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地區經濟第二城易主:鄭州正式超越長沙,青島“險勝”二城

鄭州市統計局發佈《2019年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1589.7億元,比上年排在鄭州前面的長沙(11574.22億元)高了15.48億元,以極其微弱的優勢成功逆襲,正式超越長沙距離北方第三城的距離更近了一步,2019年鄭州GDP比青島低了151.61億元,長沙比青島低了167.09億元,兩城均排在青島之後,青島保住了全國第14的位次,頗為不易。

華中地區經濟第二城易主:鄭州正式超越長沙,青島“險勝”二城

華中地區是我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主要有湖北、湖南、河南三省,由於居於我國地理位置的中心地帶,使得各自的交通四通八達,每一個省都是天然的交通樞紐,得益於這一優勢,這三個省的經濟發展還算不錯,截止去年年末,三省經濟總量全部進入全國前十位,其中河南省第五位,湖北第七位,湖南第九位,而且在經濟增速上,也位居國內前列。

省會城市是一個省的一張臉,代表了這個省的最強實力。所以,一般而言,如果一個省的經濟發展不錯的話,那麼省會城市也肯定不會太差。果不其然,這三個省的省會城市發展也是相當迅速的,而自從2018年鄭州市地區生產總值萬億大關,使得華中地區萬億經濟城市增加到了3城,而正是鄭州的快速崛起,改變了華中地區的城市經濟格局。

華中地區經濟第二城易主:鄭州正式超越長沙,青島“險勝”二城

華中地區的城市經濟格局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裡曾一度固化,在經濟總量上,武漢是老大哥,一直處於遙遙領先的狀態,而在人均經濟總量上,長沙從2008年開始領先武漢,十多年來一直居華中地區首位,反觀鄭州,不管是經濟規模還是經濟質量,都比不上前者,只能屈於第三位。然而,2017年年初,鄭州迎來了歷史最好的發展機遇,成功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鄭州的發展開啟了狂奔模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這讓人想到了曾經的“滿城挖”,幾年前發生在在武漢的那一幕,在鄭州快速上演,滿城都是工地,到處都顯得擁堵,但是這只是城市換裝的一個過渡期。

華中地區經濟第二城易主:鄭州正式超越長沙,青島“險勝”二城

此後的幾年,鄭州的地區生產總值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繼2018年的GDP突破萬億大關後,,2019年再前進一步。

鄭州市2019年的地區生產總值是所有主要經濟城市中公佈得最晚的,直到今天上午才由鄭州市統計局正式對外發布。根據該統計局的公報顯示,經過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589.7億元,這一經濟規模剛好以微弱的優勢領先長沙。

華中地區經濟第二城易主:鄭州正式超越長沙,青島“險勝”二城

這是自2004年以來,鄭州的GDP再次反超長沙,使得華中地區十多年來的城市經濟格局再次迎來大洗牌。鄭州無疑是贏家,他從華中地區經濟第三城變成了第二城,而且也從全國第十六位上升到了第十五位。而長沙可能是這次經濟格局的輸家,從華中地區經濟第二城變成了第三城,而且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第一的地位也被武漢超越,還拉開了7000億的差距,而對於武漢而言,幾乎沒有得與失,只是保持了中部地區老大哥的地位罷了。

華中地區經濟第二城易主:鄭州正式超越長沙,青島“險勝”二城

當然,鄭州也不要對已經取得的經濟成績沾沾自喜,首先,雖然GDP總量超越了長沙,但是優勢只有15億,而對於萬億級別的城市來說,15億不過是九牛一毛,很容易被反超,競爭依然很激烈。另外一方面,鄭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才11.31萬元,而長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卻達到了13.79萬元,武漢更是達到了14.55萬元,鄭州還需要很多年才能趕上。

華中地區經濟第二城易主:鄭州正式超越長沙,青島“險勝”二城

鄭州、長沙太猛了,青島如果還是保持當前的發展速度,不僅無法保住領先優勢,還有可能被縮小差距,甚至被反超。

當然,青島也不要被“帶亂了節奏”。要想進位爭先,青島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自己。

關鍵是要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傳統優勢自不必說,當前,青島最核心的就是要發揮好國家戰略疊加的優勢。建設上合示範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這些“國之重任”也是青島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是競爭對手沒有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