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認母”與包拯毫無關係

宋仁宗趙禎的身世很曲折,他的母親是劉妃身邊的一個侍女。

“宋仁宗認母”與包拯毫無關係

劉妃雖然深受宋真宗的寵愛,卻沒生下一男半女,而她宮裡的侍女李氏受到真宗寵幸,懷了孕,大中祥符三年(即1010年)生下了仁宗。

劉氏就把這個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嚴禁別人跟孩子說真相。於是,這個皇子從小就叫劉氏大娘娘,一直認為劉氏就是自己的母親。直到劉氏去世之後,仁宗才知道真相。

趙禎是“狸貓換太子”故事的原型。相傳,劉妃與內監郭槐合謀,以剝皮狸貓調換了李宸妃所生嬰兒,汙衊李宸妃生下了妖孽,李宸妃隨即被打入冷宮。

真宗趙恆去世之後,李妃的孩子仁宗趙禎即位,包拯奉旨赴陳州勘察國舅龐煜放賑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併為其平冤,迎雙目失明的李妃還朝,皇太后劉氏畏罪自殺。

“仁宗認母”其實跟包拯毫無關係,那不過是戲文而已。

“宋仁宗認母”與包拯毫無關係

這件事發生在仁宗親政之前,當時包拯還是一個交農業稅的布衣百姓。直到仁宗景佑四年

(即1037年),二十九歲的包拯才考中進士,在和州(現在的安徽和縣)做官。

但由於不在父母身邊,包拯辭職回家,孝養雙親多年,他直到四十歲的時候才出來做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沒有去過京城,哪能幫助仁宗尋找生母呢!

趙禎的母親李順容是一個侍女,莊重而不愛說話,偶然被真宗看中,成為後宮妃嬪之一。真宗的后妃們生過五個男孩,都夭折了。

李氏懷孕的時候,跟真宗出去遊玩,不小心碰掉了玉釵。真宗心裡就開始嘀咕,要是玉釵完好,就生個男孩!侍臣取來玉釵,果然完好。生了個男孩後,真宗看著自己的兒子一天天長大,對於自己的“卦術”很自豪。

仁宗的母親李氏臨死的時候,被封為宸妃。李氏去世之後,劉太后想秘而不宣,準備以一般宮女的規格下葬李氏。宰相呂夷簡勸她說:

“要想以後保住劉氏一族,就必須厚葬李妃。”

“宋仁宗認母”與包拯毫無關係

劉太后這才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決定以高規格為李宸妃發喪。

果然,仁宗知道身世真相之後,差點兒把劉氏一門給滅掉,但看到自己母親去世之後沒有被虧待,便說:

“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

言外之意就是劉太后是清白的,沒有謀害自己的母親。

仁宗上臺的時候,趙氏子孫已經用八十年的時間讓大宋有了“宋三多”—官員多、兵多、開支多,這讓百姓生活沒了著落,於是他們扛起鋤頭等當武器找事做,暴動此起彼伏。

“宋仁宗認母”與包拯毫無關係

宋軍被一向瞧不起的窮國西夏打敗之後,宋仁宗很無語,他希望宰相呂夷簡能創造奇蹟,但是呂夷簡束手無策,仁宗只好任用歐陽修、范仲淹等敢於在朝堂上大聲說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