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恆:持續不斷的學習應是人生之常態

漢文帝劉恆:持續不斷的學習應是人生之常態

漢文帝劉恆:持續不斷的學習應是人生之常態

出了校門參加工作有了家庭就該停止學習嗎?

有的人習慣了麻將碰撞的聲音,有的人鍾情於下班後的葛優躺,而有的人卻在考證的路上和自己死磕,有的人,為了寫出優質文章而敲壞了鍵盤。

人生說長,他可以分為好幾個階段,人生說短,他也可以白駒過隙,如何優質的度過此生是個問題,如何充盈自己的實力和大腦也值得深思。

以史為鏡,今天和大家聊聊漢朝的孝文帝劉恆在到達人生巔峰後如何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

當漢文帝召賈誼入朝的詔書到達長沙國之時,身為長沙王太傅的賈誼雖然外表平靜,實則內心波瀾起伏,皇帝是不是要重用我了?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姬在秦末原為魏王魏豹妾。楚漢戰爭初期,魏豹附漢而又叛漢,乃為漢將韓信、曹參敗俘,後被漢將周苛所殺。因此薄姬也成了俘虜,不久被送入織室織布。後劉邦見她有些姿色,就納入後宮。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初,劉邦坐在河南宮內成皋臺上,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位美人相伴,她們在一起談笑當年與薄姬的約定。漢高祖聽到後,問她們笑什麼,兩人將實情全部告訴了漢高祖。劉邦內心感到傷感,憐憫薄姬,當天就把薄姬召來並與她同房。薄姬說:“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漢高祖說:“這是顯貴的吉兆,我為你促成這件好事。”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在河南宮內成皋臺生下兒子劉恆。自薄姬生下兒子劉恆以後,就很少有機會再見到劉邦。

漢文帝劉恆:持續不斷的學習應是人生之常態

賈誼(前200年-前168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與屈原並稱為“屈賈”。

賈誼少有才名,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歉疚抑鬱而亡。賈誼著作主要是散文和辭賦,其政論文風格樸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之為“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等。其辭賦皆為騷體,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為著名。

賈誼來不及細思,皇上既然召見,說明皇上沒有忘記自己,go,賈誼身還在卑溼的長沙國心早已飛到了天子腳下。

君臣相見,文帝迫不及待,賈誼,快給朕講講鬼神是怎麼回事。

賈誼滔滔不絕,賈誼把自己的洪荒之力一展無遺。文帝聽得入迷,以至於不斷往賈誼身邊靠,文帝不是被賈誼的皮囊吸引,文帝只是被賈誼的才華徹底征服。

文帝悵然若失,朕自以為好長時間不見賈誼學問肯定超過了他,沒想到賈誼依舊是宗師般的存在(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咱們先不去討論文帝召回賈誼只是單純的請教鬼神方面的事,其實細思文帝的話,文帝好久不見賈誼自以為學問已經超過了他,說明文帝一直在持續不斷的學習,他一直想超越當今天下那個最聰明的人,文帝內心裡其實是嫉妒賈誼的。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裡記載,“上日聞所不聞,明所不知,日益聖智”。皇上為什麼每天都會聽到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學習一些他所不瞭解的知識,一天比一天聰明,為什麼?

漢文帝劉恆:持續不斷的學習應是人生之常態

因為文帝即使是坐在車上,在接到大臣的上書時他也會立刻停下車來細細閱讀,說得對的他立即採用,說得不對的,他也一笑置之。

文帝由一個小小的邊郡之王成為主宰大漢帝國命運的皇帝,其實他也是內心惶恐忐忑不安。周勃、陳平這一幫“功臣派”太生猛了,如何駕馭他們?

文帝不動聲色,文帝暗暗學習並掌握著朝中的一切,如何為政?如何駕馭大臣?如何樹立自己的權威?

文帝很快就度過了他在皇位上的實習期,隨著他對朝事的瞭解,他已經愈發自信。《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居頃之,孝文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文帝已經對做皇帝的套路以及大臣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

他直接在朝堂上對著右丞相周勃發難,搞得周勃一個大臉紅,甚至說話已經結巴。

文帝已經摸透了周勃,文帝驕傲的睥睨帝國的藍天土地。

匈奴的不斷騷擾,匈奴的快馬彎刀一直是懸在帝國頭上的一把利劍,劉邦頭疼,呂后默然,文帝劉恆也是經常性睡不著覺。

漢文帝劉恆:持續不斷的學習應是人生之常態

如何對付匈奴是文帝一直思考的問題。當下屬對他提起趙國當年的名將李齊時,文帝甚至吃飯之時腦中都是“鉅鹿之戰”的場景。《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

“鉅鹿之戰”的硝煙早已成為歷史,文帝是軍事迷嗎?文帝是喜歡聽故事嗎?不,文帝只是遺憾自己手中無良將可譴。

所以當馮唐給他講廉頗、李牧的故事時,文帝一拍大腿,真特麼精彩,朕手底下要是有這號猛人還怕匈奴個蛋(吾豈憂匈奴哉)?

文帝不僅喜歡學習,文帝更善於思考。

文帝不僅自己善於學習,文帝更是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兒子不斷進步。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

文帝把帝國最聰明的頭腦派給了自己的愛子。

太常掌故晁錯從秦朝博士伏生處學完《尚書》歸來,功力大增,文帝立刻將晁錯調為太子舍人,把你新學到的知識教給太子吧。

漢文帝劉恆:持續不斷的學習應是人生之常態

晁錯的一篇《言太子知數術書》引來文帝的青睞。《漢書.袁盎晁錯傳》記載,“上善之,於是拜錯為太子家令。”

最好的資源應該配備給帝國最需要的人。

文帝以邊郡之王入主中央,他繼續執行劉邦“無為而治,於民休息”的國策。他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執政水平的同時又諄諄教導帝國的下一代,終於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