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時間,中國企業海外“買買買”,像極了80年代的日本?

5年時間,中國企業花了6200億美元在海外買買買,

相當於1個瑞典, 2個新加坡, 3個希臘, 6個烏克蘭, 30個老撾2019年全國的GDP。


5年時間,中國企業海外“買買買”,像極了80年代的日本?

而最為瘋狂的2016年,中國投資者大約每週收購一個德國企業,這節奏不光讓德國人緊張,連中國人自己也要害怕。

2016年德國吸引中國投資110億歐元,成為中國企業對歐洲投資最大接收國,以致於把德國買怕了,一時間“中國投資威脅論”甚囂塵上。


5年時間,中國企業海外“買買買”,像極了80年代的日本?

這些併購的浪潮像極了80年代日本企業的海外併購,跟中國公司偏向於德國企業,日本當年更傾向於投資美國的資產。

上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界掀起了進軍美國房地產和金融業的狂潮。1985年至1992年期間,日本海外直接投資累計高達3524億美元。日本投資者購買了價值720億美元的美國房地產。其中,三菱地產以14億美元收購美國紐約市地標性建築洛克菲勒中心80%的股權,被看作日本海外投資狂潮的重要標誌。

一覺醒來,美國人發現自己10%的土地已經落入日本手中。

美國人至今還認為:日本是唯一一個兩次“入侵”過美國的國家-———除了偷襲珍珠港,就是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的大舉“購買美國”

但是,當年日本併購的行為是極其的失敗,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是80年代末,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

股價暴跌,地價急劇回落,日本經濟也隨之進入長達10年的衰退期,日本人稱其為“失去的10年”。


5年時間,中國企業海外“買買買”,像極了80年代的日本?


第二是當時日本人從美國購買的企業含金量不高

很多企業在併購時其實已步入“中年”,而美國企業和政府恰好卻利用賣賣麥的資金大把的的投資各種新興產業。而這些新興的企業在90年代後幫助美國從80年代的經濟停滯中擺脫出來,創造了長時間的經濟增長奇蹟。

於是,很多人擔心中國企業大肆併購會不會重蹈當年日本的覆轍?

這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排除掉一些以洗錢為目的的併購,中國企業併購並不會像日本一樣是亂花錢,中國企業已經在以一種戰略性思維來對待併購;

首先,中國併購的標的企業大多集中在科技、媒體和通信以及先進製造和運輸及消費品,這些都是中國企業提升產業價值鏈迫切需要的戰略資產。而這幾年日本又開始了80年代併購之後第二輪的全球併購,併購的對象也跟中國企業類似,


5年時間,中國企業海外“買買買”,像極了80年代的日本?


其次,中國企業對於併購來的海外企業有專門的管理經驗——中國式併購。

中國式併購的特徵就是中國投資者不急於短期內進行資產變現,在併購後採取較溫和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被併購企業的原有管理層。

這在一方面,可以彌補中國投資者在國際商業管理方面的經驗欠缺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以緩和政府和民間對於併購行為的排斥。

這種併購方式是明智的。

最後,中國企業也在快速的反思

這個從2016年之後併購規模大幅下降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即使在國內經濟增長趨於緩和,企業發展放緩的壓力下,並沒有繼續瘋狂的買進,很多對外收購都更加謹慎。

因為我們已經有了日本的前車之鑑!


5年時間,中國企業海外“買買買”,像極了80年代的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