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理念之國學問答

【教化理念】國學問答之一

教化理念之國學問答


(1)請問國學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國學一名,《周禮》中就有,最早指天子之國學,後來又叫太學,乃是相對於庠、序、校等鄉學而言。當時的國學主要用來培養天子的接班人以及為天子培養治國安邦的人才,教學內容以六藝為主。舉例說明,國學就好比是中央大學,鄉學就好比是地方學校。因此國學一名,最初包含有教育機構名稱的意味。一直到了民國,還用國立大學來代表國學。西學東漸以來,國人受西洋堅船利炮的刺激,導致後來“全盤西化“思想甚囂塵上,一些有識之士為了區別西方文化以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地位,就將中國固有的學術稱之為國學,也稱之為中學,這是側重從學術內容上來界定的。(2)請問到底什麼是國學?簡要而言,國學就是指中國人自古以來用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術體系。也可以說叫做六藝之學。六藝就是《詩》《書》《禮》《樂》《易》《春秋》,這既是指中國古代的核心經典即《六經》,同時也是指整個傳統學術體系的架構。中國古代的諸子百家、經史子集等一切固有學術都可以納入六藝的體系。(3)有人說國學指的是一國固有的學術,這種說法對嗎?這種說法太含糊。國學一名,絕不是泛指一國固有的學術,好像美國有美國的國學、德國有德國的國學。國學一名,就是專門用來特指中國固有的學術。其實這樣說仍然顯得太寬泛、太籠統,讓人聽了以後不知國學到底是什麼學術,所以以後逐漸要用六藝之學來代替國學這個名稱。但是在當前文化復興階段,還是有必要繼續沿用國學這個名稱,目的是為了區別於其他文化,突出和維護中國文化的主體地位,以儘快復興中國人的道義傳統和精神家園。有所區別,並不等於盲目排斥其他文化,而是為了挺立主體,守住根本,這樣才能更好地吸收借鑑外來文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絕不是死物,而是活生生的生命體。復興文化,就是在復興健全國家民族的生命特質和精神信仰。只有有所立,才能有所興,否則復興文化就成了無的放失,甚至會陷入文化虛無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