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戰疫”(103):忘不了武漢忘不了那些患者 唯有愛隔不斷

半島記者 孟秀麗

文艺“战疫”(103):忘不了武汉忘不了那些患者 唯有爱隔不断

這一場針對新冠疫情的“戰疫”中,湧現出千千萬萬英雄,逆行的白衣戰士在一線與病毒白刃相搏,各行各業的志願者堅守崗位,家家戶戶自覺居家隔離,唯有愛隔不斷!沒有旁觀者,人人在戰鬥!在這個一切向好的春天,武漢開城在即,千里馳援的醫務人員紛紛凱旋。這個時刻,忘不了武漢忘不了那些患者,勝利曦霞燦爛!

【詩歌】唯有愛隔不斷

□作者:李世華(青島市市南區文聯黨組成員、琴島作協副主席)

朗誦:周繼聖(中國海洋大學文學院教授)

視頻製作:高芳(半島都市報記者)

外面的天空是那麼地藍,

華夏大地上,

有一個幽靈——新型冠狀病毒,

在無影中亂竄,

隔離就是阻斷,

所有的接觸必須阻斷,

必須阻斷所有傳染源。

隔離自己吧,

不給別人添亂,

酒精、口罩、護目鏡,

一個個燦爛的笑容,

被封進了隔離倉,

室內焦慮地目光,

遙望著窗外的天藍。

蔚藍的天空下,

鼠年庚子正月的喜慶,

被緊緊地包裹起來,

武漢封城,

飛機、動車、高速路,

同阻擊疫情的感人故事,

一併被收藏,

然而,我們的愛在阻擊疫情戰役中,

得到盡情的釋放。

聽,寒風追打零度氣溫的吶喊,

病房裡挑戰肺炎的心跳,

一個個靜心聆聽,

習總書記關於阻擊疫情戰役的號令,

一陣陣決戰決勝的誓言。

看,走過街道樓棟口,

面戴口罩手捧彩頁,

肩背消毒器的身影,

奔忙於發熱門診與病房,

透過護目鏡模糊疲倦的眼神,

那溼透防護服的背影的匆忙,

唯有愛隔離不斷,

終究凝成戰勝疫情的震撼。

一句句遠隔口罩的,

穿過封堵的門窗玻璃的問候,

一句句發自內心的,

溫暖囑託著激勵的話語,

愛,是我們戰勝幽靈的信心和希望,

愛,已組建起阻隔幽靈的屏障,

大愛無疆,幽靈再猖狂,

大愛已匯成抗擊疫情的無窮力量!

【書法】李洪文隸書作品

文艺“战疫”(103):忘不了武汉忘不了那些患者 唯有爱隔不断

黎明時分,勝利曦霞燦爛。

文艺“战疫”(103):忘不了武汉忘不了那些患者 唯有爱隔不断

春暖花開時節,熱烈歡迎醫護英傑凱旋歸來。

【散文】忘不了武漢,忘不了那些患者

□王溱

院落裡開滿鮮豔多彩的玉蘭花、梨花、櫻花,不遠處依稀傳來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響,那帶著淡淡鹹味的海風伴隨著微風吹來,聞起來格外親切。青島,我們勝利回來了,武漢,我們暫作告別了!

摩托警車開道,“過水門”高規格禮儀,鮮花,掌聲,歡呼聲,這些或許一生中也未必享受到的榮光,都親身體驗到了。那激動的心情無法用語言描述,總覺得人活到這份上值了!

14天的隔離休整,住的酒店是全市最好的酒店之一。高端、舒適、靜謐,跟武漢的病區相比,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然而張長祿的心卻平靜不下來,腦子裡時不時還在想著武漢,想著光谷院區,想著那些相處了五十多個日日夜夜的患者,想著那一幕幕傷心慘目卻又震撼人心的場景……

2月9日,在市立醫院本部擔任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的張長祿和131名來自全市各大醫院的醫務人員接到“命令”:到武漢去支援抗疫鬥爭。

51張病床全部接收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醫療隊分為三個小組,張長祿是其中一個組的組長,他們這個組有18張病床。

2月11日開始接收病人。這一天對張長祿和同事們是難忘的一天,悲傷的一天,痛苦的一天,也是他們下定決心要全身心投入的一天。

張長祿永遠忘不了,一位被稱為馬大姐的患者被送來時,已經發熱50多天,體溫高達40℃,雙肺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影;另一位患者是位53歲的吳姓女性,用平車推進的病房.她的丈夫已經因患新冠肺炎去世,親屬中還有四人也被確診,分別在不同的醫院隔離,生死不明;還有一位患者,64歲的金大姐,入院後CT檢查發現,肺部已經“慘不忍睹”,這且不說,就在幾天前,就在同一個病房裡,她的姐姐被裹上了白色被單,拉出了病房。那一刻,金大姐泣不成聲……

武漢的老百姓確實受苦了,他們太“慘”了!我們有義務,也必須去幫助她們。他們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啊!憑什麼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為什麼要做出這麼多的犧牲?還不是為了不讓病毒蔓延開來,不傳播出去?作為醫生護士,作為同一陽光下的同胞,武漢人為了全國人民做了應做的一切,我們雖然力量有限,但也要用微薄之力為武漢人民奉獻出全部。

從那一刻起,張長祿和自己的同事們都下定決心,儘自己最大努力去挽救每一個患者的生命,用自己所有的醫技盡力減輕患者哪怕丁點痛苦。這是職責,使命,也是良知和愛心。

幾十個晝夜與患者相處,醫療救治,精心護理,還要時刻關注患者的情緒和心理反映。痛苦不僅表現在肉體上,更多的是纏繞於精神之髓。那些痛失了親人,眼見著親人消失,又得不到親人任何消息的心情,是多麼的壓抑、苦悶、悲傷啊!每天張長祿和同事們進入病房,眼前呈現的就是那些飽含憂鬱沉悶、意味深長的眼睛。那無助的目光刺痛了醫務人員的心,他們覺得此時最應該讓患者得到親情、溫情,這不亞於減輕病痛、傷痛所帶來的快樂。於是,一個個電話打出病房,聯繫到患者的親屬,一個個連線視頻發出,讓患者與親人隔屏相見。親人的安慰,懇求,激勵,似“神丹妙藥”,給患者極大的寬慰,讓患者有了極大的信心。五十多天過去了,青島醫療二隊所接收的所有患者全部“清零”。

馬大姐出院了,金大姐走出院區了,吳女士也在兒子的陪伴下離開了,當張長祿跟隊友們在武漢市民的歡呼和感謝聲中離開駐地時,雖然沒有看到那些正在按要求隔離的患者們的身影,但心照不宣,彼此都在掛念。

馬大姐的女兒在醫療隊離開的前兩天送來感謝信,那手寫的信裡寫到:是你們的暖心、細心以及特有的爽朗和幽默治癒了媽媽焦慮不安的心,是你們精湛、一絲不苟、考慮周全的治療方案,讓媽媽的病情有所好轉。謝謝你們為我們拼過命。

如今,緊張、忙碌、擔心、勞累已經過去,眼前是春暖花開,滿眼祥和。每天的流程:讀書、看新聞、發微信、吃飯、休息,張長祿卻不適應這種“安逸”的生活,他還習慣性地戴著口罩,哪怕在房間裡獨自一人也是如此。他的腦海裡一直不平靜,還在想著武漢,想著那些患者。她們怎樣了?

終於,張長祿的電話撥給了武漢,先是給金大姐,又給吳女士的兒子。聽到張長祿的聲音,兩個人先是一愣,接著高興地笑了起來。金大姐說,她馬上就要離開隔離點回家了,那聲音一聽是滿滿的歡喜,吳女士的兒子開始聽上去有些沉悶,但聽到張長祿說他是醫療隊的,馬上說,哦,您好!張長祿問,你母親好嗎?挺好的,過幾天她就可以解除隔離了。謝謝你們,歡迎您再來武漢啊!張長祿說,也歡迎您們來青島! 好啊,好啊!

通完電話,張長祿像是完成了一項“重大”任務,心情變得格外放鬆。

是啊,不經歷過的人不會知道,人的感情不僅建立在幸福快樂之上,更多的來自痛苦磨難,甚至生命安危之時。

這場疫情給人們留下的太多,但最寶貴的是情感,一些原本素不相識卻有緣走到一起的人,他們之間所建立起來的感情,是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來描述的。

大地回春,百花盛開。張長祿有一個心願,那就是等金秋風景如畫,十月天高雲淡時,找機會一定要去武漢,去看看長江大橋,看看光谷院區,看看那些健康生活的曾經的患者們。

是的,任務完成了,職責還在,人分開了心還在一起。這應該是所有醫務人員的心聲。

【繪畫】致敬英雄

文艺“战疫”(103):忘不了武汉忘不了那些患者 唯有爱隔不断

陳曉馨(青島西海岸音樂學校高二2班)

文艺“战疫”(103):忘不了武汉忘不了那些患者 唯有爱隔不断

《逆行者》滕騰(青島西海岸音樂學校高一9班)

【散文】那個傍晚的懷想

□李仲

下班,走出辦公樓,我又看到了久違的夕陽。已經習慣了披星戴月行走,一時還真有些恍惚不適應。不由得回頭望望那座辦公樓,暖暖的金色籠罩著它,陸續走出的同事,也都鑲上了金色的輪廓,一路走來,步步生輝。眼前的一切,讓我的心頭柔軟而溫暖。

從大年初三全員返崗戰“疫”,近兩個月的時間,轄區居民按下的是“暫停鍵”,而我和同事按下的則是“快進鍵”。現在形勢終於扭轉,一切向好,雖然星期六、星期天還得加班,但上下班時間終於正常了。

同一個辦公室的小劉,已經預約好了晚上的行程,和未婚夫一起面見攝像師,挑選他們早已拍好的婚紗照,製作相冊。小劉和未婚夫都在戰疫一線,婚期越來越近,許多籌備事務只能一拖再拖,實在不能拖的,都交給了父母辦理,有時候我都替她著急。可是沒有辦法,小劉是我們的大內總管,光是各種防疫物資的接收分發建臺帳,就忙得夠嗆,更不要說天天保障指揮部的調度會,隨時處理居民來電等事務性工作,實在是離不開啊。這樣一位漂亮女孩,從內到外散發著美,不管攝像師怎麼拍,我想每張照片都應該美不勝收。還有隔壁辦公室的小侯,好像已經和某人敲定了“蹭”飯,中午吃盒飯,晚上吃泡麵的日子太久了,應該吃頓大餐補補。正是這個小侯,白天到社區參戰蒐集素材,夜間撰寫材料,那一篇篇發自內心的疫情日記,記錄了一件件動人的故事,記錄了一位位凡人的高尚,給予我們莫大的鼓舞。她親手繪製的漫畫《堅守》,全面展示了社區工作者的風采,連同所寫的詩歌,被新華社一併轉發,讓我見識了什麼叫好評如潮,點贊無數。這位馬拉松愛好者應該很久沒有夜跑了吧,希望她儘快重拾舊愛,讓我們在另一場景中,看到她堅韌的步伐,衝刺的身影。

下午,難得見到了指揮部辦公室的孫主任,我一如既往地開玩笑說:“美女,瘦了啊。”“哈哈,你這話是真假啊?”一如既往的笑聲後,她反問我。我真想告訴她,原來說的都是假話,只有這一次是真話。指揮部辦公室就是司令部,各種信息收集、研判,各類方案制定、下發,各項工作的落實、督導,各級材料的彙總、上報,哪一件事都不容出錯,孫主任壓力山大啊,不瘦?那才怪了。其實見瘦的不僅是孫主任,還有被一眾小美女奉為男神的小徐。小徐是名轉業幹部,參加過海軍亞丁灣護航,是上過戰場的人,一身英武之氣。此次他負責商戶等經營性場所的防疫及安全生產工作,每天都穿行在街巷之中,發放宣傳材料,摸排商戶信息,遇到不太配合的商戶,還要反覆登門勸說,光檢查登記的材料天天都有一大摞。雖然我們在一個樓內,但多日不見是常態,只要看到他,就會發現,在口罩的映襯下,臉龐又黑了,身形又瘦了,而那一頭特有的板寸,又見長了。

這個下午,周姐來我們辦公室領物品,她柔聲說:“我馬上就要退休了。”我看見了她眼裡的留戀。與周姐同事多年,她待人極為熱情,小同事們都管她叫“周娘娘”。而現在,她又有了新稱呼“拼命三娘”。在疫情防控之初,她主動擔任了社區網格指導員,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提前進入狀態,迅速完成了沿街商鋪的信息摸排,提取了有效的居民信息。隨後,她通過微信群指揮各支部黨員分頭行動,把宣傳材料貼到了居民樓道里,送到了企業單位中。她還親自進樓宇,指導物業人員做好信息登記、體溫測量和場所消毒工作,被贊為抗擊疫情的“她”力量,多家媒體對她進行了宣傳報道。

又見夕陽的傍晚,風,拂過我的臉龐,暖暖的,我開始懷念那些逝去的日子,每一位同事的身影都真真切切地出現在腦海。大大的口罩遮不住同事們的笑容,相互確認過的眼神,傳遞著滿滿的關切與問候,讓人充滿了力量。

文艺“战疫”(103):忘不了武汉忘不了那些患者 唯有爱隔不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