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超球隊的青訓模式?球迷:堅持青訓,能再出黃金一代

青訓就是最主要的社會基礎,等到青訓搞上來了,時機成熟了,再放開市場才是最佳選擇。而且,市場化永遠都不是絕對的,任何自由都必須有市場監管作為枷鎖。國家足球的梯隊建設,青訓體系的培養,應該怎麼搞,真的需要懂的人來。但是我覺得中超現在還沒怎麼市場化,就有人出來亂管一通,而且國內的監管你懂得,完全沒有業務水平。說到底無非還是觸碰了某些人的蛋糕,怕的就是這樣做,根本就是為了利益和符合領導心意的考量,最後徹底失敗,讓人寒心啊。

如何看待中超球隊的青訓模式?球迷:堅持青訓,能再出黃金一代

綠城的青訓在國內算好的,老隊員早早讓位,全部年輕人和便宜外援打天下,結果也看到了,成績也沒了,也沒鍛煉出來幾個好球員。搞青訓為什麼不搞青年聯賽,職業聯賽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國家隊服務嗎?職業球員上場機會就是一個殘酷競爭的過程。現在倒好,想要去清華上學,不是組織學校統一傳授知識,而是把清華分數線降到200分,然後還把降分的行為美其名曰提高當地教育水平。說不好聽話,這種觀點居然有人支持。既然及格就能上清華,我為啥要熬夜看書。最後再說,中超一共16支隊,就說各個隊伍把政策都貫徹落實了,32個人就把國家隊的水平拉起來了打死我也是不信。

如何看待中超球隊的青訓模式?球迷:堅持青訓,能再出黃金一代

中超18支球隊每隊有三人都是相當於在歐洲五大聯賽踢比賽,從這裡面選出的國家隊至少在亞洲水平絕對是超群的,看看日韓也不過20人左右效力歐洲主流聯賽,水平已經高得不行,當然前提是中超保持現在這樣的引援水平和力度,如果每隊有56位奧斯卡特維斯級別的外援,那上場的3名中國球員水平提高是非常快的,和下象棋一個道理。可以中超中甲擴軍,中乙踢主客場聯賽制,中丙頂替中乙,增加比賽數量,中超乾脆英超化,每隊除守門員有3個國內球員登場就行了,這三個登場的球員(假設中超18個隊)就相當於踢歐洲5大聯賽了,水平提高不要不要的,中甲中乙限制外援數量,一樣提高國內球員水平。

如何看待中超球隊的青訓模式?球迷:堅持青訓,能再出黃金一代

泰超貌似是6外援還是7外援來著,看看泰國足球這幾年的進步速度,當然,外援數量我覺得不是主要的,主要還是青訓,和足球人口的數量,這個中國足球有責任,中國社會的大環境也有責任。我上中學那會(90年代中後期,遼寧),班裡的男生沒一個人不踢球,班與班的比賽每天中午都有,操場到處都是踢球的,現在呢?你想踢都湊不夠5人制。

如何看待中超球隊的青訓模式?球迷:堅持青訓,能再出黃金一代

韓國日本成績好是因為青訓體系靠譜、以及教練積極給年輕人鍛鍊機會。根本沒有到足協逼著聚樂部用年輕人的地步。我說的是跟踢中超相比,強制那些水平不夠球員去踢英超這樣的踢高水平聯賽不能使他們提高。現在中超這批年輕人中也有不少實力不錯的,至少每隊找出一個有實力踢中超的完全沒問題。多踢比賽能幫球員積累經驗(經驗也是年輕人和老將之間最大的差距),就算積累不了經驗也能幫他們維持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