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恨此花飛盡,而恨西園、落紅難綴”如何理解?

用戶7321610366008


這句詞意涵非常豐富,並不是一句單純的寫景。《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現在一般認為寫作於公元1081年,而就在兩年前的1079年,蘇軾遭遇了“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是當時身為“舊黨”,不贊同激進改革的蘇軾給宋神宗上書,感謝皇帝把他調到湖州。然而,新黨政敵們利用這份上書裡的一些文字,編織罪名,大肆攻擊,差點把蘇軾給害死。

儘管最終逃得性命,但蘇軾還是消沉了一段時間。這一句“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正是蘇軾對他在京師汴梁的生活的懷念。然而,由於風吹雨打,在汴京西園那些美好的生活、那些吟詩作對的日子、那些志同道合的友人,都紛紛飄零四方,命運難料。正因如此,說“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才順理成章,情景交融,一氣呵成。


存在是一個二階謂詞


楊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沒有人憐惜,任由它飄墜。離開了樹枝,飄蕩在路旁,細細思量彷彿又是,無情,實際上則飽含深情。它被愁思縈繞,傷了百折柔腸,困頓朦朧的嬌眼,剛要睜開又想閉。正像那思婦夢中行萬里,本想尋夫去處,卻又被黃鶯啼聲驚喚起。不恨這種花兒飄飛落盡,只是抱怨憤恨那個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重綴。早晨一陣風雨,楊花蹤跡何處尋?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滿園春色分三成,兩成變塵土,一成隨流水。仔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點點全是分離人的淚。


相關部門的相關人物


此句"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出自蘇軾的作品《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全文如下: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如要知道一首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意思,瞭解作者寫作的背景很有必要。這首詞約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時為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居黃州的第二年。章質夫即章楶(jie),是蘇軾的同僚和好友。他作有詠楊花的《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原詞曰:“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青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黏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蘇軾的這一首是次其韻之作。蘇軾在一封給章質夫的信中說:“《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雲,亦告以不示人也。”有人認為這首詞作於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時蘇軾與章楶同在京城,交往頻繁。但信中提到章質夫“正柳花飛時”出任巡按,則與元豐四年(1081年)四月章出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的經歷及季節特徵相吻合。故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為準。

蘇軾詞本以豪放著稱,但他寫起婉約來也毫不含糊。這首詞就極盡纏綿悱惻,極盡婉約,極盡空靈、飄忽和想象。這首詞的意思是: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無人憐惜任憑衰零墜地。把它拋離在家鄉路旁,細細思量彷彿又是無情,實際上則飽含深情。受傷柔腸婉曲嬌眼迷離,想要開放卻又緊緊閉上。矇混隨風把心上人尋覓,卻又被黃鶯兒無情叫起。

  不恨這種花兒飄飛落盡,只是抱怨憤恨那個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重綴。清晨雨後何處落花遺蹤?飄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塵土,一份墜入流水了無蹤影。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是那離人晶瑩的眼淚啊。

全詩可謂詠物而不滯於物,匠心獨具,想象奇特。借楊花之飄舞以寫思婦由懷人不至引發的惱人春夢詠物生動真切,言情纏綿哀怨,可謂緣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輕靈飛動。

其實,我的理解,這首詞寫於作者被貶謫黃州後,作者看似借楊花的無根飄泊,表達思婦的哀怨纏綿,實則是借思婦之念表達自己宦海沉浮,顛沛流離,像楊花一樣,夢隨風萬里,飄泊不定的哀嘆。



難安居士


這已經是一個很遙遠的夢了。夢中的古

樸小院已隨著夢的餘韻嫋嫋地逝去了,只留

下一些殘缺的畫面時時伴著我的悠悠情思。

記憶中的小院很美,然而這麼多年,常

在我夢中徘徊的只有那簡陋的竹籬笆。竹籬

笆早已褪去綠色,但那天然的質樸卻更加純

粹了。一些綠色的攀援植物緊緊地貼在籬笆

上,彷彿一道綠色的屏障。趕到花開的時

候,那些紅的、白的、紫各色的花朵

點綴在綠色的葉子中間,更顯出一種別樣的

情趣。竹籬笆的對面是一座石橋。那橋的年

齡已算不清了,它默默地陪著那道青青的竹

籬笆,守著那縷帶走了我的童年的汨汩溪

水。記憶中童年的故事喲,也和它們一樣和

諧、美好,甜得滲出了汁!

那會兒,我們這些小孩子常在院子裡、

竹林裡瘋玩,在那籬笆裡鑽來鑽去,因為這

也沒少挨大人的喝斥。大人們喜歡在一起拉

著家常。尤其是在星月交輝的夏夜,在小院

竹籬笆下放張草蓆,便可以舒舒坦坦地睡下

了。草叢裡,蟲子們在歌唱;天空中,星兒

眨著眼。點點星光與萬家燈火交相輝映。起

初,我們還饒有興趣地聽著大人們天南地北

地聊著,漸漸地,便有了自己的鼾聲。甜夢

中,還有那片綴滿花兒的竹籬笆呢!

離開這甜美如夢的故鄉,我一走便是三

年。兒時的夥伴早已長大,而那片曾一度住

在我的夢境裡的竹籬笆,也在人們的遺忘中

倒下,淒涼地堆在小溪的岸邊,任憑風吹雨

淋。

我以為我已經徹底忘了它,但每當捧著

書繞過操場時,總有一種說不清的滋味縈繞

在心底。原來,小院那片綴滿花兒的竹籬笆

從未倒下,也從未淒涼地堆在小溪的岸邊,

而是在我心底已根深蒂固。

我不喜歡學校白得發慘的高高的圍牆,

儘管牆外是一片令人心醉的美;那造型優美

的鐵柵欄也讓我覺得自己像一隻籠中的小

鳥。我好想找一處田園,重溫那萬家燈火的

燦爛!但那溫馨與慰藉,全被鐵柵欄擋在了

外面,留下的是滿心的寂寞、無助和無可名

狀的愁緒啊,故鄉那綴滿花的竹籬笆!

告別了金色的童年,我們開始步入了夢想

中的天堂—青春。青春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線,等待著我們去觀賞;青春是一首動人的

旋律,等待著我們去聆聽;青春是一篇文質

兼美的散文詩,等待著我們去品悟在我

們剛剛步入青春大門之際,且讓我們去凝眸

他人留下的青春軌跡吧!

她,美貌動人,才華橫溢,憑藉著國色

天香的容顏走進了皇宮,開始了皇宮深院裡

的生活。她本可以像無數個嬪妃一樣奢華度

日,也可以像歷代皇后一樣母儀天下,但

是,歷史卻將她一步步從後宮推向前殿,直

至坐上了以往只有男性才能坐的龍椅。女子

稱帝,在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中,她是第一

個,也是最後一個,她做到了,並且做得不

亞於任何一個男性帝王。歲月滄桑,然而她

的生命之花,在滾滾的歷史浪潮中,卻依然

是那樣的絢麗奪目。

他,青春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與坎坷,

無情的病魔奪去了他最寶貴的雙眼,生活的

艱辛將他壓到了苦難的最底層,但他沒有屈

服於命運,依然不放棄對音樂的追求。在無

數個月光皎潔的夜晚,在若干個風雨交加的

白晝,他將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對光明的渴

望、對幸福生活的嚮往都融入了他的音樂之

中。

於是,在無錫的大街小巷,在惠山的二

泉旁邊,人們常會見到一位盲人手拿一把二

胡,演奏著或悲愴或歡快的樂曲。這位瞎眼

藝人用二胡傳達著他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鼓舞著無數和他一樣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

民。直到今天,他的曲子仍在人間廣為流

傳,他的生命也在他的樂曲中獲得了永久的

青春。

他們,工作在人世間最平凡、最偉大的

崗位上,履行著天地間最莊嚴、最神聖的職

責。他們把自己化作蠟燭、變成春蠶,將自

己的青春點燃,用心血指引著求知的莘莘學

子。在他們的生命歷程中,沒有稚嫩,沒有

衰老,有的只是跨越年齡界限的奉獻,於是

在他們的人生辭典中,每一頁都書寫著火紅

的“青春”二字,於是,人們賦予他們新的稱

號一—“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青春就像一支神筆,有人用它寫就一首

首優美的詩歌,有人用它譜成一篇篇動人的

樂章,還有人用它描繪出人生最燦爛的畫

卷,於是,青春便在那一刻成了永恆。是

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短短的人生旅途

中,青春更是像花兒一樣稍縱即逝。如何才

能讓自己的青春之花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呢?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點評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青春,但每個人用

青春書寫的人生卻並不一樣。小作者站在歷

史的平臺上,高瞻遠矚,調動歷史素材,唱

響了一曲不朽的生命之歌,給讀者以深刻的

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