裡的老人最好不要出來護短。

或者媽媽在糾正的時候,爸爸出來阻止。這些都是錯誤示範。

這樣孩子會搞不清楚TA的行為是對是錯,沒辦法建立規矩。

要給孩子一些準備時間!

有些規矩是和時間有關的。

比如,規定寶寶的看電視時間、幾點鐘睡覺等等。

在給寶寶定規矩時,不要太過死板,應該給寶寶留下充分的準備時間。

學齡前的寶貝,時間觀念還處在萌芽期,在TA們很專注的玩玩具或者玩遊戲的時候,被打斷就會大哭大鬧,芽芽就是這樣。

所以,芽媽給她定了1個小時的玩具時間,我會在40分鐘的時候提醒她一次“還有20分鐘”,50分鐘的時候再提醒她一次“還有10分鐘”。

這樣慢慢的倒計時提醒,對她的心理上來說,是一個緩衝。

讓她每次在不能玩玩具前都有了心理準備,之後她就乖乖遵守,不會哭鬧了。

一定要說話算話

規矩有了,然後就是執行。

在執行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能出爾反爾。

芽媽有個朋友,她給孩子定下了“事不過三”的規矩。

凡事只提醒兩次,第三次的時候,媽媽就會用行動阻止孩子的錯誤行為。

有次她家孩子吃飯的時候,把飯勺亂扔。

她提醒一次、兩次“不可以”,孩子沒有理會。

第三次的時候,她直接出馬端走孩子的飯碗,並且告訴孩子“亂扔飯勺是不對,不好好吃飯今天就不吃了。”

孩子被嚇到了,結果第二天吃飯的時候就乖乖的了,之後都沒有再扔過飯勺。

爸媽們一旦定下規矩一定要狠心下來嚴格執行,做到說話算話。

也不是說,爸媽就要大喊大叫或者對著寶貝念一堆大道理。

而是語氣溫和,態度堅定即可。

有時候,寶寶是個“小人精”。

TA們會一直試探爸媽會寬容到什麼地步,如果爸媽心軟一寬容TA就會得寸進尺。

父母一定要守住這個界限,堅持原則。

一旦對孩子說“不可以”,就要讓孩子明白,大人是很認真的,不是玩笑。

溝通要及時認可孩子情緒

規矩要立,要執行,狠的時候該狠,但教育的寶寶的同時也別忘了做到認可TA的情緒。

有次芽芽搭的積木不小心垮掉了,她很生氣,於是故意把積木砸到地上。

我制止了她,然後她就開始耍渾大哭。

那時,我沒有先和她講道理,而是陪著她到情緒平靜。

然後才開始告訴她哪裡做得不對。

再抱抱她,告訴她媽媽還是很愛她的。

最後我和她一起把積木撿起來放好。

寶貝不守規矩有時是在表達負面情緒,爸媽要馬上認可並幫助梳理TA的情緒,再讓TA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對。

在講道理的同時也要傳遞給孩子被愛的感覺。

這樣雙管齊下,效果才會更好。

“熊孩子”不聽話有可能是教育的方法出了錯。爸媽的方法用對了,孩子不聽話都難。

最後,願各位爸媽都能成為“能狠、能溫柔”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